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HA 503-2021 供热规划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T/CDHA 503-2021 供热规划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DHA 503-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6376
VIP资源

T/CDHA 503-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DHA 503-2021 供热规划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供热管网向多个热用户供热的系统

单一热用户的供热系统。

单位时间内热用户或用热设备的需热量。

GB/T 34007-2017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拖曳试验方法2.0.4热指标heating load in

单位建筑面积、单位用地或单位产品在设计条件下的热 负荷。

基本热源的产热能力不能满足实际热负荷的要求时,投入运 行的热源

2.0.13热电协同coordinatedheatandpowersupply 通过热泵和蓄热装置等提高热电联产机组供暖期发电调节售 力的方式。

2.0. 14长输供热

#热long distance heating

热源至主要供热负荷区距离长度超过20km的供热方式。 2.0.15大温差热力站heating substationwithlargetempera ture drop heat exchange 采用吸收式换热器或其他设备实现一级网回水温度低于二级 网回水温度的热力站。 2.0.16 分摊法apportionment method based on exergy 依据能源品位对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煤耗和供热煤耗进行分 摊的方法。

2.0.17规划基准年

3.0.1供热规划应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发展规模、地区资 源分布和能源结构等,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计划、节能环保、经 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并应符合当地能源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的总 体要求,满足当地发展需求。

源分布和能源结构等,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计划、节能环保、经 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并应符合当地能源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的总 体要求,满足当地发展需求。 3.0.2供热规划应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阶段、期限应 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并应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协调统一。 3.0.3供热规划应近、远期相结合,远期发展应有一定前瞻性 且可适度超前。 3.0.4供热规划应综合考虑当地资源、能源状况及热负荷分布 宜采用多种能源联合的供热方式,并应提高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 3.0.5供热规划应依据规划负荷需求及其分布,选择合适的供热 方式,确定热源形式和规模,不同供热区域间宜实现互联互通。 3.0.6乡村供热规划范围应以市(县)、镇(乡)的行政区域为 基础,结合村落规模、分布以及产业构成等因素划分确定。 3.0.7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依据当地发展规 模预测供热设施的规模。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依据详细 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预测供热设施的规模。 3.0.8供热规划应与道路交通规划、地下空间规划、河道规划、 风景园林规划、生态红线规划以及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 信等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相协调。 3.0.9供热规划应包括资源票赋和供热现状分析,需求预测, 供热能源种类、供热方式、热源规模,热源和热网系统及配套设

3.0.9供热规划应包括资源票赋和供热现状分析,需求预

3.0.9供热规划应包括资源赋和供热现状分析,

供热能源种类、供热方式、热源规模,热源和热网系统及配套设 施布局,投资估算,节能环保分析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内 容。供热规划编制内容宜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执行。

指标、生活热水热指标、空调供暖热指标、空调供冷冷指标、工 业热负荷指标等。 4.1.2建筑供暖综合热指标应按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相对应的供 暖热指标加权平均取值,可按下式计算:

4.1.2建筑供暖综合热指标应按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相对应的供

q=[q;(1α;)qiα;Jβ

式中:qh 建筑供暖综合热指标(W/m); qi 未采取节能措施建筑供暖热指标(W/m); qi 采取节能措施建筑供暖热指标(W/m?): α; 采取节能措施建筑面积比例(%): 3: 各建筑类型的建筑面积比例(%): 1 不同的建筑类型

4.1.3建筑供暖热指标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注:供暖热指标中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

4.1.4居住区生活热水日平均热指标宜按表4.1.4选取。

4.1.4居住区生活热水日平均热指标宜按表4.1.4选取。

4.1.4居住区生活热水日平均热指

注:1冷水温度较高时采用较小值,冷水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大值; 2设计热指标中包括10%的管网热损失

4.1.5空调供暖(冷)指标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冬季空调供暖热指标可按建筑供暖热指标的1.3倍~1.5 倍取值。 2夏季空调供冷冷指标宜按表4.1.5选取。

表 4.1.5夏季空调供冷冷指标

4.1.6工业热负荷指标可按表4.1.6选取。

.1.6工业热负荷指标可按表4.1.6选取。

表4.1.6工业热负荷指标

4.1.7乡村新建农业温室大棚供暖热指标可按表4.1.7选取

4.1.7乡村新建农业温室大棚供暖热指标可按表4.1.7选取

4.1.7乡村新建农业温室大棚供暖热

4.2.1热负荷预测应包括规划区内的建筑物供暖(冷)、生活热 水、工业用热等各类型的热负荷。 4.2.2热负荷应按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年限分别预测。对既有 建筑应调查历年实际热负荷、耗热量及建筑节能改造情况,按实 际耗热量确定设计热负荷。规划新建建筑的供暖、通风、生活热 水、空调等的设计热负荷,可采用指标法预测,同时应考虑管网 热损失。 4.2.3供暖热负荷预测宜采用面积指标法,供暖设计热负荷按 下式计算,

4.2.3供暖热负荷预测宜采用面积指标法,供暖设计热负荷按 下式计算:

Qn = qhi X A, ×10

Q, = K, XQ.

式中:Q 通风设计热负荷(kW); 建筑物通风热负荷系数,可取0.3~0.5; Qh 供暖设计热负荷(kW)。

式中:Qw 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kW); qwj 生活热水日平均热指标(W/m²),居住区日平均 热指标可按本标准表4.1.4选取: 供应生活热水的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4.2.6空调供暖、供冷的热负荷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空调冬季供暖设计热负荷宜按下式计算

Q. = > q × A× 10

q ×A× 10 Qc mp

式中:Q 空调供冷设计热负荷(kW); qck 空调供冷冷指标(W/m²),可按本标准表4.1.5 选取; Ak 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²); COP 制冷机制冷系数,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可取 0. 7~1. 3。 4.2.7 既有工业热负荷应采用实际调研数据,规划工业热负荷

0. 7~1. 3.

4.2.7既有工业热负荷应采用实际调研数据,规划工业热 宜采用指标法,工业设计热负荷宜按下式计算:

宜采用指标法,工业设计热负荷宜按下式计算

Q, =≥ qu × A

中:Q; 工业设计热负荷(t/h); 4.1.6选取; A,一一不同类型工业的用地面积(km²)。 2.8农业温室大棚供暖热负荷预测宜采用面积指标法,供暖 计热负荷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 Qax 农业温室大棚供暖设计热负荷(kW):

qagm 农业温室大棚供暖热指标(W/m),可按本标准 表4. 1.7选取; A 各类型农业温室大棚的面积(m)

城镇地区民用建筑集中供暖全年耗热量指标宜符合表 的规定。供暖全年耗热量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 Q 供暖全年耗热量(GJ): Qh 供暖设计热负荷(kW); N 供暖天数(d); t;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ta 供暖室外平均温度(℃); to.h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表4.3.1城镇地区民用建筑集中供暖全年耗热量指标

4.3.2供暖期通风耗热量宜按下式计算:

Q = 0. 0036 T,X N X Q ta

式中:Q 供暖期通风耗热量(GJ); T. 供暖期内通风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 通风设计热负荷(kW): 供暖天数(d); t;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ta 供暖室外平均温度(℃); to 供暖期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4.3.3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Qw 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GJ); Qw——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kW)

4.3.4空调耗热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Qw = 30. 24 Q

Q: = 0. 0036 T. X N X Q (i 一ta

式中:Q 空调供暖耗热量(GJ); Ta 供暖期内空调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 供暖天数(d); 空调供暖设计热负荷(kW);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ta一 供暖室外平均温度(℃); to.a一 供暖期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2供冷期空调供冷耗热量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Qag 农业温室大棚供暖全年耗热量(GJ); Qag 农业温室大棚供暖设计热负荷(kW); N 供暖天数(d);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t 供暖室外平均温度(℃)

to.h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供暖期间太阳能平均利用率; G 供暖期间太阳能日均辐射强度[MJ/(d·m²)]; Am 各类型农业温室大棚的面积(m²)

5.2.1供热规划应采用节能、高效、环保、安全的供热新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代,并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5.2.3以清洁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城镇地区,应采取集

式。当周边存在既有燃煤电厂时,应采用热电联产供热,并应 分回收电厂烟气、乏汽、冷却水等余热。

5.2.4当技术经济性合理时,可采用长输供热引进周边电厂 热进行供热。

5.2.5天然气应优先用于供热调峰。当周边存在燃气电厂时 应采用燃气热电联产供热

应采用燃气热电联产供热。

5.2.6工业生产稳定、余热丰富的地区,应采用工业余

城镇供热的基本热源。当工业余热不稳定时,应采用蓄热进行调 蓄或用其他热源形式予以补充。

5.2.8湖水、河(江)水、海水等地表水资源丰富,且可经 利用的地区,应选择水源热泵供热方式。 5.2.9污水主干线及再生水厂附近宜发展污水/再生水源热泵 供热供冷方式。

5.2.10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采用生物质供热,并应符合

1优先选择电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供热方式 且宜分散布置; 2气候严寒,空气源热泵无法经济运行的地方,可采用 热式电直热供热方式。

5.2.12太阳能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增加太阳供热系统的 模,且宜采用分户供热,并应优先选择太阳能热水器满足生活 水需求。

5.2.13在确保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可利用核电厂余热向周边 地区集中供热,或采用低温核供热方式。

地区集中供热,或采用低温核供热方式

5.2.14乡村供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周边附近有余热或县城附近或郊区的密集居住地,可以 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2居住分散的乡村供热能源应优先采用本地可再生能源, 宜采用生物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分户式供暖方式。

6.1.1供热热源规划应结合国家及当地的能源形势和相关规划, 科学合理、技术经济可行。 6.1.2供热热源规划采用的能源应稳定可靠,并应考虑能源消 耗总量和强度指标。 6.1.3供热热源规划应对水资源、能源供应及运输等外部条件 进行分析,并应落实热源选址。

5.2.1热电联产的供热能耗应使用拥分摊法进行分摊计算GA 40-2018 道路交通事故案卷文书, 热能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hwXQhw+AhsXQh +Ein Xce Qh +Qh

To Tws X ln Tbw To 入hs = 1

代中:CQ 热源能耗指标(燃料为燃煤或全部为电力: kgce/GJ,燃料为燃气:Nm/GJ),天然气参考热 值为35.6MJ/Nm3; Ch 热源燃料消耗量(燃料为燃煤:kgce,燃料为燃 气:Nm3); Eim一 热源耗电量(kWh);当热源为锅炉、水源热泵

GB/T 31138-2022 加氢机表6.2.2建筑供暖热源能耗指标

3热电联产应采用热电协同方式。热电联产作为基本热源 承担的基本热负荷占供热区域最大热负荷的比例应符合下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