SLT 215-1998 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规程.pdf

SLT 215-1998 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T 215-199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3440
VIP资源

SLT 215-199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T 215-1998 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规程.pdf

5.3.1蓄养池应事先用漂白粉或其他药物仔细消毒。 5.3.2每日观察池中亲鱼活动状况,测定池水水温,调节进排水 水量。定期监测池水溶氧量等水质指标。 5.3.3定期清理蓄养池污物,仔细防治鱼病。 5.3.4按季检查蓄养亲鱼性腺发育状况,测定亲鱼的全长、体长、 胸围、体重和骨板等性状。用挖卵器穿刺亲鱼腹部,取出性腺组 织,固定后切片观察。雌鱼还应测定卵径、卵粒重,观察卵子形 态和色泽。

5.3.1蓄养池应事先用漂白粉或其他药物仔细消毒。

5.4.1蓄养周期为一年DB11T 472-2021 商品交易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一般从11月至翌年10月。

养周期为一年,一般从11月至翌年10月。 5.4.2经养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组织切片确认雌鱼卵巢发育 到IN期末,雄鱼精虫激活后运动剧烈的,可用于人工繁殖

6.1.1雌雄可采用外部形态观察和性腺组织学检查相结合进行 鉴别。具体要求如下: 1雌性:个体大,体长一般在240cm以上,腹部膨大,用挖 卵器穿刺腹部可取出卵粒。 2雄性:个体小,体长一般在240cm以下,腹部不膨胀,用 挖卵器穿刺腹部可取出精巢组织

6.1.2亲鱼成熟度可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雄性以能挤出乳白色精液作为性成熟标志。 2雌性以卵巢发育到N期为成熟标志。依据卵径大小,卵核 位置等性状可将IV期卵巢分为N期初、V期中和V期末(见表 6.1.2),应选择发育到IV期中和V期末卵巢的亲鱼进行催产

表6.1.2V期明黑的分期及主要特征

6.1.3成熟性产物的形态学识别如下,

1精液呈乳白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精子。精子前部 为短杆状,尾部细长,遇水激活后激烈运动。 2成熟卵子为椭圆形,深褐色,动物极一端有明显的极性斑, 卵径为4.0~4.7mm;切片后可明显区分动物极和植物极,动物极 为原生质和卵核,植物极布满卵黄颗粒,卵子边缘有4层膜 包围。

6.2.1催产池应事先仔细消毒。 6.2.2催产剂可采用鲟鱼脑垂体+LRH一A,也可采用鲤鱼脑垂 体+LRH一A。

6.2.3催产剂的剂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7.1.1精液采集时可将雄鱼腹部朝上,从腹部往尿殖孔方向用力 挤压,精液即大量从尿殖孔射出,用消毒干燥的烧杯或塘瓷容器 盛放精液,注意精液不能带水。 7.1.2当成熟卵子从尿殖孔流出时应立即采卵,一般采用下列两 种方法采集鱼卵: 1剖腹采卵。先将亲鱼移出产卵池,切断尾动脉和鳃动脉, 待血流尽后,剖腹采卵放人干燥的白瓷盆内,严防血液污染卵子 降低受精率。 2挤压采卵。将亲鱼尾部尿殖孔抬出水面,擦干后由前向后 轻压腹部,卵子可成股流出。用量杯采集鱼卵放入干燥的白瓷盆 或其它盛卵容器中。

7.1.3优质精液呈乳百色,精子寿命在30min以内,激活后激烈 运动3~5min。一般精子的寿命在10min以内,激活后激烈运动 2min左右;劣质精液呈淡黄色,有时带血,精子寿命在5min以下, 激活后运动不激烈。寿命在1min以下的精子不能用于人工 受精。

7.1.4优质卵子大小均匀,卵粒饱满有弹性,呈深褐色富有光泽,

7.1.4优质卵子天小均匀,卵粒饱满有弹性,呈深褐色富有光泽, 极斑醒目;劣质卵子大小不均匀,卵粒弹性小易破裂,呈灰褐色 或有花斑,极斑不明显。

过72h;长期保存可将精液放人贮精盒,放置在液氮罐内保存。 7.1.6授精可采用半干法。授精盆可为直径40cm的白瓷盆,放入 3万~4万粒卵,将5~10mL精液用300~500mL水激活后倒人授 精盆内,用羽毛均匀缓慢搅动3~5min,待卵子充分授精后弃去多余 粘液和水份。亦可用2尾以上雄鱼精液混合后用水激活进行授精。

7.2.1鱼卵授精后3~5min应立即进行脱粘。 7.2.2脱粘物质宜用医用滑石粉。 7.2.3将医用滑石粉配成10%~25%的悬浊液,倒入盛有受精 卵的盆中,不断缓慢均匀搅动,并加入少量新鲜水,搅拌持续35 一45min,待鱼卵粘性消失后用水冲洗于净即可放入孵化器孵化。

8.2.1鱼卵数最可用容量法计算。筛网式孵化器的放卵数量按每 平方米筛网面积12万粒;孵化环道的放卵数量按每立方米水体5 方粒。 8.2.2受精率可在鱼卵发育至原肠晚期时进行统计。从每个孵化 器随机取300粒鱼卵进行镜检计数,胚胎发育正常的为受精卵。受 精率计算公式为

8.2.1鱼卵数最可用容量法计算。筛网式孵化器的放卵数量按每 平方米筛网面积12万粒;孵化环道的放卵数量按每立方米水体5 方粒。 8.2.2受精率可在鱼卵发育至原肠晚期时进行统计。从每个孵化 器随机取300粒鱼卵进行镜检计数,胚胎发育正常的为受精卵。受 精率计算公式为

R =%× 100%

式中R受精率,%; N样品鱼卵数,粒;

8.2.3孵化率可在鱼卵发育至出膜前期时进行统计。从每个孵化 器随机取300粒鱼卵进行镜检计数,胚胎发育正常并在卵膜内激 烈滚动的为可孵出卵,孵化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R孵化率,%; 12

一样品鱼卵数,粒 n——胚胎正常鱼卵数,粒。

8.2.4日常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专人定时检查鱼卵状况,调整水流大小和孵化器运行状 态,防止鱼卵堆积缺氧。 2记录水温、溶氧量及鱼卵胚胎发育状况。 3用2~3mL/L孔雀石绿溶液浸泡鱼卵10~15min,防止鱼 卵滋生水。

9.1仔鲟护养(营内源性营养阶段)

9.1.1培养池应事先洗刷干净,并用漂白粉等药物仔细消毒。 9.1.2护养期依水温不同可为10~15d。 9.1.3仔鲟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5000~10000尾,用笛形管 注水,保护仔上下悬游于水层中。 9.1.4无流水装置培育池的可静水护养,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 体1000~2000尾,定时换水和曝气增氧。 9.1.5护养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记录水温、溶氧和水交换量的昼夜变化,适时调整供 水量和增氧。 2注意观察仔鲟活动状态,避免仔鲟聚团、沉底。 3及时清理池壁、池底的污物和死苗。 4护养阶段结束后,应统计成活率,公式为

式中R一一成活率,%; N一一进苗总数,尾; n一出苗总数,尾。 9.2幼鲟培育(营外源性营养至体重3g) 9.2.1幼鲟培育池应事先洗刷干净,并用漂白粉等药物仔细消 毒。应检查进排水装置的运行状况。 9.2.2放养密度可为每立方米水体500~800尾,保持培育池水 体呈流动状态。停水时间超过2h应曝气增氧。无流水装置的培育 池亦要使用,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200~300尾,应定期换水 和曝气增养。

9.2.3培育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日监测培育水体的主要化学、物理指标,溶氧量应大于 6mg/L;水温适宜范围为9~28℃,最适水温为16~25℃。 2采用笛形管注水,注意调整进水阀门,补水不能形成明显 水流。 3 培育池应避免阳光直射,室外小水体培育应设遮阳装置。 4幼鲟饲料可为水蚯蚓,每日投饵2~4次。日投量为幼鱼 体重的15%~30%,饲料必须适口。投饵次数和投饵依据水温 变动进行调整。 5每日清污一次,保持培育池洁净。 6定期检查幼鲟摄食、生长和鱼体健康状况,发生鱼病应及 时防治。 7培育时间可为40~50d,幼鲟体重达到3g时,可以实施人 工放流。 8 放流前应统计幼鲟培育成活率,成活率计算公式同式 (9. 1. 5)。

9.2.3培育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日监测培育水体的主要化学、物理指标,溶氧量应大于 6mg/L;水温适宜范围为9~28℃,最适水温为16~25℃。 2采用笛形管注水,注意调整进水阀门,补水不能形成明显 水流。 3培育池应避免阳光直射,室外小水体培育应设遮阳装置。 4幼鲟饲料可为水蚯蚓,每日投饵2~4次。日投量为幼鱼 体重的15%~30%,饲料必须适口。投饵次数和投饵量依据水温 变动进行调整。 5每日清污一次,保持培育池洁净。 6定期检查幼鲟摄食、生长和鱼体健康状况,发生鱼病应及 时防治。 7培育时间可为40~50d,幼鲟体重达到3g时,可以实施人 工放流。 8 放流前应统计幼鲟培育成活率,成活率计算公式同式 (9.1.5)。

10.1.1水蚤培育池可为长方形,面积20~50m,水深0.7~ 1.2m,进排水方便。 10.1.2用发酵后的禽畜粪施肥,初次施肥按1.5kg/m°,以后每 周施肥次,用量为0.75kg/m,亦可混合使用无机肥。 10.1.3按5~10g/m水蛋进行引种。 10.1.4用30目或40目纱绢做成捞子,形状和大小以操作方便 为原则,直接用捞子在培养池捞取水蚤。

10.2.1培养池可为长条形,长30~40m,宽1.2m,深0.3m, 端进水,另一端出水,保持均匀水流。 10.2.2用塘泥和既肥混合配制基肥,比例为2:1,在培养池底 铺垫10~18cm厚。 10.2.3培养基肥铺垫一周后才可引种。引种量为400g/m,以水 丝蚓为主。 10.2.4日常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饵料为发酵后米糠、玉米粉、麸皮等。每隔3~4d投饵一 次,投饵量为350g/m²。 2每半个月追一次展肥,追肥量为10~15kg/m,用齿粑混合均匀。 3每天用木制靶子反复把培养基推平整,覆盖表面生长的绿色植物。 4水流必须缓慢均匀,以不冲动培养基肥为宜,有肥水注入 培养效果更佳。 5采集水妖蚓应在早晨和傍晚,水蚯蚓出现集团现象即可捞 取。用水清洗水蚓带起的培养基肥,再用20目或30目纱绢隔 离,在缺氧状态下使其自然钻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华鲟人工紧殖技术规程》(下称《规程》)是水利部水利管 理司(下称水管司)1996年5月以管渔函[96]003号文下达给 中华鲟研究所的标准化项目。接文后,主编单位立即组织编制小 组,派技术人员到部在水管司水产处指导下拟订工作方案和编写 大纲报水管司审定。 《规程》编写小组广泛收集我国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发表的有 关中华鲟生物学和人工繁殖的研究报告等资料,确定《规程》的 各项指标值。编写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并较 快地完成了《规程》(征求意见稿),分送国内有关专家征求修改 意见。在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后,重新编写《规程》(送审稿)。 1997年7月,水管司在湖北省漳河水库召开了《规程》审查 会议,与会专家对《规程》送审稿提出许多宝贵修改意见,为此, 编写小组又重新修订,并较快地完成《规程》报批稿。

总则 设施和器材 22 3 亲鱼捕捞和运输 24 4 暂养 25 5 蓄养 26 6 催产 27 7 授精与脱粘 29 8 孵化 30 仔幼培育 31 活饵培育 32

本啊还了制订《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规程》(下称《规程》 的目的和意义。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洄游性鱼类,是鲟属鱼类中个体最大的 种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中华鲟平时生活在 我国沿海的大陆架地带,产卵场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生 殖季节,产卵鱼群由海人江,向长江上游洞游近3000km,到达适 宜的产卵场所进行繁殖。产出的幼鱼在江中生长至一定大小,便 又进行降河洞游,一般4月底5月初可到达长江口地区,此时幼 鲟体长一般在1218cm。幼鲟集聚在饵料生物十分丰富的河口地 区(主要在崇明岛周围水域)肥育,大约长至体长80~100cm,游 至浅海生长。 长江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阻隔了中华鲟生殖洄游的通路,对 其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国家为了保护这一名贵鱼类,将中华 鲟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并决定在宜昌兴建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站 (即中华鲟研究所),繁殖和培育幼鲟向长江放流,对保护和增殖 中华资源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华鲟人工繁殖主要是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和仔幼鲟培育。 早在70年代初期,四川省有关水产研究所从长江上游捕捞性成熟 的亲鲟成功地进行了人工繁殖。葛洲坝枢纽大江截流后,湖北省 水产部门在宜昌江段捕捞性成熟亲,亦成功地进行了人工繁殖, 是,大批量培育幼鲟都没有成功。以往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其 支术指标大多参照前苏联和美国发表的文献。中华鲟的主要种群 分布在我国沿海和长江等河流,其种的属性与鲟属其他种类有明 基差异。中华鲟研究所从1984年进行中华鲟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 ,10余年来每年都成功地催产数组亲鱼,培育了大量幼鲟向长 放流,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根据这些技术成果,编制《规程》, 20

华鲟人工繁殖技术,有效地利用产卵亲鲟,增 显著的实用价值。

1.0.2本条规定了《规程》的适用

鲟科鱼类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黑龙江中国境内江段分布有 达氏、史氏鲟。图们江分布有库页岛爵。新疆的鄂尔齐斯河和 伊犁河分布有裸腹鲟、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长江除中华鲟外,还 分布有达氏鲟和白鲟科的白鲟。开展上述鲟鱼人工繁殖均可参照 使用本《规程》

2.1.1~2.1.3这三条规定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的暂养池、蓄乔池 和催产池的规格和要求。 中华鲟与其他鱼类不同,个体十分硕大。据文献记载,葛洲 坝枢纽大江截流后,洄游到宜昌江段中华鲟繁殖群体中雌鱼体长 213~321cm,体重120~410kg;雄鱼体长161~264cm,体重50 一194.5kg。因此,用于进行人工繁殖的暂养池、蓄养池和催产池 的容积很大,供水、排水要求高,尤其是催产池必须能够迅速注 水排水。 2.1.4孵化是人工繁殖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前苏联采用“尤申 科”孵化器进行鲟鱼卵孵化,美国使用“麦克唐纳”孵化器进行 鲟鱼卵孵化。中华鲟研究所自行设计了筛网式孵化器,孵化效果 极佳。筛网式孵化器由水箱、网箱、进水管、集水槽、拨卵板和 水斗等部分组成,每台孵化器由4个网箱组成,筛网面积约 1.5m。 孵化设施规模估算可依下面公式计算: 1.5m²×设计孵化鱼卵总量(粒)

2.1.5本条规定了仔鲟培育设施的基本要求。仔鲟培育设施是中 华鲟人工繁殖最重要的设施之一,一般培育从孵出后的仔鲟到体 重3g可供放流的幼鲟。要求建设培育室(或车间),放置直径2m 左右的圆形玻璃钢盆或圆形水泥池。由于鲟鱼是底层鱼类,仔鲟 开始摄食后不久即营底栖生活,所以培育盆或水泥池水深只需要 4050cm。培育密度初期为800尾/m²,后期为500尾/m。 培育设施规模估算可依下面公式计算: 设计放流规格幼鲟总量(尾) 后期培育密度(尾/m)

2.1.6 培育大规格幼鲟一般可用室外长方形的水泥池。面积和放 养密度可依据供水量大小而定。前苏联大规模培育鲟鱼,主要用 室外土地,但是成活率较低。美国在加州养殖高首鲟采用大型玻 璃钢圆形盆或铝合金圆形盆,造价土分昂贵,不符合我国国情

3.1.1~3.1.3这三条规定了捕捞中华的渔具,捕捞时间和地点。 长江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前,在中华鲟向长江上游洞游季 节,沿江各地都有一些渔业组织专业捕捞中华鲟,如宜宾上下江 段、宜昌至枝城江段、石首至沙市江段等。渔民使用的是种特 制的钩具,钩和钢绳都比较粗大。但是,在某些河势比较平顺,河 底比较平坦,鱼群又比较集中的江段,如虎牙滩至云池江段、石 首至龙舟江段,渔民大多用钩捕捞,效果不错。这些渔具和作 业方式现在仍然用于捕捞产卵亲鱼。由于钩捕大多会损伤亲鱼,中 华鲟研究所曾设计和编织了专用捕捞中华的刺网,捕捞 效率显著。 3.2.1~3.2.2这两条规定了中华鲟亲鱼的运输方式和注意事项。 从长江捕捞中华鲟亲鱼能否安全迅速地运到人工繁殖放流站 是关系到人工催产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以往中华鲟研究所运输 亲鱼主要用船,运输成活率很高,对亲鱼损伤较小。但是,由于 运输亲的专用船只仅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营运,平时船只 和设备闲置,使用率很低,费用开支很大。一般捕捞亲的作业 场所至中华鲟研究所距离不超过100km,应用卡车运输也十分快 速简便,因此,近年来改用汽车运输。但是,由于汽车车箱装水 容积有限,运输途中顺搬激烈,长途运输容易造成亲鲟脏器损伤 或缺氧引起脑细胞损害,严重时甚至造成亲鲟死亡。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长途运输高首鲟时,将 管子一头插人鱼口腔,另一头接一微型水泵,运输过程中不断 有水流经鳃流出,保持亲鲟正常呼吸。

4.1.1~4.1.2这两条规定了栓养的地点和方法。 从长江捕获的中华鲟产卵亲鱼,经检查确定已经达到性成熟, 可以进行人工繁殖,在运往人工繁殖放流站前,应暂时栓养在长 江江边。捕捞中华鲟亲鱼的季节一般为10月上旬~11月上旬,此 时正值长江退水季节,有时一夜水位下落50~100cm,因此栓养 亲的地点水深应在3m以上。栓鱼时绝对不能损坏鳃和鳃上的 血管。 4.2.1~4.2.2这两条规定了流水和静水两种方式暂养亲鲟应注 意的事项。 产卵亲运到人工繁殖放流站后应立即放入暂养池暂养, 方面可以使亲鲟逐渐恢复体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其适应池中的环 境。暂养水体水质必须清新、溶氧丰富。流水池暂养亲鲟效果较好

5.1~5.4这四节规定了进行中华鲟亲鱼蓄养的亲鱼选择、蓄养 条件、蕃养周期、以及蓄养管理的具体要求。 经多年研究证实,中华鲟产卵亲鱼于当年秋季洄游至长江上 游时,其性腺只发育到期,需在长江停留一年,至翌年秋季性 腺才能发育至IV期,即达到性成熟,并在江中自然繁殖。因此,在 长江捕捞的产卵亲鲟包括了去年和当年洄游到长江的鱼群。去年 的鱼一般性腺发育成熟,当年一般不成熟。 进行人工繁殖的亲鲟每年都需从长江捕捞,由于中华鲟产卵 期很短,加上捕捞江段、渔具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制约,每年能捕 到适合进行人工繁殖的亲鲟是很有限的。因此,将不成熟的亲鲟 运到人工繁殖放流站进行蓄养,使其达到性成熟,成为一项重要 的研究工作。多年以来,四川水产研究所,取得了一些进展,但 均不能用于人工繁殖。1995年10月,中华鲟研究所蓄养5尾亲 鱼,经一周年蓄养使其性腺发育成熟,并于1996年10月人工繁 殖成功,孵化出大量仔鲟,经过人工培育,养成全长9~10cm的 大规格幼鲟7500尾,于12月5日向长江放流,这是我国中华鲟 亲鱼人工蓄养的首次突破,

所经过多年试验,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一A)代替 鱼垂体催产获得成功,现在主要使用LRH一A进行人工繁殖。 由于宜昌江段捕捞的亲鲟成熟度差异很大,加上繁殖季节水 温变动十分明显,所以催产剂用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催产中华鲟亲鱼的催产剂分两次注射,第一次 剂量小,第二次剂量大,有时捕到性腺十分成的亲鱼,一次注 射便可获得成功。如果经两次注射,亲鱼仍未处于临产状态,应 继续催产。

7.1.1本条规定了中华鲟精液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华鲟的个体很大GB/T 31820-2015 原油油船货油舱漆,成熟雄鱼挤压腹部时精液可成股地流出, 般每次能采集到200~300mL精液。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单位 都采用挤压方法采精。美国进行鲟鱼人工繁殖时一般采用注射器 抽吸精液,注射器一头接一细塑料管,插人尿殖孔内吸取精液。这 种方法虽然每次吸取精液量较少,但精液不易接触水,十分安全 可靠。

7.1.2本条规定了中华鲟卵子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很小,用于人工繁殖 亲鱼不易捕到。为了使产后亲鱼能够成活,中华鲟研究所主要采 用挤压方法采卵。 国外进行鲟鱼人工繁殖大多采用剖腹方法采卵。俄罗斯、美 国等国家的鲟鱼产卵群体很大,亲鲟容易捕捞,应用腹采卵方 法较快速简便,卵子收集比较干净。 7.2.1~7.2.3这三条规定了中华鲟鱼卵脱粘的物质和方法。 中华鲟是产粘性卵鱼类,在天然情况下,亲鱼产出的卵子很 快地产生强烈的粘性,粘附于河床底部的砾石上面发育。进行人 工繁殖时,受精卵接触水后,必须马上把配制好的滑石粉悬浊液 倒入并用羽毛搅动,使鱼卵粘性完全消失后才能放人孵化器孵化。

法牧快速间便, 7.2.17.2.3这三条规定了中华鲟鱼卵脱粘的物质和方法。 中华鲟是产粘性卵鱼类,在天然情况下,亲鱼产出的卵子很 快地产生强烈的粘性,粘附于河床底部的砾石上面发育。进行人 工繁殖时,受精卵接触水后,必须马上把配制好的滑石粉悬浊液 倒入并用羽毛搅动,使鱼卵粘性完全消失后才能放入孵化器孵化

8.1.18.1.3这三条规定了中华鲟鱼卵孵化准备工作的技术 要求。 孵化鲟鱼卵的方式和器具是多种多样的,前苏联在里海、亚 速海流域繁育鲟鱼类,应用“尤申科”孵化器,美国则使用 “麦克唐纳”孵化器,这两种孵化器的孵化效果都很好。中华鲟研 究所自行设计筛网式孵化器,经过多年实践证实是一种容量大、效 果好的孵化装置。 鱼卵从受精至鱼苗孵出依不同水温大约要经历100~150h,孵 化的时间较长。影响鱼卵孵化率的主要因素有:①鱼卵滋生水霉。鱼 卵一旦滋生水莓,传染延很快,病卵与好卵粘连成块,造成大量 死亡。因此,孵化前必须对孵化室及所有器具进行严格消毒。鱼卵 长链后,必须及时地剔出。②水质问题。孵化用水除符合渔业水质 标准外,还要求水质清净,悬浊物少。鲟鱼卵是沉性卵,孵化时鱼 卵沉积于筛底,悬浊物过多容易引起鱼卵窒息死亡。此外,如果水 源来自湖泊或水库,还应用网布过滤浮游生物。 8.2.1~8.2.4这四条规定了密度、受精率、孵化率和日常管理 的操作要求。 中华的卵子与大多数鱼类的卵子一样,没有受精的也可同 受精卵一样进行胚胎发育。但是,一些研究鲟鱼胚胎发育的学者 观察到,没有受精的卵子胚体隆起后进行卵裂,到了8细胞期以 后大多发育畸形,细胞分裂也没有规则。因此,规定鱼卵发育至 原肠晚期才能统计其受精率。 经过多年对中华鲟鱼卵孵化期间的观察,发现胚胎发育至原肠 期、胚体抽动期等阶段有时会出现鱼卵大量死亡的现象,称为胚胎 发育过程中的“敏感期”,因此,规定了在孵出前期统计孵化率,以 期较为精确地了解孵化期间鱼卵的存活状况。

9.1.1~9.1.5这五条规定了存鲟护养的方式、密度、成活率利 日常管理。 中华鲟仔鱼孵出以后,全长为11.5~13.5mm,具有很大的卵 黄囊,外形像蝌蚪,在水层作间歇状的垂直游动SZDBZ 59-2012 长途客车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规范,随后沉落盆底 静卧,此时仔鲟各种器官尚未发育完善,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 (即营内源性营养阶段)。由于仔胚胎发育速度依水温不同有较 大的差异,因此仔鲟护养时间大约10~15d,直至卵黄囊吸收殆 尽。此时,仔鲟全长为28~32mm。护养期间最重要的是控制水质, 培育水体溶氧量一般都应保持在6mg/L以上,并及时清理污物 和死鱼。 9.2.1~9.2.3这三条规定了幼鲟培育的方式、密度、环境条件 和日常管理。 中华鲟产卵季节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鲟培育在冬季 进行,由于水温比较低,大量供应活饵进行饲养比较困难,幼鲟 生长比较缓慢,批量培育达到放流规格的幼鲟难度很大。目前,国 内一些研究单位都在研究探索中华鲟幼鱼的培育问题,包括采用 人工配合饵料代替活饵养殖幼鲟,但都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 华鲟研究所1995年在原有的培育幼鲟的工艺流程基础上,改善了 培育水质问题,成功地培育了1万余尾体重3g以上的幼鲟向长江 效流,达到了放流站设计的生产指标。从仔鲟培育达到放流规格 幼鲟的时间约40~60d

10.1.1~10.1.4这四条规定了水蛋培育的蛋池面积、施肥、引 种和采集的技术要求。 水蚤是中华仔鱼的开口饵料,喂食的时间较短,但数量需 要较多,因此,在进行中华鲟人工繁殖时,就必须着手培育水蚤 以备采用。 10.2.1~10.2.4这四条规定了水蚯蚓培育的培育池面积、培养 基、引种和日常管理的技术要求。 中华是主要摄食底栖动物的鱼类,仔幼鱼也摄食底栖动物。 多年的实践证明,水蚓是仔幼鱼的适口饵料,养殖效果很好。但 是,中华鲟繁殖季节在秋季,幼鲟培育期主要在冬季,此时室外 气温、水温很低,水蚓培育生产量很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中 华鲟幼鱼的培育规模。中华鲟研究所曾开展室内控温培育水蜥蚓 试验,培育效果十分良好,但费用土分昂贵。

10.1.1~10.1.4这四条规定了水蛋培育的蛋池面积、施肥、引 种和采集的技术要求。 水蚤是中华仔鱼的开口饵料,喂食的时间较短,但数量需 要较多,因此,在进行中华鲟人工繁殖时,就必须着手培育水蚤, 以备采用。 10.2.1~10.2.4这四条规定了水蚯蚓培育的培育池面积、培养 基、引种和日常管理的技术要求。 中华鲟是主要摄食底栖动物的鱼类,仔幼鱼也摄食底栖动物。 多年的实践证明,水蚯蚓是仔幼鱼的适口饵料,养殖效果很好。但 是,中华鲟繁殖季节在秋季,幼鲟培育期主要在冬季,此时室外 气温、水温很低,水蚓培育生产量很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中 华鲟幼鱼的培育规模。中华鲟研究所曾开展室内控温培育水蚓 试验,培育效果十分良好,但费用十分昂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