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2月).pdf

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2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098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2月).pdf

化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促进煤、铁等重要矿产资源升发向新能源 基地、国家规划矿区和重点矿区集聚,建材类非金属矿产实现统 规划、规模化绿色开发。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加强与三条 控制线衔接,划定重点开采区、集中开采区,明确禁止、限制矿 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空间。提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格局、时序安 排、总量调控目标。 (5)海域、海岛和岸线资源(沿海市县)。提出海域、海 岛与岸线资源保护利用目标、格局及策略措施,明确海洋生态保 护红线、自然岸线保有率等指标,对海洋保护利用分区提出用途 管制要求,强化自然岸线保护。 合理安排旅游、渔业、城镇、港口等功能的岸线布局。分类 管理、合理保护利用海岛资源,明确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底线要 求,加强特殊用途海岛保护。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新增 围填海,提出存量围填海的利用方向。 (6)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以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流 量为基本导向,确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指标与实施策 略,提出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布局调整的重点和时序安排。明确 敏感地区、特色城镇及主要用地类别的开发强度和规模控制要 求。划定全域存量低效用地再利用的重点区域,提出再利用的方 向句策略。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在保障用地主导用途前提下,鼓励 建设用地合理混合使用。

4.4中心城区规划 4.4.1发展方向与范围规模 (1)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区域交通联系、历史演进规 律、行政区划调整和重要设施建设等因素,根据双评价,综合确 定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2)划定中心城区范围,将市县政府驻地建成区及规划扩 展区域、临近各功能组团、市县级以上管理的开发区、工矿区等 需要加强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纳入中心城区。明确中心城区现状 和规划用地总规模、各组团规模。 4.4.2功能布局与用地结构 (1)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形态,引导组团式布局,划 分功能分区,鼓励“战略留白”,提出各功能区的管控要求。优化 提升居住空间品质,增加广场绿化、生态廊道、游憩休闲等开敲 空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 (2)城市用地结构。鼓励建设用地混合使用,提出建设用 地用途正负面清单。倡导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模式,提高空间 资源利用效率,明确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合理确定住宅、工业、 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绿地广场等主要用地的比例结构,确定中 心城区现状和规划用地平衡表。 城市功能规划分区一览表、分区统计表、中心城区用地结构 表见附录8表13、表14、表15

4.4.3城市空间形态与风貌管控 (1)城市空间形态。运用城市设计手法,确定城镇与山水 林湖草相协调的结构与形态,确定城市总体风貌定位与特色塑 造要求。明确天际轮廓线、景观视廊等控制范围和总体要求,划 定开发强度分区、城市高度分区,按照分区或用地类型提出容积 率、密度、高度等管控要求。 (2)城市设计重点地区。按照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 色、提升风貌品质的原则,将城市客厅、中央商务区、特色风貌 街区、新城新区、生活性滨水地区、山前地区等重要地段列为城 币设计重点地区,划定边界范围,明确管控原则和要求。 4.4.4城市公共空间与蓝绿网络 (1)城市公共空间。构建结构完整、级配合理、均衡分 布、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明确广场、商业街、步行街等重 要空间的布局、规模、联系路径QYXZ 0002S-2014 云南西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虾青素制品,构建公共空间等级体系。强化 公共空间与各级公共设施、交通设施衔接,提出公共空间的管控 要求和准入清单。 (2)城市蓝绿网络。明确绿地空间、绿道空间、滨水空间、 郊野公园等蓝绿网络格局的建设目标和要求,确定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公园绿地和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等指标,鼓励老城区留 白增绿。提出城币结构性绿地系统、主要河湖水系及岸线的控制 范围。维护自然河道、湿地生态系统,明确通风廊道的格局和控 制要求。

4.4.5城市产业布局 (1)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优化产业结 构,鼓励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旅游、休闲、文 创、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培育生态和文化魅力空间,创 造新经济载体,服务高品质生活。在有条件的城市培育创新功能 圈,配置创新服务空间。 (2)产业布局优化。综合考虑生产生活和发展需求,合理 布局产业配套设施用地,促进产城融合,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的产 业战略留白区,保障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空间。明确提高投资强度 等用地效率的目标和对策,提出现状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或腾退的 时序安排与措施。优化调整各级各类开发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 范围边界和用地规模。 4.4.6城市更新 分析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情况,明确城市更新的目标、原则和 任务。按照延续文脉、容纳生活、完善功能、循序渐进的有机更 新理念,在老城区(历史地段、旧城区、旧广区、城中村、老旧 小区等)划定保护修、整治提升、功能转换、拆除重建、土地 整备等重点区域,制定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配套相应 的城市更新政策和制度。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应尊重当地居民 意愿,优先采用微更新的方式提升建设品质。 4.4.7住房保障与居住社区 (1)保障体系与布局。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

购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以职住平衡和混合居住为基本原 则,提出保障性住房配置标准,保障性住房应优先配置在轨道交 通和公交站点服务平径范围内。合理安排城镇居住用地供应时 序,明确城镇新建住房、城镇居住用地供应量等,优化居住用地 布局。 (2)社区生活圈。以满足居民在合理步行距离内的基本生 活需求为原则,中心城区明确15分钟、10分钟、5分钟社区生活圈 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全覆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 4.4.8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分区管控。根据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结合 城市建成区、新城、新区及各类开发区等不同地区特点,划定城 市地下空间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范围,明确管控要求。 (2)开发利用。加强与地上空间衔接,确定地下空间资源 开发利用的功能、规模、总体布局与分层规划,统筹安排近远期 地下公共服务、公共交通、市政公用设施、防灾设施、仓储设施 等建设项目,提升地下空间建设品质。 4.4.9城市“五线”管控 划定城市红线、黄线、绿线、蓝线、紫线的管控范围,提出 分级管控要求,并对下位规划提出指弓引!。城币道路红线,重大币 攻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黄线,结构性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绿 线,结构性水域蓝线,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控制线、历史文化街区

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控制线等紫线应纳入管控范围。 4.5重大要素支撑 4.5.1综合交通体系 (1)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 布局。建设区域一体、城乡协同的综合交通体系,明确资源配置 策略和实施措施。坚持公交、综合性救援优先,强化综合交通与 空间资源、土地使用的协同布局,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畅达、优 质舒适、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体系。 (2)区域交通网络。合理确定综合交通体系、交通结构和 客货运系统,明确区域交通网络、重要交通廊道和枢纽布局。确 定铁路、公路、航运等重要交通走廊布局方案,确定铁路、机 场、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选址和用地规模控制,提出物流设施布 局与主要货运通道控制要求。 市级规划应预控市级以上、跨县(市)交通枢纽和交通廊道 走向以及大型设施用地。县级规划应明确县道、乡道布局方案, 合理规划主要城市道路、城市外环路与干线公路的衔接。基于流 量预测合理布局城乡汽车客运枢纽站。 (3)中心城区交通。①城市道路网结构。确定中心城区城 市道路网结构,提出主次于路等级、功能、走向、红线宽度,大 城币和其他有必要设置快速路的城市应明确快速路布局方案。以 窄马路、密路网为原则提出支路网规划控制密度,提出慢行系统 规划要求。②城市公共交通。明确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

工、线网及设施配置、场站规模及布局。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等 大、中运量公交系统线网,确定轨道交通走向、布局和两侧用地 控制要求。③综合交通枢纽。鼓励利用大数据,预测和评估交通 设施布局方案,在中心城区确定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控制要求, 统筹布局各种交通方式接驳。(4)静态交通设施布局。确定机动车 停车分区和不同类别停车需求的供给自标,提出机动车停车设施 布局原则和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导向。 4.5.2公共服务体系 (1)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①总体要求。打破行政区 域,统筹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 施,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多种形式,推进设 施共建共享,形成城市服务农村、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 局。②分级配置。市级规划考虑服务市域功能要求,按照市级、 区级、社区级三级配置提出建设要求;县级规划考虑服务县域要 求,按照县级、社区级两级配置提出建设要求。 (2)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结合中心城区功能布局,构建全 民共享、便捷实用的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公共服务中 心的位置和规模,明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 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和用地布局。提出医院、学校、博物馆、 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馆、美术馆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 序和安排。

4.5.3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1)保护体系。(1)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和山脉、森林、河流 等自然景观资源,从历史沿革、文化类型、建筑形态、民俗风 青、地形地貌等方面,提炼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特征。②建立历 史文化保护体系,包括国家文化公园、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 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 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 文物、地下文物理藏区、水下文物保护区等,编撰历史文化保护 名录。③将文化重要性高、资源密集、有一定规模的片区与廊 道,划定为历史文化资源管控区(廊)。历史文化资源统计表见 附录8表16。 (2)保护管控。(①构建全域历史文化保护格局,突出长 城、大运河等具有河北特色的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对于文化重要 生高、资源密集、有一定规模的片区与廊道,提出整体保护利用 与协同管理策略。②落实各级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划定 历史文化保护线并提出保护要求。提出历史文化保护线与三条控 制线、基础设施、矿业空间等协调原则。③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 城、街区应按照相关规定明确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提出保护重点和管控措施。 (3)活化利用。(1)建立历史文化展示与传承体系,与自然 景观资源、现代城市功能和生活有机结融合,彰显城乡历史文化 持色。②在文化展示、环境品质、设施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

则所等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设置原则、类型、标准、布局和用地 控制要求。 综合管廊。统筹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及主要线网布局、廊道布 高和控制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地下综 合管廊建设和控制要求。 4.5.6安全防灾 (1)市县域安全防灾。开展综合评估,判断灾害风险,划 定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确定重点防灾管控对象,明确防灾 减灾目标,提出主要防灾基础设施和应急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方 案。制定防洪(潮)排涝、消防、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防灾 措施和减灾对策,划定城市安全的重要通道范围,明确危险品生 产和仓储用地防护要求,为单灾种防灾规划预留接口。 (2)中心城区安全防灾。构建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系统, 划定城市防灾分区,确定各类防灾设施和应急保障设施的建设标 准、规模。统筹布局避难场所、应急指挥、医疗卫生、消防站、 救灾物资储备等设施,明确道路、供水、电力、通信、排水、环 卫等基础设施防灾和应急建设要求。提出重大危险源防治、搬 迁、改造等方案,制定次生灾害应对措施,制定危险品存储设施 等用地布局方案及管控要求。 4.5.7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 落实上位规划,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 将生态单元作为修复和整治范围,按照保障安全、突出生态功

(5)湿地与水域生态修复。划分湿地与水域生态修复重点 区域,采取生物、生态及工程措施,修复受损湿地与水域系统, 提出重大工程、规模及时序。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安排表、新增国土修复面 积指标表见附录8表17、表18。 4.6传导实施与近期安排 4.6.1规划传导 (1)对总体规划的传导。市县级总体规划要落实上级规划 确定的发展战略、城镇职能、目标指弓引和管控要求,对县级(乡 级)规划提出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城镇职能、发展策略、发展规 模等战略引导:提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城乡建设用 地规模等底线管控要求;明确用水总量、开发强度控制等目标指 标;提出规划用途分区、生态廊道等空间布局传导要求;明确综 合交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系统指引要求,建立起市级对县 级、县级对乡级的规划传导体系。 市级规划可通过县(市、区)指引形式,明确城镇体系,提 出三条控制线和发展廊道、生态廊道方案,划分市域规划基本分 区,县级规划进行深化、增补和落实。 县级规划划定三条控制线,落实国土分区,明确镇村体系, 确定独立或共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乡镇和编制组织方式,对 镇驻地提出职能结构、产业空间等引导性要求,乡镇规划进行增 补和落实。

(2)对详细规划的传导。明确中心城区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划分方案,在重要控制指标、功能布局、要素配置、空间形态等 方面提出指导约束要求,明确详细规划应遵循的城镇开发强度分 区,对高度、风貌等空间形态、历史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及其他 内容提出控制引导要求。根据不同编制单元主导功能,提出差异 化的引导要求,生活区应突出不同等级社区生活圈的构建,生产 区应突出土地效能的提升,生态区应突出生态价值的发挥。 (3)对相关专项规划的传导。明确交通、城市风貌、历史 文化保护、蓝绿空间、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名单和有关要求;通 过编制专项指引明确各专项规划深化细化的方向和重点,切实发 挥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市级规划、县级规划指标传导表见附录8表19、表20。 4.6.2实施保障 结合国土资源保护开发中的事权划分,健全市县国土空间用 途管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空间管控传导、区域联动等 制度,按照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的要求,提出 制定人口流动、产业投资、金融财税和资源配置等政策建议。 4.6.3信息化建设 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推动实现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建立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制度,对 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

4.6.4近期安排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分期实施要求,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提出分期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分期约束性指标、管控 边界和管控要求。 对近期规划做出统筹安排,明确近期内实施规划的重点和发 展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空间布局,对重要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出选址安排,提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措施。对国土保护、开发、整治项目及 用地安排制定近期规划,优先安排生态、农业和重要民生项目。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见附录8表21。

5.1成果构成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含附表)、图件、规划说明和专题 研究报告,以及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 图”等。 5.2成果内容 (1)规划文本。规划文本应当以条款格式表述规划结论, 包括文本条文、必要的表格。表述准确规范、简明扼要。 规划文本中应明确以下强制性内容: 1用水总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耕地 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等约束性指

小; ②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等控制线: ③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 ④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范围和控制要求; 5城镇政策性住房和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城乡公 共服务设施标准、布局; ③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 本系、地下空间、邻避设施等布局; ③中心城区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及其控制要求; 8中心城区城市红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 市黄线的控制要求。 规划文本提纲见附录9。 (2)规划图件。 规划成果图。市县域规划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国土 空间三条控制线规划图、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图、城镇(镇 村)体系规划图、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产业布局规划图、自然 呆护地体系规划图、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生态修复和国 土综合整治规划图、城乡风貌分区规划图、重点区域规划图等。 步海币县规划须包括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图。 中心城区规划包括:用地布局规划图、城市“五线控制图、 绿地与公园体系规划图、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市政基础设施布

部门和专家意见等采纳情况,以及公众参与情况等。 (6)电子数据。包括各类文学报告、图件及各类栅格和矢 量数据。主要涉及三种类型的数据:①由自然要素和经济社会要 素构成的基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②在规划编制中搜集的其他 相关规划的数据;③通过对基础数据和相关规划数据分析评价、 加工计算形成的规划数据。 5.3成果形式 规划成果应以纸质版文件和电子版文件两种形式提交。 (1)纸质版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专题报告等文学 资料采用A4竖向排版,图集采用A3幅面折叠与文学资料统一成 册。挂图应根据制图区域范围和内容完整表达的要求,合理确定 幅面大小。 (2)电子版成果。电子版文件采用通用文件存储格式。文 档采用*.docx或*.Wps或PDF等格式,图纸采用*.jpg或TIF等格 式,矢量数据为 shp、mdb、gdb 等格式。

国土空间。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 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部 署与统筹安排。 国土空间保护。对承担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等国家安全的 地域空间进行管护的活动。 国土空间开发。以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为主的国土空间 开发活动。 国土空间利用。根据国土空间特点开展的长期性或周期性使用和管理 活动。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对陆海所有国土 空间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活动,按照规划确定的区域、边界、用途和使用 条件等,核发行政许可、进行行政审批等。 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 严格保护的陆域、水域、海域等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衣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耕地。 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 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 区等。 生态空间。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空间。 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为主的功能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与“三调"对应表

附录4推荐专题指引类别方向内容指引综合分析现状人口、城镇、经济、产业等,总结特征与问题;以城镇化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预判人口和城镇化水平,提出城镇化发变化趋势展目标;立足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特征,探索城乡统筹与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举措。综合分析现有三条控制线现状、问题,明确冲突矛盾空间;落实三条控制线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三条控制线总体格局和重点区域,基于统筹划定“双评价”,提出优化措施,调整方向,提出具体边界和管控要求。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与重点;分析交界地区协调发展现状、特征和问题;预判国家重大工程影响,在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区域协调与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区域合作的重点,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陆海统筹政策与机制建议。综合分析陆海空间协同现状及问题;结合国家战略背景与现实需求,研究陆海统筹发展的总体格局;统筹滨海目标地区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岸线利用、港城协同、陆岛联动等,战略探索保障政策机制。分析乡村产业规模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点布局等方乡村振兴战略面存在问题;从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与村庄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人居环境改善、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划定村庄类型,提出空心村治理、村庄建设用地整理的目标和管控要求。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和省级战略对城市发展的要求,城市战略定位分析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融入区域发展的特征与趋与目标体系势,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现状基础条件,识别主要问题与矛盾,提出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体系。厘清各级政府空间事权,完善规划体系,提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明确规划传导要求;从底线管控、空间布局、系统指引、规划传导与战略引导等方面进行传导,构建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国土空间实施保障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提出人口、产业、金融、财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配套政策建议。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名录,分析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提历史文化出保护与传承目标;明确保护重点区域与重点任务;研究历史文保护与传承化保护与传承政策与机制。特色中心城区空间对特色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与整合,明确城市特色、总体要求;确保护形态管控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并提出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识别风貌特征及核心资源;研究构建与山水林田湖草相协调的新全域特色与时代全域凤貌格局;提出塑造城乡景观序列和特色景观空间结城乡风貌塑造构;研究划定全域凤貌分区,并提出分区管控原则和要求。48

备注:各地根据实际开展。

分区指引涉及的县(市)名单

实际,约束性指标为必选指标,预期性指标

表1自然保护地名录表

备注:小数点后保留两位,以下同。

表2城镇体系规划表(市级规划)

备注:人口规模分5万人以下、5一10万人、10一20万人、20一50万人、50一100万人等。

表3镇村体系规划表(县级规划)

表4村庄空间布局结构表(市辖区、县域)

旅游休闲娱乐以开发利用滨海和海上旅游资源为主要功能导用海区向的海域。以海底管线铺设、污水达标排放、倾倒、军事特殊利用区等特殊利用为主要功能导向的海域。无居民海岛利用区允许适度开展开发利用活动的无居民海岛。规划期内为重大项目用海用岛预留的后备发展海洋预留区区域。备注:大遗址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矿产资源发展区等具有特殊保护与利用价值或意义的特定政策管理区,应根据所在基本分区,叠加规划意图和管制规定,形成复合控制区并统一实施规划管理。表6规划分区统计表单位:公县(市、区)生态自然永久基本城镇农业农村海洋合计/乡 (镇)保护区保留区农田集中区发展区发展区发展区....XXXX合计表7建设用地面积指标表单位:公项规划近期年目标规划目标年基期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建设用地总规模县 (市、区)建设用地/乡 (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总规模城镇建设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用地规模XXXXXX合计57

表8国土用途结构调整表单位:公项,%规划规划近期规划近期规划期地类基期年目标年目标年净变化量净变化量面积比重面积厂比重面积比重耕地园地林地农用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小计城镇城乡建村庄设用地小计建设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小计渔业用海工矿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海洋利用游憩用海特殊用海小计其他土地其他用地陆地水域用海保留海域海岛小计陆域总计海域总计58

表9水资源平衡表单位:万立方米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供水量需水量供水量需水量县 (市、区)地地外其他地地外小生农城镇(工其他小生农城镇 (工表调水源表下业业+生活)调计态水源计业业+生活)水水水水水水XXXXXX合计表10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单位:公县(市、区)/基期年耕地保有量指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乡 (镇)耕地面积规划近期目标年」规划目标年XXXX合计表11林地面积指标表单位:公县(市、区)/林地保有量指标基期年林地面积乡 (镇)规划近期目标年规划目标年XXXX合计59

表13城市功能规划分区

表14城市功能规划分区统计表

表15中心城区用地结构表

5历史文化资源统计表

备注:潜在文化空间包括潜在文化片区(老旧厂区、历史公园、特色街道及历史街道、 文化景观、特色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空间、文化创新空间 等);潜在文化线路(具有河北特色的长城、太行山脉、重要引水工程、御道等,古驿 道、历史水系及风貌河道、近代铁路公路等)。

潜在文化空间包括潜在文化片区(老旧厂区、历史公园、特色街道及历史街道、 观、特色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空间、文化创新空间 潜在文化线路(具有河北特色的长城、太行山脉、重要引水工程、御道等,古驿 史水系及风貌河道、近代铁路公路等)。

17生态修复和国士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安排表

备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与水域生态修复、 海域、海岛和海岸整治修复。

表18新增国土修复面积指标表

表18新增国土修复面积指标表

表20县级规划对乡镇规划指标传导表

表21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备注: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性质应标明新建、改建、扩建等:道路项目应标明起

录9 规划文本提纲(参考)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 ·规划原则 ·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与层次 第二章规划基础与现状问题 ·国土空间现状基础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现状评估、风险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 ·特征问题与机遇挑战 第三章战略目标与协同发展 ·战略定位 ·目标与指标体系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区域协同与陆海统筹(沿海市县) 第四章国土空间格局 ·总体格局 ·重要控制线划定 ·生态保护格局 ·农业发展格局 ·城乡发展格局 ·国土规划分区与空间结构优化

·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第五章中心城区规划 ·功能布局与用地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与风貌管控 ·城市公共空间与蓝绿网络 ·城市产业布局 ·城市更新 ·住房保障与居住社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城市“五线”管控 第六章重大要素支撑 ·综合交通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 ·安全防灾 ·市政基础设施 ·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全域特色与城乡风貌塑造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 第七章规划传导实施与近期建设 ·规划传导 ·实施保障 ·近期建设 第八意附则

JB/T 9182-2014 喷漆机器人 通用技术条件表1市县域规划图纸名称及内容一览表

备注:各地可根据实际选择绘制。

表2中心城区图纸名称及内容一览表类型图纸名称主要内容划定中心城区范围;标明规划各类用地布局,规划重用地布局规划图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内容。包括重点地区规划图等。城市“五线"控制图划定城市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标明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绿地与公园体系规划图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化、水体绿化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标明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位置及类型;划定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保护线、文化资源管控地段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部分可结合实际确定。规划标明城市道路网结构、城市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成果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纽、静态交通组织等。图市政基础设施标明给水、排水、供电、通信、供热、燃气、环卫、布局规划图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布局和主要控制点的位置。标明各级公共服务中心的位置;确定文化、教育、卫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图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划定城市防灾分区;标明避难场所、应急指挥、医疗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卫生、消防站、救灾物资储备等公共设施;标明危险品存储设施。划定天际轮廓线、视线廊道、建筑风貌等控制范围;城市空间形态控制图划定开发强度分区、城市高度分区、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地区等。表达各类用地、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位置、线路走向等级,铁路、公路、山体河流等内容,国土空间现状图现状建设用地分布及其他反映中心城区特点的现状要基础素等。分析地形地貌图表达中心城区高程、坡度、走向等要素。图交通现状图表达中心城区交通现状情况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表达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现状情况等。现状图备注:各地可根据实际选择绘制。69

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自然资源利用规划院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 主要起草人员:赵勇张守利冯 晖闫 琳安石鑫 郭‧健 甄峰姜鲁光胡永翔霍磊刘盛超徐刚 霍永伟翟士革席广亮李宇任建梁万 田颖辉翟立烨方思宇霍晓卫田志鹏李慧栋 姜石良 陈珊珊 任少飞 苗润涛 张‧浩柴红霞 牛云凡武明明张‧倩乔松寒王•杰郭士永 主要审查人员:邢天河杜宝东徐全洪张辉刘运琦张平 刘秉良张险峰余宝林唐保文王爱军赵海魁

赵勇张守利冯晖闫琳安石鑫郭健 甄峰姜鲁光胡永翔霍磊刘盛超徐刚 霍永伟崔士革席广亮李宇任建梁万 田颖辉崔立烨方思宇霍晓卫田志鹏李慧栋 姜石良 陈珊珊 任少飞 苗润涛 张‧浩 柴红霞 牛云凡武明明张‧倩乔松寒王‧杰郭士永

QYDE 0002S-2015 云南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植物粉主要审查人员:邢天河杜宝东徐全洪张辉刘运琦张平 刘秉良张险峰余宝林唐保文王爱军赵海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