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027-2018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

DB62/T 3027-2018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449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2/T 3027-2018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

3.0.1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按表3.0.1的 规定执行。

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2必须对型号、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对重要材料或产品应 进行抽样复检。 3.0.3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大理石、花岗岩、料石等天然石材以 及砖、预制板块地毯、人造板材、胶粘剂、涂料、水泥、砂、石、外加 剂等材料或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中放射性、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和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 有关规定。材料进场时应具有检测报告。 3.0.4种植地面的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科 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的有关规定。当设计无要求时,科 植地面应低于相建筑地面50mm以上或做槛台处理, 3.0.5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 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I142的有关规定。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施

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铺设。 3.0.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楼地面系统宜选用集成化部品系统,并 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 3.0.7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保温、隔热、隔声等工程完工后 应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 施工。

3.0.8建筑地面工程基层(各构造层)和面层的铺设GB/T 19466.4-2016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4部分:比热容的测定,均应待其下

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与 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 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1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合料铺设时,不应低于5℃; 2采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5℃; 3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10℃; 4采用砂、石、碎砖铺设时不应低于0℃: 5采用自流平、涂料铺设时,不应低于5℃,也不应高于30℃。 3.0.10铺设有坡度的地面应采用基土高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坡 度;铺设有坡度的楼面(或架空地面)应采用在结构楼层板上变更 填充层(或找平层)铺设的厚度或以结构起坡达到设计要求的坡 度 3.0.11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在冻胀性上铺设地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冻胀土 处理后方可施工,并不得在冻胀土层上进行填土施工; 2在永冻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建筑节能要求进行隔热、保 温处理后方可施工。 3.0.12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缝、缩缝,其延长米间距不得

强度试块的组数,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 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大于1000m时,每增加1000m 应增加1组试块;小于1000m²按1000m计算,取样1组;检验同 施工批次、同一配合比的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坡道的水泥混 土、水泥砂浆强度的试块,应按每150延长米不少于1组。当改变 配合比时,亦相应地制作试块组数。 3.0.21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 木、竹面层、活动地板面层、塑料(塑胶)板面层、地毯面层的铺设 应待抹灰工程、管道试压等完工后进行,但水泥湿作业和管道试 压必须完成。 3.0.22建筑地面工程检验批的划分抽查数量和施工质量的检 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王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的相关规定,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处理。 2面 正三应对面息平助保拍烘施

强度试块的组数,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 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大于1000m时,每增加1000m² 应增加1组试块;小于1000m按1000m²计算,取样1组;检验同 施工批次、同一配合比的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坡道的水泥混凝 土、水泥砂浆强度的试块,应按每150延长米不少于1组。当改变 配合比时,亦相应地制作试块组数。

3.0.21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

3.0.21各尖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 木、竹面层、活动地板面层、塑料(塑胶)板面层、地毯面层的铺设, 应待抹灰工程、管道试压等完工后进行,但水泥湿作业和管道试 压必须完成。

3.0.22建筑地面工程检验批的划分抽查数量和施工质量的检 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的相关规定,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处理。 3023一建地面工程完工层应对面采取保护措施

4.1.1本章适用于基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和绝热层 等基层分项工程的施工。 4.1.2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 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 4.1.3基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 4.1.4垫层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阶梯形,每层接槎处的水 平距离应错开0.5m~1.0m。接槎处不应设在地面荷载较大的部 位。 4.1.5当垫层、找平层填充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 予以稳固。 4.1.6对有防静电要求的整体地面的基层,应清除残留物,将露 出基层的金属物涂绝缘漆两遍并晾干。 4.1.7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 平整,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表4.1.7的规定。

4.2.1对软弱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严禁在冻土上进行填 土施工。

4.2.3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检验,并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情

4.2.3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检验,并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情 况下施工。重要工程或大面积的地面填土前,应取土样,按击实试 验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十密度。

4.2.4土应选用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他有效填料作为填土,严 禁用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建筑杂物作为填土。土 料中的土块粒径不应大于50mm,有机物质含量不大于8%,不含有 草皮杂物等。

检验土质一→试验确定施工参数一基层清理一→分层填土、压 (夯)实一分层检验密实度一修整找平、验收 4.2.6施工用土必须为试验取样的原土,土层、土质必须相同,无 杂质,粒径符合要求,土的含水量符合要求;如含水量过高可采用 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含水量过低,可采用预先酒 水湿润等措施。 4.2.7根据填土场地、土质及设计压实系数值,选择机具设备,试 验确定压实遍数、密实度等施工参数。 4.2.8填土前应将基底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4.2.9基土应均匀密实,分层填土、压(夯)实应符合下列规定:

4.2.8填土前应将基底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回填土的施工应优先采用机械碾压,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

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等机械 分层夯打密实; 2填土应分层摊铺,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每层虚铺厚度 由击实试验确定:一般机械压实时,不宜大于300mm;用打夯机 实时,不应大于250mm;人工夯实时,不应大于200mm;一 3夯实作业时,应严格按照试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不宜少 于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夯压后的土 层应均匀密实。严禁采用“水夯法”。 4.2.10相连基坑深浅不一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与浅基坑相 同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应满足设 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型,梯形高宽比

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月 分层夯打密实; 2填土应分层摊铺,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每层虚铺厚度 由击实试验确定:一般机械压实时,不宜大于300mm;用打夯机 3实作业时,应严格按照试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不宜少 于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夯压后的土 层应均匀密实。严禁采用“水夯法”。 4.2.10相连基坑深浅不一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与浅基坑相 同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应满足设 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型,梯形高宽比 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0m。 4.2.11采用中砂、粗砂、砾砂、卵石、碎石、碎砖等作基土表面加 强时,施工前应根据试验确定的分层铺设厚度选择确定适宜的振 捣方法和最优含水率。 4.2.12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每层回填标高 应控制在同一平面内。在墙、柱基础处填土时,应重叠夯填密实; 在填土与墙柱相连处,亦可采取设缝处理。 4.2.13■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 应用人工在管道两侧同时填土夯实,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 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使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管道接口处防 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4.2.14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进行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

于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夯压后的土 层应均匀密实。严禁采用“水夯法”。 4.2.10相连基坑深浅不一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与浅基坑相 同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应满足设 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型,梯形高宽比 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0m。 4.2.11采用中砂、粗砂、砾砂、卵石、碎石、碎砖等作基土表面加 强时,施工前应根据试验确定的分层铺设厚度选择确定适宜的振 捣方法和最优含水率。

4.2.11采用中砂、粗砂、砾砂卵石、碎石碎砖等作基

4.2.12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每层

应控制在同一平面内。在墙、柱基础处填土时,应重叠夯填密实; 在填土与墙柱相连处,亦可采取设缝处理。 4.2.13■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 应用人工在管道两侧同时填土夯实,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 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使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管道接口处防 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4.2.14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进行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 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4.2.15回填土全部完成后,应对基土整体进行修整、找平,其表

4.2.15回填土全部完成后,应对基土整体进行修整、找

4.3.1灰土垫层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且表面应干 争。施工后3d内应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夯筑完毕或未夯实的 灰土如果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填补夯 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十后再夯至密实。 4.3.2灰土垫层应分层夯实,经湿润养护,晾干后方可进行下道 工序施工。 4.3.3当垫层内埋设管道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4041E7

4.3.1灰王垫层应铺设在不 日衣一 净。施工后3d内应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夯筑完毕或未实的 灰土如果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填补夯 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十后再夯至密实

4.3.5土料必须为试验取样的原土,土层、土质必须相同,土料中 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过筛,其颗粒粒径不大于16mm,并 严格按照试验结果控制含水率。

4.3.7灰土垫层的施工宜按下列工艺流程进行: 检验土粒和石灰质量一→基底清理一→灰土拌制一→分层摊铺一→ 分层夯实一检验密实度一修整找平验收

4.3.8土料、石灰的质量、粒径符合要求,无杂质。

1灰主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应按照试验确定的参数控制 配合比。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为2:8或3:7,拌和时至少翻拌两次,

拌和好的灰土应均匀、颜色一致: 2灰土含水量应依据室内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优含水量进行 控制,如土粒水分过大过干,应提前采取晾晒或酒水等措施。 4.3.11铺设灰土拌合料应分层摊铺,随铺随夯,不得隔日夯实 亦不得受雨淋。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然后夯压。在施工间歇后 继续铺设前,接槎处应清扫干净,铺设后接槎处应重叠夯实。 4.3.12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

4.3.14夯实后的表面应平整,其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 表4.1.7的要求。

4.4.1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100mm。 4.4.2不 砂石垫层应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4.4.3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宜选用砂石等渗水材料作为地面垫 层,否则应采取防渗措施。

4.4.5砂石选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石材料,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

于垫层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可采用砂与卵(碎)石、石屑

等按设计要求的比例拌制。

4.4.6砂、砂石垫层的施工宜按下列工艺流程进行: 检验砂石料一→基底清理一分层铺筑一→洒水一分层压一→检 验密实度一找平验收 4.4.7砂石料中应无杂质,粒径、含水量、级配符合要求。人工级 配的砂石材料,应按设计比例拌合均匀后使用。 4.4.8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并进行平 整,根据基土情况作适当的碾压或夯实。 4.4.9铺筑砂石应分层摊铺均匀、平整,每层铺土厚度一般控制 为压实厚度乘以1.15~1.25的系数。 4.4.10砂石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率,应在夯实碾压前根据其 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确保 砂石表面保持湿润。 4.4.11分层夯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垫层铺平后,采用平振法夯实,每层虚铺厚度宜为 200mm~250mm,最佳含水率为15%~20%。施工时,平板式振 捣器往复振动到密实度合格为止,移动时每行应重叠1/3,防止搭 接处不密实。 2每层的夯压遍数均不应少于3遍,并压夯到不松动为止。 工程量不大以及边缘、转角处,可采用打夯机或人工 实,夯实后的密度应达到要求。 4.4.12施工中应分层进行找平、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 工。 4.4.13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分段应错开 0.5m~1.0m,接头处应充分压实。经检验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 上一层施工。 15

4.4.6砂、砂石垫层的施工宜按下列工艺流程进行:

4.4.11分层夯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垫层铺平后,采用平振法夯实,每层虚铺厚度宜为 200mm~250mm,最佳含水率为15%~20%。施工时,平板式振 捣器往复振动到密实度合格为止,移动时每行应重叠1/3,防止搭 接处不密实。 2每层的夯压遍数均不应少于3遍,并压夯到不松动为止。 3 工程量不大以及边缘、转角处,可采用打机或人工夯 实,实后的密度应达到要求。 4.4.12施工中应分层进行找平、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 工。 4.4.13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分段应错开 0.5m~1.0m,接头处应充分压实。经检验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 上一层施工

4.4.14砂、砂石垫层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

4.4.14砂、砂石垫层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其表面 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4.1.7的要求

4.5.1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4.5.2碎石垫层应摊铺均匀,表面空隙以粒径为5mm~25mm的 细石子填补。 4.5.3碎砖垫层应分层摊铺均匀,酒洒水湿润后,采用机具夯实,并 达到表面平整。夯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 4.5.4碎石垫层或碎砖垫层与上一构造层(混凝土、水泥砂浆)之 间,宜采用M10水泥砂浆灌缝。

4.5.8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十净,进行平整, 并根据基土情况作适当的碾压或夯实。

4.5.9分层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厚度应通过压实试验确定,宜为150mm~200mm,不 宜超过300mm。每层摊铺后随即粑平; 2碎石垫层摊铺的虚厚度应按设计厚度乘以1.3~1.4系

数。摊平的碎石,大小颗粒要均匀分布,厚度一致。压实前应适当 酒水使其表面保持湿润,采用机械碾压或人工夯实,均不少于三 遍。面层小空隙以粒径为5mm~25mm细石子嵌缝后,不宜多压 以防止嵌缝料下漏,挤碎石层,压至碎石表面平整、坚实,稳定不松 动为止; 3在已铺好的碎砖垫层上,不得用锤击的方法进行碎砖加 工或重新敲打。 4.5.10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试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 试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采用打机打夯应不少于3遍,一夯压半 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采用压路机碾压应不少于4 遍,轮距搭接不少于50cm,边缘和转角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 夯密实。 4.5.11垫层分段施工处接槎应做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 离应错开0.5m~1.0m,并充分压实。, 4.5.12施工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 量密度或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贯入值小于规定值为合格。下层 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4.5.13灌缝砂浆宜采用干硬性砂浆,并用木抹子找平碎石或碎 砖之间的空隙。 4.5.14碎石、碎砖垫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 4.1.7的要求。

试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采用打机打夯应不少于3遍,一压半 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采用压路机碾压应不少于4 遍,轮距搭接不少于50cm,边缘和转角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 夯密实。

4.5.11垫层分段施工处接槎应做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

4.5.13灌缝砂浆宜采用干硬性砂浆,并用木抹子找平碎石或碎 砖之间的空隙。 4.5.14碎石、碎砖垫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 4.1.7的要求。

4.6三合土垫层和四合土垫

4.6.1三合土垫层采用石灰、砂、少许粘土与碎砖的拌和料铺设, 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四合土垫层应采用水泥、石灰、砂(可掺少 量粘土)与碎砖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不少于80mm。

4.6.4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4.6.5石灰应采用熟化石灰,过筛后其粒径不得大于5mm,不得 含有生石灰块。 4.6.6砂选用中砂或中粗砂,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物。 4.6.7碎砖粒径不大于60mm,其中不得夹有已风化酥松、瓦片 及有机杂物,使用前要浇水湿透

检验(水泥)石灰、砂、碎砖质量←基底清理→三合土(四合土) 拌和一→分层铺设一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平整度 4.6.9铺筑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根据基土

4.6.10三合王、四合±拌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合土四合土拌合料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经试 验确定参数; 2三合土、四合土拌合时采用边干拌边加水,均匀拌合后铺 设;亦可先将石灰和砂调制成石灰砂浆,再加入碎砖充分拌和均匀 后铺设,但石灰砂浆的稠度要适当,防止浆水分离。 4.6.11铺筑时应分层摊铺,每层铺筑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 求和机具性能通过压实试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试验所确定 的参数进行。每层虚铺厚度不小于150mm.铺设时要均匀一致,经 铺平、夯实、提浆后,其厚度宜为虚铺厚度的3/4,达120mm左右, 夯实后的表面撒一层薄砂或石屑,要求表面平整。

4.6.12夯打方法可采用人工夯或机械夯,打夯应一夯压

应注意实边角和接缝部位以及分层搭接处。三合土、四合土表 面不平处,应补浇石灰浆,并随浇随打夯。 4.6.13三合土、四合土垫层最后一遍夯打后,宜浇一层薄的浓石 灰浆,待表面晾干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4.6.14三合土、四合土分段施工时,应留成斜坡接槎,并夯压密 实,上下两层接槎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500mm。 4.6.15三合土、四合土每层夯实后应进行试验,达到设计要求 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设。 4.6.16三合土、四合土垫层应均匀密实,其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 合本规程表4.1.7的要求。

4.7.1炉渣垫层按其所配制材料组成有四种做法:纯炉渣垫

4.7.6炉渣宜采用软质烟煤炉渣;炉渣内不得含有有机物和未燃 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40mm;粒径在5mm以下的颗粒,不得超 过总体积的40%

4.7.7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 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4.7.8石灰应为熟化石灰,过筛后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

4.7.8石灰应为熟化石灰,过筛后颗粒粒径不得大于

4.7.9炉渣垫层的施工宜按下列工艺流程进行:

检验炉渣、水泥、石灰质量→基底清理→洒水湿润→炉渣拌合 +垫层铺设一压实拍平一养护 4.7.10炉渣在使用前必须过两遍筛,第一遍过40mm大孔径筛 第二遍过5mm小孔径筛,筛去细粉末。 4.7.11铺设垫层前应将基底上的杂物浮土、落地灰等清理干 净,并酒水湿润。 4.7.12炉渣垫层的拌和料体积比应通过试验或按设计要求配 制。 4.7.13炉渣拌合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先将按体积比计量的材 料干拌后,再加水湿拌。拌和必须均匀,颜色一致,严格控制加水 量,其干湿程度应以利于滚压密实,铺设时表面不呈现泌水现象为 宜。 4.7.14垫层铺设厚度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虚铺厚度与滚 压密实后厚度的比例一般为1.3:1。当铺设在水泥类基层上,铺设 前尚应刷素水泥浆一遍,管洞、墙根处不得漏刷,要随刷随铺,避免 间歇时间过长而影响结合。控制好虚铺厚度后,先粗略找平,然后 用木刮杠刮平,待全部铺平再进行压实。 4.7.15压实拍平宜采用滚筒压实,每层都要反复进行滚压,直至 享度符合要求,表面平整返浆且无松散颗粒为止;厚度较厚时,应 用平板振动器振实。管根、管洞周围不宜滚压处,应用木拍拍打平 实。

4.7.16垫层施工应做到随拌合、随铺设、随压实,全过

内完成。 4.7.17垫层施工完毕后,表面保持湿润,做好养护工作,避免受 水浸泡。常温条件下,水泥炉渣垫层养护不少于2d;石灰炉渣垫 层和水泥石灰炉渣垫层养护不少于7d,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下道 工序施工。 4.7.18炉渣垫层与其下一层结合应牢固,不得有空鼓和松散炉 查颗粒,防止出现灰皮影响与上层的结合。 4.7.19炉渣垫层表面应保持干净,其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 规程表4.1.7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

4.8.1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应铺设在基土上。当 气温长期处于0℃以下,设计无要求时,垫层应设置缩缝,缝的位 置,嵌缝做法等与面层伸、缩缝相一致,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 规定。 4.8.2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 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横向缩缝间距均不得大于6m。 4.8.3垫层的纵向缩缝应做平头缝或加肋板平头缝。当垫层厚 度大于150mm时,可做企口缝。横向缩缝应做假缝。平头缝和企 口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口缝的尺 于应符合设计要求,假缝宽度为5mm~20mm,深度为垫层厚度的 1/3,填缝材料应与地面变形缝的材料相一致。 4.8.4工业厂房、礼堂、门厅等大面积水泥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垫 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 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缩 缝的间距相一致。 4.8.5水泥混凝土和陶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4.8.2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

度大于150mm时,可做企口缝。横向缩缝应做假缝。平头缝和企 口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口缝的尺 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假缝宽度为5mm~20mm,深度为垫层厚度的 1/3.填缝材料应与地面变形缝的材料相一致。 4.8.4工业厂房、礼堂、门厅等大面积水泥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垫 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 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缩 缝的间距相一致。

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15,陶粒混凝土强度等

4.8.6混凝土垫层的强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 时水泥混凝土厚度不小于60mm,陶粒混凝土厚度不小于80mm。 4.8.7冬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若必须施工时,应有 足够的保温材料覆盖,并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4.8.6混凝土垫层的强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享

4.8.8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 小于32.5级。 4.8.9砂应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4.8.10石子选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垫层厚度的2/3 含泥量不大于3%。 4.8.11常用陶粒有页岩陶粒黏土陶粒、粉煤灰陶粒,应分别符 合下列规定: 1页岩陶粒粒径5mm~30mm,松散密度为500kg/m² 700kg/m²,吸水率3.5%~5%(干燥状态下30mm计),未熟化的片 状物小于10%~15%,粉末及粒径小于5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 10%; 2/黏±陶粒粒径5mm~15mm,松散密度为580kg/m²~ 680kg/m²,吸水率8.3%~10%(干燥状态下1h计),粉末及粒径小于 5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10%; 3粉煤灰陶粒粒径5mm~30mm,松散密度为530kg/m²~ 700kg/m²,吸水率16%~17%(干燥状态下1h计),粒径小于5mm的 颗粒含量应小于10%。大于15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并不得 混加杂物或黏土块。

4.8.14根据水平基准线和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垫月

4.8.16陶粒进场后应过两遍筛,第一遍用大孔筛(筛孔为5m

4.8.17垫层铺设应符合

1混凝土基底铺设时,先将基层湿润,在基底上先刷一道素 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随涂刷随铺混凝土,从房间内向外铺设; 2铺已搅拌好的陶粒混凝土,用铁锹将混凝土铺在基层上, 以已做好的找平墩为标准将灰铺开,比找平墩堆高出3mm; 3浇筑陶粒混凝土垫层时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 留施工缝时,应用木方或木板挡好断槎处,施工缝最好留在门口 与走道之间,或留在有实墙的轴线中间,接槎时应在施工缝处涂 刷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结合层,再继续浇筑,酒水养护待强 度达到1.20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操作。 4.8.18混凝土垫层用平板振捣器振捣,使表面密实,均匀出现浆 液,并应振平、振实、不漏振、不过振。施工缝处必须振捣密实,防 止切缝时出现缺棱掉角。 4.8.19垫层压实抹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4.8.19垫层压实抹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振捣密实后,以墙柱上的水平控制线和塌饼为标志 检查平整度,用木抹子压实搓平; 2混凝土垫层找平分粗找平及精找平两步进行。粗找平用 2m~2.5m长铝合金刮尺按灰饼布置,紧跟混凝土浇筑分条进行 表面塌陷处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填平。精找平采用6m 长刮尺,由两人操作,按照灰饼标高及槽钢模板上表面进行精找 平。 4.8.20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 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严禁上人,常温下养护5d~7d。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达到1.20MPa后,方可在其上做面层, 4.8.21水泥混凝土和陶粒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 规程表4.1.7的要求。

4.9.1找平层宜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铺设,当找平层厚度 小于30mm时,宜用水泥砂浆做找平层;当找平层厚度不小于 30mm时,宜用细石混凝土做找平层。) 4.9.2水泥砂浆体积比或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 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4.9.3×找平层铺设前,其下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有松散填充料 时,应予铺平振实。 4.9.4'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 求。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地面节点之间等进行密 封处理;并应进行隐蔽验收。 4.9.5当找平层内埋设管道时,管道应予以稳固。 4.9.6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前,板缝填嵌的施工应 符合下列要求: 生

4.9.2水泥砂浆体积比或混凝士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 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4.9.3×找平层铺设前,其下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有松散填充料 时,应予铺平振实。 4.9.4'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 求。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地面节点之间等进行密 封处理;并应进行隐蔽验收。

4.9.5当找平层内埋设管道时,管道应予以稳固。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相邻缝底宽度不应小于20mm:

2填嵌时,板缝内应清理干净,保持湿润: 3填缝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填缝 高度应低于板面10mm~20mm,且振捣密实;填缝后应养护,当填 缝混凝土的等级强度达到C15后方可持续施工; 4当板缝底宽大于40mm,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 4.9.7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时,其板端应按设计要求 做防裂的构造措施。

4.9.8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 泥,其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级。 4.9.9砂应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4.9.10卵石或碎石的含泥量不大于2%,最大粒径不大于找平层 厚度的2/3

4.9.8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

基层处理一→做塌饼→摊铺水泥砂浆一→抹平→养护一检查验收 4.9.12把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清理掉,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 净。当找平层下有松散填充料时,应铺平振实。 4.9.13一摊铺水泥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找平层下一层为混凝土垫层时,铺设前其表面应予湿 润:如表面光滑时,尚应进行划毛或凿毛,利于上下层结合: 2在预制钢筋混凝十板(空心板)上铺设水泥类找平层前 必须做好板缝间的灌缝填嵌,保证灌缝的施工质量,防止造成找平 层和地面面层出现纵向裂缝: 3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工程,在铺设找平层前,首先应检查地 漏的标高是否正确;其次对立管、套管和地漏等管道穿过楼板节点

旬的周围清理十净,必要时采取吊模的方法,然后采用水泥砂浆 或细石混凝土对其管璧四周处稳固堵严,振捣密实: 4铺设前应将基底湿润,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水灰 比为0.4~0.5)或界面结合剂,要求随刷随铺设。从房间内退往 外铺设,并用刮尺刮平。 4.9.14以塌饼为标志,检查平整度,然后将表面用木抹子搓平 有坡度要求的,应满足坡度要求。 4.9.15在施工完成后12h左右覆盖和洒水养护,严禁上人,常温 下养护不得少于7d。 4.9.16找平层不宜在冬季施工,若需要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抗 冻剂必须经过实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且保温措施必须到位。 4.9.17有防静电要求的整体面层的找平层施工前,其下敷设的 导电地网系统应与接地引地下线和地下接电体有可靠连接,经电 生能检测且符合相关要求启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9.18找平层与其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 4.9.19找平层表面应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缺陷,其 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4.1.7的要求。

4.10.1隔离层宜采用防水类卷材、防水类涂料或掺防水外加剂 的水泥类材料等铺设而成;防潮要求较低时,可采用沥青胶结材 料,但采用材料及其铺设层数(或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材质 应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验合格。 4.10.2隔离层的铺设层数(或道数)、上翻高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有种植要求的地面隔离层的防根穿刺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的有关规定。 4.10.3在水泥类找平层上铺设卷材类、涂料类防水、防油渗隔离 层时,其表面应坚固、洁净、王燥。铺设前,应涂刷基层处理剂。

基层处理剂应采用与卷材性能相容的配套材料或采用与涂料性能 相容的同类涂料的底子油。 4.10.4当采用掺有防渗外加剂的水泥类隔离层时,其配合比、强 变等级、外加剂的复合掺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 4.10.5铺设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防油渗材 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柱、墙处应高出面层 200mm~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的高度铺涂。阴阳角和管道穿 过楼板面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防油渗隔离层。 4.10.6隔离层兼做面层时,其材料不得对人体及环境产生不利 影响,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 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 有关规定

4.10.7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4.10.8沥青应采用石油沥青,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石油沥青》GB/T494的规定。 4.10.9防水类卷材、防水类涂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 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相关规定。 4.10.10掺用的防水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 剂》标准GB 8076的规定。 4.10.12隔离层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及型式检验报 告,进场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10.13隔离层的施工宜按下列工艺流程进行: 基底清理一细部、节点构造附加层处理一→涂刷冷底子油一→铺 设隔离材料一验收(蓄水试验)

4.10.14把基层上浮浆、落地灰等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 十净。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找平层上铺设防水卷材或防水类 涂料隔离层时,找平层表面应清洁、十燥,含水率不应大于8%,并 应涂刷基层处理剂,以增强防水材料与找平层之间的粘结。× 4.10.15铺设隔离材料时应先做好与楼板墙面连接处节点构造 附加层的处理,再进行大面积的铺涂,防止连接处出现渗漏现象。 对穿过楼板面连接处的管道四周,隔离材料均应向上铺涂,并超过 套管的上口;对靠近墙面处,隔离材料应向上铺涂,高出面层 200mm~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穿过楼层面管道的 根部和阴阳角处应增加铺涂隔离材料的附加层的层数或遍数。 4.10.16在水泥类基层上喷涂沥青冷底子油时要均匀不露底,不 得有麻点,厚度以0.50mm为宜。涂刷后应十燥4h以上,才能进行 下道工序的施工。

对穿过楼板面连接处的管道四周,隔离材料均应向上铺涂,并超过 套管的上口:对靠近墙面处,隔离材料应向上铺涂,高出面层 200mm~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穿过楼层面管道的 根部和阴阳角处应增加铺涂隔离材料的附加层的层数或遍数。 4.10.16在水泥类基层上喷涂沥青冷底子油时要均匀不露底,不 得有麻点,厚度以0.50mm为宜。涂刷后应干燥4h以上,才能进行 下道工序的施工 4.10.17铺涂隔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的铺设应展平压实,挤出的沥青胶结料要热刮 去。已铺好的卷材面不得有皱折空鼓、翘边和封口不严等缺陷。 卷材的搭接长度,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搭接 接缝处必须用沥青胶结料封严: 2涂料施工可采用喷涂或涂刮分层分遍进行。喷涂(涂 刮)时,应厚薄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其每层每遍的施工方向应相互 垂直,并待先涂面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层涂料。涂刷 防水层的端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布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3沥青胶结料防水层应涂刷两层,每层厚度宜为 1.5mm ~ 2mm 。 4.10.18在涂刷层凉十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 不得在其上直接堆放物品和上人。 4.10.19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的隔离层铺设完毕后,应进行蓄 水试验,蓄水深度为20mm~30mm,蓄水时间不少于24h,无渗漏

为合格。在地漏等排水口处,应进行临时封堵 4.10.20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 应小于200mm,宽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施工时 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人 4.10.21隔离层与其下一层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层应 平整、均匀,无脱皮、起壳、裂缝、鼓泡缺陷。 4.10.22隔离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4.1.7的要求。

4.11.1填充层材料的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1.2填充层的下一层表面应平整。当为水泥类时,尚应洁净 干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缝和起砂等缺陷。 4.11.3采用松散材料铺设填充层时,应分层铺平拍实;采用板块 材料铺设填充层时,应分层错缝铺设。 4.11.4有隔声要求的建筑地面,隔声垫在柱、墙面的上翻高度应 超出地面20mm,且应收于踢脚线内。地面上有竖向管道时,隔声 垫应包裹管道四周,高度同卷向柱、墙面的高度。隔声垫层保护 膜之间应错缝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100mm,应用胶带封闭。 4.11.5隔声垫上部应设置保护层,其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内配间 距不大于200mm×200mm的Φ6mm钢筋网片。 4.11.6有隔声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要求

4.11.1填充层材料的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1.7炉渣粒径一般为6mm~40mm,不得含有石块、土块、重 矿渣和未燃尽的煤块,堆积密度为500kg/m²~800kg/m²,导热系数 为0.16W/m.K~0.25W/(m.K)。膨胀珍珠岩粒径宜大于0.15mm,粒 径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8%GB/T 26814-2011 微波消解装置,导热系数应小于 0.07W/(m.K)。膨胀蛭石导热系数0.14W/m.K,粒径宜为 3mm~15mm。 4.11.8板块状材料可采用泡沫塑料板、加气混凝土板、泡沫混凝 土板、矿物棉板等铺设。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厚度、规格应一致 外形应整齐;密度、导热系数、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1.9填充层的施工宜按下列工艺流程进行:基底清理一→弹线 找坡→填充层铺设一检查验收一找平层 4.11.10把基层上浮浆、落地灰等清理掉,用扫帚将浮土清理干 净,使基层表面平整、洁净、干燥。 4.11.11按设计坡度及流水方向,找出坡度走向,确定填充层的 厚度范围,不应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4.11.12填充层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松散材料填充层应分层摊铺,刮平压实,每层的虚铺厚 度不宜大于150mm。压实程度与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的密度,经试 验确定。压实后的填充层上不得直接行走或过车: 2板块状填充层应分层铺设,上下错缝,每层应采用同 厚度的板块,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十铺的板状材料应紧靠在基层表面上,并铺平垫稳,板 缝间应用同种材料嵌缝填密实; 2)粘贴的板状材料应贴严、铺平:

3)用沥青胶结材料粘贴板状材料时,应边贴边压实。 必须使板状材料相互之间及与基层之间满涂沥青 胶结材料,互相粘牢,防止板块翘边: 4)用水泥砂浆粘贴板块材料时,板间缝隙应用保温灰 浆(配合比一般为1:1:10,水泥、石灰膏、同类保温材 料的碎粒的体积比)填实并勾缝。 1.13 填充材料接缝应密封良好。 1.14 填充层铺设完毕,检查验收合格后宜立即铺设找平层。 1.15 填充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4.1.7的要求。

载能力的材料,材料均应符合《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 的相关规定,且不应含有植菌源,不得有散发异味及可能危害健 康的挥发物。 4.12.2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应增设水泥混凝土垫层 后方可铺设绝热层,垫层的厚度及等级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首 层地面及楼层楼板铺设绝热层前,表面平整度应控制在3mm以 内。 4.12.3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地面,宜在防水,防潮隔离层施工完 毕并验收合格后再铺设绝热层。 4.12.4穿过地面进入非采暖保温区域的金属管道应采取隔断热 桥的措施。 4.12.5绝热层与地面层之间应设有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构造做 法及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水泥混凝土的结合 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 的g6mm钢筋网片。 4.12.6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上地下交界处部位楼板的绝执层应

4.12.2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应增设水泥混

层地面及楼层楼板铺设绝热层前,表面平整度应控制在3mm以 4.12.3,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地面,宜在防水,防潮隔离层施工完 毕并验收合格后再铺设绝热层。 4.12.4穿过地面进入非采暖保温区域的金属管道应采取隔断热 桥的措施。

4.12.6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上、地下交界处部位楼板的

采用外保温做法,绝热层表面应设有保护层。外保护层应安全、 耐候,表面应平整、无裂纹。 4.12.7建筑物勒脚处绝热层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 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地下冻土深度不大于500mm时,应采用外保温做法 2当地区冻土深度大于500mm且不大于1000mm时,应采 用内保温做法; 3当地区冻土深度大于1000mm时,应采用内保温做法; 4当建筑物的基础有防水要求时,宜采用内保温做法; 5采用外保温做法的绝热层,宜在建筑物主体结构完成后 再施工。

4.12.10绝热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 定,应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进场时应进行复 验。 4.12.11辐射供暖供冷工程中采用的聚苯乙烯塑料板材主要技 术指标应符合《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规程4.2.2条的规 定。 4.12.12制备地面辐射采暖泡沫混凝土绝热层的水泥基材料GB/T 25174-2010 饲料添加剂 4,7-二羟基异黄酮,宜 选用42.5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32.5、42.5强 度等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42.5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并应分别符合 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国家标准《硫铝酸盐水泥》 GB20472的规定。严禁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 4.12.13制备地面辐射采暖泡沫混凝土绝热层的水泥基材料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