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60-2012 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模拟技术规程.pdf

SL 160-2012 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模拟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2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335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160-2012 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模拟技术规程.pdf

式中 通用变量,代表u,U,w,T,C等 Fx,Fy,—,y,方向的广义扩散系数; a(p) 瞬态项;

a a ,y,方向的扩散项; ayl ay az az

S一广义源汇项。 通用变量不同取值情况下,Φ,下,S的取值见表4:1. 2 边界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固体边界的法向流速为零,温度、浓度的法向梯度为零

4.1.2边界条件应符合下孕

DB13T 1611-2012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施规范水边界采用给定的水位或流量(流速)过程:

3温度场、浓度场宜考虑边界回归处理。

Ln=0 as =0 an

s(,y,t) lb = s'(r,y,t) Q(t,y,z,t)Q*(t,y,z,t) V(x,y,z,t) lb =V(α,y,z,t)

通用变量不同取值情况下虫,r.S自

潮间带的模拟宜采用动边界技术进行处理。 模型参数选取应遵循相应规范规定,对没有规范规定的 应依照已有研究成果,类似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实践经验进 又,同时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率定或敏感性分析。

4.2模型范围及计算网格尺度

4.2.1模型范围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研究目的,结合水流、地形条件、工程建筑物对水 域流场影响范围以及电厂冷却水对受纳水体可能的影响区范围等 确定。 2满足水体热量(或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扩散效应的模拟 要求。 3 反映相邻工程(电厂等)冷却水的相互影响。 4.2.2 模型网格尺度的选取应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反映水工

构筑物等对其水力、热力特性变化的影响。

4.3.1模型验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河流或河道型水库模型应进行水面坡降、断面流量、流 速、流向验证。 2海域模型应进行大潮、中潮和小潮的潮位、流速与流向 过程验证,并符合原体整体流态。 3有温度(场)的实测资料时,应在模型中验证。 4.3.2计算水文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河流或河道型水库模型应按全年、夏季设计枯水等水文 条件开展相应的冷却水(或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等)模拟工作。 2海域模型应依据工程各阶段要求采用有代表性潮型(大

4.3.2计算水文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河流或河道型水库模型应按全年、夏季设计枯水等水文 条件开展相应的冷却水(或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等)模拟工作。 2海域模型应依据工程各阶段要求采用有代表性潮型(大 潮、中潮、小潮)或代表性半月潮型开展相应的模拟研究工作, 应考虑风生流、沿岸流等影响。 3计算水文条件选择应符合DL/T5084的要求

4.4.1计算内容应符合下列

4.4计算内容与成果分析

4.4.1计算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河流或河道型水库模型应计算不同设计工况和不同 条件下的水面线、流场、温度场(或浓度场)。 2海域模型应计算不同设计工况和不同水文条件下潭 流场、温度场(或浓度场)

.4.1 计算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河流或河道型水库模型应计算不同设计工况和不同水文 条件下的水面线、流场、温度场(或浓度场)。 2海域模型应计算不同设计工况和不同水文条件下潮位、 流场、温度场(或浓度场)。 4.4.2成果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绘制水流、温度、浓度时空分布图表,包括温升、浓度 过程线及包络图表等。 2分析水流、温度、浓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3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

4.4.2成果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4.2成果分析应包括以下内

1绘制水流、温度、浓度时空分布图表,包括温升、浓度 过程线及包络图表等。 2分析水流、温度、浓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3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

5.1物理模型试验相似准

5.1.1模型应满足几何相似、水流运动相似、动力相

5.1.1模型应满足几何相似、水流运动相似、动力相似和热力 相似。

(Eu),=(Fr),二(F),=(Re),=(Fo),=(Pe)

满足主要相似准则,可舍弃或松弛次要的相似准则

5.1.4冷却水模型试验宜满足弗劳德数(Fr)及密度

5.1.6涉及风效应的冷却水模型试验,应补充风效应的相似条件。

5.1.8 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扩散试验与冷却水模型试验相似准则 应相同。

5.1.8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扩散试验与冷却水模型试验相似准则

5.2.1冷却水模型设计应按照5.1节相似准则进行。试验可采 用正态模型或变态模型。模型变态率应按以下原则选择: 1重点研究取排水工程布置及其近区的流场和温度场特性 的试验,宜采用正态模型或小变态模型。 2重点研究整个受纳水域的散热能力试验,宜采用变态模 型,并按照散热相似设计模型,选定模型比尺。 3在同一模型中受纳水域包括近区和远区,且两者存在水 力、热力上的因果影响,模型的几何变态率应进行专门论证。 5.2.2模型设计应考虑流速、流量、温度、浓度等量测仪器的 测试精度

5.2.3其他常规要求应符合SL155的规定。

1工程水域水工构筑物对水域流场的影响。 2 电厂冷却水对受纳水体的主要影响区。 相邻工程(电厂等)冷却水的相互影响。 4模型试验水域开边界的进流、出流调整段

5.3.1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以及放射性液态流出物

1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以及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模型试验

除有特殊模拟要求外,应在室内进行

特殊模拟要求外,应在室内进

5.3.2冷却水试验用的加热系统应保证恒定供热,控温精

5.3.2冷却水试验用的加热系统应保证恒定供热,控温精度为 士0.2℃;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试验用的示踪剂添加系统,其示踪 剂添加系统流量控制精度要求为土1%,

5.3.6试验开始前应对所有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核,

5.3.6试验开始前应对所有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核, 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 流量、流速测试仪器。 2 水位量测仪器。 3 测温仪器,精度士0.2℃。 示踪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试验)浓度检测仪器,精度 ±10%。 5海域模型试验水位跟踪测架的响应时间应与潮位变化相 匹配。

5.4.1应绘制模型总体布置图、结构物制模图、测点布置图 并提出制模加工及安装要求。 5.4.2模型制作、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验与校核,并有完整 记录。 5.4.3其他有关模型制作、安装及测量设备安装等要求应符合 SL 155 的规定。

5.5.1模型验证应参照数学模型计算相关内容,见4.3

5.5.2模型试验控制应付合下列要求 1模型水质应按试验要求控制。如无明确要求时,水质应 保持洁净。 2量测仪器及测控设备应进行现场检验和调试。 3模型温度场(或浓度场)应达到稳定状态后方可正式 量测。 4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试验的示踪剂应选择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被吸附、对环境条件不敏感、无毒、对环境水体密度影响小 的物质

1河流或河道型水库模型应按全年枯水、夏季枯水等水文 条件开展相应的冷却水(或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模拟研究工作。 2海域模型应依据工程各阶段要求采用有代表性潮型(大 潮、中潮、小潮)开展相应的模拟工作。

5.6试验内容与成果分析

5.6.1模型验证内容要求应同数学模型计算相关内容,见 4.4.1条。

5.6.1模型验证内容要求应同数学模型计算相关内容,见

5.6.2试验成果分析内容要求应同数学模型计算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总则. 15 一般规定· 16 基础资料.· 19 数学模型计算 21 物理模型试验 25

15 般规定 16 基础资料 19 敏学模型计算 21 物理模型试验 25

1.0.2本条为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电厂等工业冷却水按冷却机 理,一般可分为水面冷却、水滴和水膜冷却两类。后者是各类冷 却塔及喷水冷却,其测试技术已另有规定,本标准适用于通过自 由水面来冷却的各种冷却水工程模拟,同时也适用于伴随冷却水 排放的放射性液态流出物、余氯等在水体中掺混稀释过程模拟。 1.0.3本条说明本标准与《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 155)的关系。冷却水模型试验与一般水工模型试验不同之处在 于增加了温度等变量,一般要求不仅满足水力相似准则,还应满 足热力及物质输运相似准则。数模计算中需考虑相应的物质输运 方程。如不考虑水体的温差效应与水气交面的热交换效应,水 力、热力等扩散模型试验与一般水工模型试验相同

2.2模拟技术类别与选择

2.2.2~2.2.5说明在现阶段技术水平基础上的冷却水问题模拟 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条件。物理模型试验可较好地反映取排水近区 水域水力、热力及放射性液态流出物、余氯等的掺混稀释特性, 主要用于电厂取排水近区水域水力、热力及放射性液态流出物、 余氯等的稀释扩散的模拟预报。数学模型计算不受试验条件、比 尺效应等限制,主要用于大范围水域水力、热力及放射性液态流 出物、余氯等的稀释扩散的模拟预报。数学模型可分为一维、二 维、三维模型,在具体实施时需结合研究对象具体条件、研究目 的加以运用。 三维数学模型从原理上可更好地反映原型实际,但目前三维 数学模型尚处于发展之中,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2. 3工作大纲与质量保证大纲

平和动态。 (2)质量保证大纲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项目概况(包括工程自然条件概况)、质量保证大纲编 制依据与适用范围、承担单位责任及其质量方针、 目标; 质量保证大纲编写、评审、批准程序; 组织构成; 文件控制; 检查(含质量控制点); 对不符合项的控制; 正拱旅与预陆进施

平和动态。 (2)质量保证大纲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项目概况(包括工程自然条件概况)、质量保证大纲编 制依据与适用范围、承担单位责任及其质量方针、 目标; 质量保证大纲编写、评审、批准程序; 组织构成; 文件控制; 检查(含质量控制点); 对不符合项的控制;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2.5.1~2.5.4对研究报告的编写格式、内容及其相应质量控制 提出了要求。具体如下: (1)报告编写。 ①封面应有报告全称、版次以及承担单位名称、报告出版 日期。 ②靡页宜包括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名称以及协作单位名称 (如果有),项目负责人、项目主要参加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 查人、报告审定人(项目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报告审批人 [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院(所)长]。 ③目录。 ④摘要。 ③正文。 ③附图或插图。 ①参考文献和资料。 (2)报告正文编写。 ①前言,说明研究项目所涉及工程基本情况、问题提出、研 究目的、主要内容、研究工作技术路线及其他所需说明的问题

②研究项自所涉及水域地形、水文、气象以及工程水域水工 构筑物等基本情况介绍与总结分析。 ③模型设计或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选择。模型设计应包括模型 相似条件,模型限制条件,模型比尺、模型变态率(对于变态模 型),模型循环冷却水最小流量,模型水域开边界条件处理,模 拟水域范围等;数学模型应包括水流、温排水或放射性液态流出 物、余氟等输运基本控制方程、辅助方程、参数、求解方法、离 散格式与网格尺度、边界条件及处理方法、模拟计算域范围等。 ④模型制作及量测仪器设备,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控制精度 主要量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及精度。 5验证试验与验证计算,检验模拟水域水流运动的相似性 对于模拟水域已有运行电厂情况可进行必要的温度场、取水温升 相似性验证。数值模拟计算应对计算参数、模拟区域边界温度 场、浓度场回归影响等进行必要的敏感性分析。 ③工程方案试验或计算成果分析,论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 存在问题,修改方案的指导思想及效果,方案比选、优化结果, 为取排水工程的最终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结语,其中应包含主要结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 内容。 (3)鉴于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各种研究手段的优点、缺点,研 究工作往往需采用数模计算与物模试验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进行。 此时,需根据不同模型特点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给 出其明确、可信的结论,提出相应的综合分析成果报告。 (4)研究报告审核程序一般应包括:审查、审定、批准。工 作结束后,试验所用的原型资料和模型试验的主要资料、分析计 算成果、报告底稿、项目任务书、报告审批表、审查鉴定意见书 等应按科技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归档

3.0.1本条说明了基础地形资科的基本要求。 (1)现场实测水下地形范围包括规划的取排水工程区域及其 排放物质影响主要敏感区;应满足模拟研究工作需求,如相邻工 程的影响、模型水域边界过渡段范围以及验潮站设置情况等。 (2)工程水域水下地形般采用近期实测结果,其中取排水 工程附近水域应采用最新实测资料。量测高程视具体工程问题 而定。 (3)测图比例根据工程水域自然地形条件、研究问题性质等 确定。一般情况下,取排水口近区水域水下地形比尺不小于1/ 2000,其余区域可采用更小比尺的地形图或海图。 (4)测图换算成统一的基准面和坐标系,般采用国家85 高程系、北京坐标系。 (5)水位、测流点或断面位置一般标注在地形图上。 3.0.2、3.0.3说明了水文资料的基本要求。水文观测包含:水 位、流速、流量、水温、盐度、放射性本底浓度(核电厂项目试 验要求,火电项目研究无此要求)等内容。 (1)河道或水库型水域水文测验断面、测站布置能够反映工 程水域基本特性。电厂取水口、排水口附近应至少布设一个水文 测验断面;弯道区域一般增设断面并应在两侧岸边各设一个水位 测站。 (2)对于有顶托影响水域,给出不同顶托条件下的测站水 位、水面线资料。 (3)河口、海岸型水域一般顺岸向设置潮位站,其中至少一 个测站应布设在取水口附近。对于半封闭海湾,则需在湾口海流 入口两侧岸边各自布设一个测站,而湾底至少布设一个测站。 (4)河口、海岸型水域水文测验需结合工程海域潮汐的代表

生要求进行,给出工程海域有代表性潮型及其连续半月潮资料。 ①工程海域有代表性潮型:即潮型有代表性、潮差出现频率 分别满足10%、50%、90%要求的实测大潮、中潮、小潮,其 选择、施测基本原则如下: 潮差频率分析一般采用平均潮差进行,潮差出现频率可 按冬、夏两季考虑。鉴于实测资料难以完全满足潮差频 率等要求,具体实施时可选择尽量接近的结果,但其出 现频率偏差一般不超过士5%; 一不同海域海流特性各异,在依据潮差频率选取潮流观测 时段时,要注意潮型的代表性; 一每个潮周的平均潮位要与当地平均潮面接近,其偏差不 超过士10cm。 ②连续半月潮是指包含上述有代表性大潮、中潮、小潮在内 为连续半个月的实测潮过程, ③对实测潮代表性进行分析,当其不满足要求且不具备重新 则量条件下可考虑采用构造潮(依据历史资料推算分析给出的典 型潮型)替代。

3.0.4本条说明了工程区域象条件、取排水工程布置、环境

保护要求等方面资料要求。

(1)给出工程区域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 射、云量等在内的多年逐月最高、平均、最低值资料。 (2)工程水域已有取排水工程及其水工构筑物工程布置、结 构形式等资料。 (3)工程水域功能区划及其环境保护要求资料。 (4)工程水域通航要求资料。

4.1.14.1.3给出了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及放射性液态流出 物等排放计算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模型边界条件处理、参数选 择等的原则、方法。 (1)在实际运用时,根据其体情况选用成熟、适宜的模型与 计算方法。鉴于现有技术条件所限,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计算模型 中关于核素物质的吸附、转移等方面问题尚难以在模型中完整、 准确地反映。对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已有工程经验予以简 化处理,但需对其影响予以分析,保证研究成果安全、可靠。 ,(2)模型边界条件处理需与边界物理量实际变化情况协调 致,保证边界条件处理上的差异不会对计算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对模型水域开边界浓度回归影响宜进行敏感性计算分析,给出其 可能的误差范围,一般要求其相对误差小于1%。 (3)依据现阶段技术水准及其认识,模型计算主要参数选取 的原则、方法如下: ①水面的综合散热系数(K)。首先考虑依据工程所在地区 的水面散热实测资料确定;当缺乏实测资料时,可按本标准提供 的相关计算公式确定。

K=(k+6)α+4(T+273)3+△K

4.2.1、4.2.2说明了数学模型模拟范围、计算网格尺度选取的 基本原则。 (1)模型范围选取尽量结合已有实测水位、水流(如国家长 期水文站、潮汐测站等)等测站,以提高模拟精度。在取排水近 区水域,模型计算网格尺度应足以反映其水力、热力及放射性液 态流出物、余氯等的输运特性,一般情况下,其水平方向最小网 格尺度应不超过取排水口宽度的1/3且不宜超过50m。 (2)大范围水域三维数学模型计算工作量较大,可以考虑采 用二维、三维结合的嵌套模型,适当减少三维计算区域,在保证 成果质量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模型验证与计算水文条件

4.3.1本条说明了数模计算模型验证基本要求。

参照类似规范情况《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流泥沙模拟技术规 程》(JTJ/T232)、《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JTJ T233),模型验证控制指标基本要求如下。 (1)河道、水库模型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进行不同来流量下 的水面线验证。水位充许偏差:山区河流为原型土0.1m;平原 河流为原型士0.05m。水面比降和落差应与原型一致。与水面线 验证同步开展流速分布和断面流量验证工作,其中断面流速分布 规律应与原型基本一致,实测流量允许偏差为士5%。 (2)海域模型需进行定点潮位、流速与流向过程验证。通过 周整模型糙率、开边界水力参数等手段,达到模拟精度要求,以 保证流场的相似性。各参数验证精度要求如下: 一一潮位,高低潮时间的相位允许偏差为主0.5h,最高最 低潮位值允许偏差为士0.1m; 一流速,憩流时间和最大流速出现的时间充许偏差为 士0.5h,流速过程线的形态基本一致,涨、落潮段平均

流速允许偏差为士10%; 一流向,往复流时测点主流流向充许偏差为士10°,平均 流向允许偏差为10°;旋转流时测点流向允许偏差为 士15°。 (3)当模型验证试验个别测点流速、流向、水位等结果超出 充许偏差时,应对比现场实测资料,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应 采取相应的措施。

(1)内陆水域情况: ①天然河道:应按全年和夏季97%保证率最小日均流量 90%保证率最小月均流量等设计枯水等水文条件开展相应的电厂 温排水模拟研究工作;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余氯等计算宣 采用多年年平均来流量、保证率90%最小月平均流量、10年, 遇连续7天低流量(7Q10)等进行。 ②水库、湖泊:应按90%、97%保证率枯水年最小供水量 等水文控制条件开展相应的电广温排水模拟研究工作。对于放射 性液态流出物模拟计算可考虑采用进水库、出水库(湖泊)水域 的年设计枯水流量(90%保证率逐月平均进流量、出流量) 过程。 (2)滨海、河口水域应采用有代表性潮型(大潮、中潮、小 潮)或代表性半月潮型永文条件同时应考风生流、沿岸流等影 响。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模拟计算工作可考虑同时采用代表性潮型 (大潮、中潮、小潮)和代表性半)

5.1.2、5.1.3为5.1.1条中的动力、热力相似条件。欧拉数为 压力与惯性力之比;弗劳德数为重力与惯性力之比;密度弗劳德 数为浮力与惯性力之比;雷诺数为黏滞力与惯性力之比;傅里叶 数为流动时间与导热时间之比;贝克莱数为对流换热与分子传热 之比;式(5.1.2~2)为水面散热通量与对流换热之比。上述相 似以条件包括了不少物理变量,其比尺关系在各个相似条件中要求 不尽相同,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试验的主要任务放弃或放松 些次要的相似条件来迁就主要相似条件的满足,如对于傅重叶 数,在模型最小水深不小于3cm条件下,该数的影响可忽略不 计;贝克莱数在模型水流处于紊流状态下时,该数的影响可忽略 不计。根据试验重点要求,可将模型大致分为两类: (1)试验重点是整个受纳水域的散热能力,一般是水库型或 上游来水量不大的河道型或海域型冷却水模型,宜采用几何变态 模型。 (2)试验重点是排水口地区的出流流态、局部掺混及与之相 应的温度场,一般是细化研究排水口工程布置的冷却水模型,宜 采用儿何正态模型。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排水口、取水口包含在同一模型中,受纳 水域包括了排水的近区和远区,而且两者有着水力、热力上的因 果影响,因此模型的几何变态率要依据和权衡多方面因素来最终 确定。综上所述,冷却水模型的相似要求可参考表1。 5.1.5本条是对模型中水流整体紊动相似的视同条件。如果模 型中临界雷诺数不易确定,可用模型流量大于临界流量替代。临 界流量的含义为对于冷却池模型,当冷却水量超过此值后,受纳 水域的整体流态已不随流量增大而明显改变

(1)水上地形和建筑物的儿何相似。 (2)气流雷诺数进入自模区。 (3)风面热交换通量相似。 (4)风作用于水面后水域流速场似。 (5)风吹效应对水面坡降及沿程能量变化相似

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如核电厂排放物中的核素)自身衰变、 吸附转移等对其浓度场的影响,只能采用适宜的示踪剂模拟 环境水体中的掺混、稀释效应。由此,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扩 型试验可考虑与冷却水试验在同一模型中进行。

(1)模型比尺的选定及最终依循的模型相似条件要根据试验 研究的重点内容及试验客观条件而定,具其有定的自由度。根据 已有冷却水模型试验的实践经验,将模型的分类及其相似要求列 于表2。 (2)对于在同一模型需同时考虑受纳水域包括近区和远区影 响的整体模型,其模型的几何变态率应依据主要研究目的、内容 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后确定,在一般情况下,此类模型变态率宜选 择==L./Z,≤5。 5.2.4本条为模型模拟范围选择说明,具体操作时尚需结合

5.2.4本条为模型模拟范围选择说明,具体操作时尚需结合

物理模型试验需依据任务要求选择足够大的模拟范围。一般 情况下,需保证1℃以上温升影响区(或稀释倍率10倍以上区 域)在模拟范围内。模拟边界需考虑温度或浓度回归影响,具体 可采用数模计算(或估算)方法给出边界进出流温差(或浓度 差)并据此进行修正

5.3试验设备与检测仪器

5.3.1为了避免露天的不稳定气象因素影响模型的水力、热力

模拟冷却水运动浮力效应的水体密度差是由水温差控制的, 水的密度与水温是非线性关系,水面散热系数也随气象条件而 异,因此要保持冷却水运动的水力、热力相似,模型试验环境水 温、气象等因素应尽量保持适宜的稳定条件。一般要求试验室内 无风、试验期间室内气温变幅不超过5℃,环境水温变幅不超 过0.5℃。

示踪剂添加系统则为用于控制示踪剂流量、浓度的设备。 5.3.3潮发生及控制系统是用于控制模型开边界潮参数的 专用设备,由量测系统、控制系统组成,自前多采用模型开边界 分段进出流量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 5.3.7本条所列仪器仪表为冷却水试验常用仪器,不包括含沙 第主田仪塑

5.3.7本条所列仪器仪表为冷却水试验常用仪器,不包括 量等专用仪器

GB 711-88 优质碳素结构钢轧厚钢板和宽钢带5.3.8其他量测仪器如压力、水位、流量等与水工模型试验

5.3.8其他量测仪器如压力、水位、流量等与水工模型试验 相同。

5.4.1# 模型的制作、安装应按图进行以利于验收。 5.4.2为避免模型发生错误,对模型成品的检验要求。 5.4.3 模型本身及一般量测仪器的安装与常规水工模型相同 无特殊之处。

(1)对模型试验水质的基本要求。 (2)主要指电测仪器、设备的调试,如现场电压指标DB21T 1852-2010 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规范,电磁

扰等影响的排除,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3)模型中的水力、热力及其他液态排放物参数随水体蓄热 (或其他液态排放物的蓄积等)而渐趋稳定,试验要监测模型中 特定点的温度或排放物浓度,待其趋于稳定后(恒定流水域不同 时刻温度值或浓度值的差值小于1%;潮汐水域相邻两个温度值 或浓度值随潮变化过程线上同时刻点对应的温度值或浓度值的差 值小于1%)认为模型水力、热力或液态排放物参数已达稳定。 (4)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试验示踪剂选择的基本要求。现阶段 常用示踪剂包括:钠盐(氯化钠、氟化钠)、荧光物质(荧光素 钠、罗丹明 B) 等。

(1)内陆水域冷却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等试验可参照 4.3.2条相应条款进行。 (2)滨海、河口水域冷却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等试验宜采 用有代表性潮型(大潮、中潮、小潮)水文条件进行,同时应考 虑风生流、沿岸流等影响。连续半月潮持续时间较长,试验室条 件气象等客观因素变化对其试验结果影响较大且难以修正,半月 潮结果可考虑采用代表性潮型(大潮、中潮、小潮)试验成果的 叠加方式近似替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