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746-2017 变电站端子箱.pdf

DL/T 1746-2017 变电站端子箱.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174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65891
VIP资源

DL/T 1746-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1746-2017 变电站端子箱.pdf

端子箱·与外部电缆(导线)连接均应通过相应端子或端子排。 气连接还应设置相应的过渡连接端子。 端子排设计(置)与相应专业规范要求、设备二次回路接入方式相一致。 端子排应按功能进行分段,按设备/单元/类别等进行分组(区),按分类/性质/编号并结合安全性、 经济性及接线、运维方便性了以排序。 端子排型式及参数选择按8.2的规定

7.2.2端子排分段原则

依据端子排基本功能(类别)对相应端子(块)进行组合形成端子基本功能段(以下简称端子基 本段)。端子基本段内端子块组合数宜为5的倍数QYFZ 0001S-2014 云南福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茯苓干制品,其中包括隔离、备用端子块。 端子箱内端子基本段分为: a)CT二次回路保护与测量功能段(BID); b)CT二次回路计量功能段(JID); c)VT二次回路保护与测量功能段(BUD); d)VT二次回路计量功能段(JUD); e) 设备信号功能段(XD); f)设备控制功能段(PD); g)隔离/接地开关就地(远控)操作功能段(QD):

h)配电电源功能段(JD)。 注:CT一中流互感器:VT—电压互感器,

7.2.3端子排分组(区)原则

DL/T1746 2017

对端子基本段,应参照以下原则分组(区): a)CT、VT二次回路基本段,按二次绕组及回路单元进行分组; 注:对3/2接线合流情况,仍以各TA绕组单元分组。 b)设备信号基本段按信号类别进行分组; c)设备控制基本段按控制电源回路、控制设备回路进行分组; d)隔离、接地开关操作基本段,按操作控制电源回路、各开关操作控制回路进行分组; e)配电电源基本段按照各负载电源回路进行分组

7.2.4端子隔离原则

下列彼此相邻的端子间宜设置隔离用空端子块(或无导体的虚拟端子块): 端子基本段内不同分组单元间; 互感器计量二次绕组相线进线端子间; 电压(源)回路相线端子与中性点端子间: 直流电源极性端子问及与相邻信号端子间

7.2.5端子排序原则

端子基本段、分组单元、组内端子按以下原则排序(从上/左至下/右): a)组成端子安装条(单位)的各端子基本段,按7.2.2中a)至h)的顺序排列; b)各端子基本段内分组单元按设备/绕组/单元的编号、设备类型、信号类别排序; c)电源端子按操作面板内电源开关排列顺序排序; d)相线、极性端子分别按L1(A)、L2(B)、L3(C)、N、十、一顺序排序; e)端了基本段内设备/绕组/单元/端子的数字编号从上至下为升排序。 典型的端子排分组及排序参见附录C

1.2.6端子排附件、标识

对每一端子基本段,应设置必要的端子排附件: a)对端子排安装段(条)设置分段标记块、终端固定件; b)对相邻互联端子设置绝缘型桥接件; c)对端子排左右两侧设置端子序号标识卡件,对隔离用端子选择带颜色的标识卡件/绝缘防护盖 (宜与分组隔离端子块同色); d)对试验端子排设置专用端子绝缘防护盖板或端子护罩,对计费用计量端子排设置具备加封功能 端子护罩,对分组隔离端子设置绝缘标记盖板; e)分段标记块、分组端子盖板标记相应名称或/和组号标识。 常用端子排及附件参见附录D

端子箱内应有电缆屏蔽层连接用及电气安全保护用的接地措施,在箱内分别设置与等电位 主接地网相连的专用铜排并不得电气相连,对金属外壳还应设置与主地网相连的结构措施。 互感器组二次侧中性点在箱内接地方式、接地点设置应规范、正确,避免回路两点接地、接

位置设置错误。 注:新近母线保护装置电流可能为直接交流采样,则互感器组间电流回路当视为“无直接电路联系回路”,接地 点应在端子箱处。

近母线保护装置电流可能为直接交流采样,则互感器组间电流回路当视为“无直接电路联系回路”,接地 应在端子箱处

端子箱照明系统开/关可通过手控和/或门控方式实现。灯光照明范围、照度应能满足日常 要。

对配置除湿功能的端子箱,应设置可靠的除湿系统,防止凝露/冰霜的产生。其除湿工作模式包括 冷凝除湿(5℃以上)、辅助加热除湿(霜)(5℃以下)。对常年低温在5℃以上温带地区可不考虑辅助 加热方式。 除湿装置应具备智能化功能:可同时实现两种除湿模式控制;具有白动和人工启动模式及长寿命 (间歇式)运行模式;辅助加热除霜模式应通过预判露点温度而启动。 除湿装置温度、湿度阀值应设置(计)合理,以确保在温、湿度阀值工作点时除湿装置工作的稳 定性、可靠性

电源配电包括端子箱内除湿、照明工作电源及间隔内高压开关设备操动机构工作电源、操动机构 操作控制用交流电源、各操动机构箱内除湿装置工作电源及间隔备用电源等。电源配电设计符合DL/T 375、GB50054中相应要求。 配电设计基本原则为: a)端子箱内总电源应设置相应隔离电器; b)除隔离、接地开关操动机构箱除湿装置工作电源外,其他设备工作电源均为独立的可控制电 源,配置相应微型断路器: c)箱内应设置相应开关操作防护面板; d)对单相负载应均匀分配相别,使电源三相电流尽可能平衡; e)电源中性导体不应接地或与外壳连接

7.7一次隔离、接地开关就地(远控)操作

符合GB50171、JB/T5777.2中的相应要求的模拟操作图,其端了箱标识丝网印制颜色、参数见附录E。

对设置有在线监测功能的端子箱, 能提供该功能设备所需安装、电源、电气连接、通信 设施、环境等条件,其设备配置、技术要求由用户, 与生产商在相关协议中规定

端子排其额定截面积按所配置导线规格选择,其参数应不低于表2规定值。 端子排型式选择应易于现场接线、试验及型号统一: a)端子排桥接孔应为插入型。 b)同一组(段)内端子排型式应尽量相同。 c)互感器二次回路连接端子采用可分断带插孔(Φ4)式试验端子排。 d)隔离用端子块可采用虚拟端子块(无导体)。 e)端子块颜色选择: 1)直流电源正负极用端子块颜色分别选用红色、蓝色; 2)跳闸控制回路接线端子块颜色宜采用黄色或安装同色警示标识卡; 3)分组隔离用端子块颜色选用区别于上述颜色的其他颜色

DL/T 17462017

电器开关型式及参数依据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统一性选择: a)电源隔离器应能断开电源N极,其额定电流依据各分路负载功率之和及额定分散系数计算后 选择,其型式应能满足端子箱安装条件。 b)各电源用微型断路器规格(额定电流)宜根据箱内配置的导线规格统一选择。 c)VT二次回路微型断路器应采用带辅助触点、低阻(触点电阻小于0.12)型,其规格(额定电 流)按相应二次绕组额定容量计算选择。 d)微型断路器极数与被保护回路相匹配,单相负载可采用单极微型断路器。 e)微型断路器额定分断能力不低于6kA,瞬时脱扣特性与工作负载特性相对应。 f 急停(如有)按钮开关应采用专用急停按钮开关,刀闸“分”“合”按钮开关应采用常开型; 按钮开关颜色符合GB/T24621.1中规定的要求。 g)操作面板内电器布局受限时,多位置操作器宜采用多位旋转开关: 1)刀闸“分/合”用开关应采用自复(位)型旋转开关,操作位置为左、右且不小于45°; 2)如设置“远方/就地”“闭锁/解锁”操作控制,相应开关应采用带锁且钥匙在开锁状态下 不能拔出的定位型旋转开关,操作位置为顺时针方向且不小于45°,其开关钥匙具备通 用性; 3)旋转开关节数(长度)与安装条件、控制节点相匹配; 4)旋转开关面板应印制有与档位对应状态标识符(参见附录F)。

DL/T1746 2017

DL/T1746 2017

h)操作按钮/旋转开关规格(额定电流)宜根据箱内配置的导线规格统一选择。 开关器件典型选择可参见附录B。

箱内导体选择满足相应载流量及安装、布线、维护功能需求: a) 电源分线母排宜采用专用绝缘分线盒,其接线能力与外接电缆、箱内导线相匹配,接线孔数应 考虑备用接线需求。 b)箱内接地铜排为专用铜排,其宽度尺寸满足M6/M8螺栓安装条件,铜排上螺栓数量满足箱内 电缆数、备用接线端子及每个螺栓连接不超过6根接地线需求。 c)箱内配线应采用颜色可区分的防潮耐热阻燃型BV(R)布导线,接地用连接导线还应为PE专 用导线;交流回路及PE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²,控制/信号回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²。 导体典型选择可参见附录B。

8.5过电压保护器选择

端子箱内过电压保护器据相应设计规范及功能要求,配置低压击穿保险器(JBO)/电子击穿化 化锌避雷器,其型式满足箱内安装条件要求,绝缘参数满足设备绝缘配合要求。

除湿装置设备主要参数

智能端子箱所配设备满足端子箱安装条件需求,设备选型与用户协商制定。 计量装置监测终端、箱内环境监测终端技术条件可参见附录B。

端子箱电气性能应符合GB/T7251.1、GB/T7251.5的规定

端子箱电气参数包括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为箱内最高工作电压,额定电流为箱内电路 允许最大工作电流。

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开关性能应分别符合GB/T10963.1、GB/T14048.3的规定;旋转开关、按 钮开关性能应分别符合GB/T14048.3、GB/T14048.5的规定。 端子排性能应符合GB/T14048.7、GB/T14048.8的规定,主要性能不低丁表2规定。 辅助加热器、除湿装置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规定,主要性能不低于表3规定

端子排电气间隙、肥电距离、额定绝缘电压符合表2指标要求 箱内不同电位带电体(回路)间及分别与接地系统间电气绝缘性能满足第11章中规定的要求。

端子箱应具备一定电磁兼容性,下列情况,成套端子箱应能通过GB/T7251.1规定的EMC系列抗 扰度、发射试验: 一内装电子化产品,但无相应EMC验证标准或虽有标准但安装条件与说明书不同或与用户协议 有规定时; 控制系统采用电子信号控制时。

端子箱电气结构包括操作面板及电器/元件/设备排布。 端子箱电气结构基本原则为: 电气结构合理,电气安装、运维、试验操作方便; 电气防护措施有效,保证箱门开启状态下无可以触及的裸露带电体、发热体,接地措施可靠 电气连接可靠,保证电气安装、固定措施应永久牢固

10.1.2电气操作面板

电源操作面板内电源开关按类别进行合理布置,宜按照先二相、后单相从左到右按设备/负载 排列。 一次隔离/接地开关操作面板应有与一次系统对应的操作模拟图、操作指示标识、设备名称标 等。面板内操作器、编码锁等按一次系统模拟图对应布置,急停按钮(如有)位置应易丁拍

DWT 1746 2017

DWT 1746 2017

无阻挡、距离地面高度不低于0.8m;旋转开关操作方向按顺时针方问分别为“闭锁→解 →就地”“分→停→合”。“解锁”“就地”位置应为开锁状态。 通用操作面板开关布置及操作位置指示可参见附录F。

10.1.3电器和元(部)件安装

端子箱内电器和元(部)件安装于操作面板、壳体、安装板(架),其位置(排布)应合理、规 满足安全、运维方便的需求: a)操作面板内电器按模拟操作图、操作位置对应安装,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电器应正向垂直 安装。 b)辅助加热器安装满足加热效应需求,置于箱内底部或壳体侧板并远离周围导线。 c)PE、等电位铜排安装位置应易与各电器、设备、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点方便连接,金属壳 体外部接地连接结构件据现场条件设置于壳体侧壁左侧或右侧。 d)照明灯安装位置满足照度、照明范围需求。 e)由端子基本段组成端子安装单位: 1)安装单位内基本段排序符合排序规则; 2)据端了箱尺寸,段内如需拆分应确保同一电缆芯不被拆分; 3)拆分后的多个端子安装单位按基本段顺序从左至右(面对)等间隔安装; 4)安装单位竖向排布时,其末端应远离箱体隔板/底板一个适宜高度(>0.2m)。 f)互感器二次回路设备(微型断路器、继电器、回路监测终端等)应与端子排安装条安装在安装 板(架)的同一侧。 端子箱操作面板、电器、元(部)件布置可参见附录F,端子排安装结构可参见附录G

端子箱内电气间连接基本要求为: a)对微型断路器/隔离电器,其上桩头接电源进线端、下桩头接电源出线(负载)连接端。 b)接地连接应正确、可靠、有效,所有PE连接导通电阻应小于0.12。 1)PE铜排应通过金属结构件或导线与箱内金属结构件互联,并通过金属壳体或专用接地极 与主接地网相连;金属壳体箱门及门式操作面板还应通过裸铜编织软线与壳体相连。 2)等电位接地铜排通过专用绝缘件与箱体结构相连。 箱内接线工艺基本要求: 1)所有导线端部均应通过折弯或卷成套环后接入连接的端子; 2)门式操作面板与箱内电气连接的导线应具备相应缓冲结构; 3)箱内走线工整并通过线槽敷设; 4)导线连接头应采用冷压工艺处理; 5)端子每个接线孔连接一根导线; 6)导线接入端子后应无裸露金属导体及松动、压皮现象

10.2.1结构及型式

端子箱结构包括安装结构、主体结构、防雨结构,应与型式相一致,其基本要求为: a)箱体结构应考虑与除湿系统(排水、通风)、电磁屏蔽功能统筹设计,满足功能配置需求 应具备一定的通用性、扩展性:其造型、外观与现场设备相协调。

10.2.2材料/机械性能

端子箱外壳材质及结构组件应保证其预期寿命不小于30年,其主要性能应能通过第11章相应试验: 非金属材料性能试验; 金属外壳、操作面板及门锁、铰链等金属件涂层/镀层耐老化、附着力、耐锈蚀性理化性能试验; 外壳静载荷、冲击载荷、振动载荷等机强度验证试验; 端子箱门锁、铰链机械寿命试验。

端子箱制作工艺应规范,符合外观工艺要求: a)金属壳体侧板、门板应采用整板钣金工艺制作。 b)金属壳体及操作面板表面应采用拉丝(不锈钢)或涂敷涂层工艺处理。 c)铭牌字符刻蚀采用激光或化学加T.工艺。 d)操作面板图识、标识应采用丝网印制工艺,其型式见附录E。 e 结构件螺纹连接不得采用攻丝连接。 f)端子箱整体应无以下外观缺陷: 箱门或侧板歪斜、凹凸、变形; 箱门关闭后缝隙不均勾、晃动; 焊缝不均匀,咬边、焊穿、气孔、溅渣等: 漆膜、色泽不均匀,有气泡、结瘤、针孔、流挂、斑点等; 结构件、母排等有毛刺,端子连接部位不圆滑。

端子箱壳体尺寸: 壳体高度(H)满足相应分隔空间及端子排(段)长度、导线及电器件安装空间需

壳体高度(H)满足相应分隔空间及端子排(段)长度、导线及电器件安装空间需求,箱体基

DL /T 1746 2017

DL /T 1746 2017

座高度不超过400mm; 一壳体深度(D)满足电器件安装及操作面板、电缆通道所需空间要求; 壳体宽度(W)满足端子排排布、电缆通道与接线空间需求。 壳体几何尺寸应优选采用箱体结构标准尺寸,减少尺寸系列,其推荐尺寸系列值见表4,外壳尺寸 偏差符合GB/T1804中m等级公差要求。

表4端子箱推荐尺寸系列值

[11.1.2结构尺寸检查

用相应长度计量器具测量端子箱外壳几何尺寸、接线等空间距离,应满足相应型式图纸

11.1.3除湿功能检查

通过相应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对端子箱内的除湿装置进行: 一试验装置采用温湿度控制箱或标准湿度发生器。 设置试验装置温湿度生成值,温度设定为5℃,从低到高逐渐调节湿度到除湿器启动工作阀值,除 显器应启动并排水:再次调节湿度至关闭阀值,除湿器应停止工作。 设置试验装置温混度生成值,湿度为除湿器关闭阀值,温度初始值设置为5℃C,待稳定后遂渐降低 式验温度至露点温度,观察辅助加热器在露点温度启动的准确性。 除湿装置启动温度、湿度误差分别不应超过土2℃、5%

对旋转开关及箱门分别进行200次旋转、开合操作,旋转件或铰链无损坏且功能维持正

11.2.1绝缘材料性能试验

11.2.1.1外壳热稳定性验证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非金属端子箱外壳。 试验对抽样的外壳样品进行。 试验按照GB/T7251.1一2013中10.2.3.1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1.2耐受非正常发热和着火验证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端子箱内绝缘材料部件、分线盒。 试验按照GB/T7251.12013中10.2.3.2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1.3可燃性等级验证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端子箱外壳及内部绝缘材料部件代表性样品。 材料的燃烧等级不应低于VO级。 试验按照GB/T7251.52017中10.2.3.102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1.4于热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非金属端子箱整体。 试验按照GB/T7251.5—2017中10.2.3.10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1.5耐紫外线(UV)验证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非金属端子箱外壳、有涂层的金属端子箱外壳。 试验按照GB/T7251.12013中10.2.4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2机械性能试验

11.2.2.1试验条件

试验在常温10℃40℃环境条件下进行

11.2.2.2静载荷()试验

11.2.2.2.1端子箱壳体

DW/T17462017

.2.2端子箱门及操作面

在端子箱门完全打开状态下对水平开启端子箱门按照GB/T7251.5一2017中10.2.101.6的方法

DL/T1746—2017 加相应水平载荷力。 试验结果:门、铰链、限位装置无脱落、损坏及变形;门开闭功能正常且门在开闭过程中无损坏 涂覆层现象:防护等级不变:门锁试验能通过

果:门、铰链、限位装置无脱落、损坏及变形;门开闭功能正常且门在开闭过程中无损坏 :防护等级不变:门锁试验能通过。

11.2.2.2.3非金属材料中螺纹连接金属嵌件

按照GB/T7251.5一2017中10.2.101.7的方法,对测试的螺纹连接件施加相应轴向载荷, 如嵌件周围材料成型的厚度不同时,则应重复试验。 试验结果:如果金属螺纹嵌入物没有松动、损坏,仍在最初位置上,且嵌入孔的周围材料没 则认为通过了试验

11.2.2.3冲击载荷试验

对端子箱进行相应的温度预处理,将端子箱外壳固定在刚性支撑体上: a)按照GB/T7251.5一2017中10.2.101.1.3的方法,采用沙包作为撞击负载,撞击各表面大致中 心部位; b)按照GB/T7251.5一2017中10.2.101.5的方法,采用钢球作为撞击负载,对外壳各表面最薄弱 部位,施加相应冲击载荷: c)按照GB/T7251.5一2017中10.2.101.8的方法,采用标准中图示的角状物作为撞击负载,对外 壳各垂直表面最薄弱部位施加撞击。 试验结果:IP代码相应数字和介电强度不变;门及铰链无破裂、损坏,且能正常开闭;电气间隙 无变化:保护短路连续性及性能指标仍能保持。由撞击导致的裂纹在直径不超过15mm的圆圈内;如 果撞击物的尖端部穿透了端子箱的表面,则所形成的孔径应不能插入4mm塞规(塞规施加5N力)。

11.2.2.4动载荷试验

试验对电气设备、门完全安装及门锁封闭状态下的端子箱进行,其目的衡量端子箱中电气设备安 牢固程度、运输条件。 试验参照GB/T2423.10、GB/T2423.5中的试验方法进行。 按照3M4规定的性能等级,将端子箱固定在振动台上,进行动态负载试验。 试验设置: 一振动试验: · 振动频率范围为2Hz~9Hz,位移振幅3mm。 ·振动频率范围为9Hz~200Hz,加速度振幅10m/s2。 ·扫描速率为1oct/min。 · 试验轴:X~y~z(y轴作为最严酷选择)。 · 循环次数/轴:10次。 ·共振搜索:5Hz~100Hz,加速度1m/s?。 ·共振试验:当试验样品共振响应的放大倍数达到3倍~4倍时,共振试验应将其响应幅值 增加大7倍~8倍,并应保持此等级不低于10min。 冲击试验: 峰值加速度:100m/s2。 ·持续时间:11ms。 ·循环次数/轴:3次。 试验结果:部件不允许有影响形状、配合或功能的变形或损坏及安装部件/元件/设备脱落、松动; 护短路连续性及性能指标仍能保持

11.2.2.5外壳封闭防护等级(IP代码)验证试

端子箱在闭锁及防雨措施完善状态下进行。试验按照GB/T4208试验方法及GB/T7251.1一2013中 10.3的判定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满足相应防护等级要求: 水滴不应积聚在可能导致沿爬电距离引起漏电起痕的绝缘部件上; 进入路径明显接触到壳体内壁但不影响安全性(介电强度试验通过); 直径1.0mm、长100mm的金属线被施加1N力时不应进入(IP44)或进入但与带电部件保持 足够问隙(IP34D),或内部灰尘量不影响安全性能(IP5X)。

端子箱在闭锁及防雨措施完善状态下进行。试验按照GB/T4208试验方法及GB/T7251.1一2013中 10.3的判定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满足相应防护等级要求: 水滴不应积聚在可能导致沿爬电距离引起漏电起痕的绝缘部件上; 进入路径明显接触到壳体内壁但不影响安全性(介电强度试验通过); 直径1.0mm、长100mm的金属线被施加1N力时不应进入(IP44)或进入但与带电部件保持 足够问隙(IP34D),或内部灰尘量不影响安全性能(IP5X)。

11.2.3理化性能试验

11.2.3.1标志试验

试验对象为端子箱非浇铸或冲压的标志。 试验按照GB/T7251.1—2013中10.2.7的要求进行。 试验结果:试验后,标志仍能被辨认。

11.2.3.2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试验

试验对象为金属端子箱外壳、箱内外金属五金连接件的样品。 试验按照GB/T7251.1一2013中10.2.2的要求进行DB50T 233-2020 道路照明设施维护技术规程,试验执行严酷试验B条件。 试验结果:按GB/T7251.12013中10.2.2.4的规定判定

11.2.3.3外壳表面涂层附着力测定试验

11.2.4电气性能试验

11.2.4.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

按照GB/T7251.1一2013中标准附录D的方法,通过游标卡尺等工具分别测量电气间隙和 离。 试验结果: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对端子排应满足表2要求;其他部件、电气应分别大于5.5 mm。

11.2.4.2保护电路有效性测定试验

按照GB/T7251.1一2013中10.5.2的规定,对端子箱裸露的箱门、把手、门锁与PE铜排之I 氏于10A交流或直流电流YY/T 1164-202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5s内测量相应电阻。 试验结果:测得的电阻值应不大于0.1Q

11.2.4.3介电性能试验

11.2.4.3.1型式检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