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236-2017上海市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pdf

DG∕TJ08-2236-2017上海市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G∕TJ08-223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3685
VIP资源

DG∕TJ08-2236-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G∕TJ08-2236-2017上海市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pdf

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 5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SaE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筋配筋率; Omin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6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 受拉普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中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n;—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V; 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CW 裂缝宽度修正系数。

SN/T 5291-2021 海关放射性检测实验室建设规范3.0.1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600N

3.0.1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600MPa级热 轧带肋高强钢筋,抗剪、抗扭、抗冲切构件也可采用600MPa级热 轧带肋高强钢筋。

3.0.2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 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 达式:

式中:丫。 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 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 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 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 应取1. 0;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 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 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 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 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ff 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分别根据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和本规程 规定取值; ak—一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 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 YRd二 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

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 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代 替Rd。

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代 替Rd。 3.0.3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的准永 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的标准 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并均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 式进行验算:

式中:S一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一一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 缝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 3.0.4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等级划 分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一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一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 准值。 三级一充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 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 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 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 值;对二a类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 计算,且构件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 准值。 注: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中的规定进行划分

3.0.4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

3.0.5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

3.0.5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 的准永久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 准组合,并均应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 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挠 度限值

4.0.1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 附录A的规定。

高强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f、极限强度标准值fk应按表 4. 0. 2 采用

4.0.3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抗压强度设计值f应按表 4. 0. 3 采用

表4.0.3高强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对轴心受压构件,HRB600、HRB600E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 值f应取400N/mm²。 当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横向钢筋的抗拉强 度设计值fy应取360N/mm²。 注:当用作围箍约束混凝土的间接配筋时,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可不受此限制。

4.0.5高强钢筋在最大力作用下的总伸长率8不应小于表4.0.5 规定的数值。

高强钢筋在最大力作用下的总伸长率限

4.0.6应用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梁、板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墙、柱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50,不应低于C40。

4.0.6应用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梁、板的混凝土强

采用的纵向受力高强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 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1.30。 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4.0.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 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构造外,尚应满足最 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 率及搭接长度等要求

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 的规定;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充 许偏差应符合表4.0.9的规定

表4.0.9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偏差限值

注:1,为接头试件实测抗拉强度

注:uo一 接头试件加载至0.6f并卸载后在规定标距内的残余变形; u20——接头试件经高应力反复拉压20次后的残余变形; u——接头试件经大变形反复拉压8次后的残余变形; 接头试件经大变形反复拉压4次后的残余变形

5.0.1配置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其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符合本章的规定。本规程未 作规定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 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 5.0.2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 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置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 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 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 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 当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 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 三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 分析方法。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 宜大于20%;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混凝土 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 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

5.0.2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元

5.0.3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

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 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

αcr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5.0.3采用; 山一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山<0.2 时,取4=0.2;当>1.0时,取山=1.0;对直接承受 重复荷载的构件,取山=1.0;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 普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混凝土构 件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 E一一钢筋的弹性模量; cs一一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mm):当 c<20 时,取c=20;当 c>65 时,取 cs =65; Ote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 筋率;对无粘结后张构件,仅取纵向受拉普通钢筋计 算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ote<0.01时 取βte=0. 01; 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 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A 0.56h十(b,一6)hz,此处bf、h为受拉翼缘的宽度、 高度; A。一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A一 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 leg一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对无粘结后张构 件,仅为受拉区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等效直径 (mm) ; d:一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对于有粘结预应 力钢绞线束的直径取为ynidl,其中dl为单根钢 绞线的公称直径,n,为单束钢绞线根数; n;一——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对于有粘结预应力钢 绞线,取为钢绞线束数; V;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可取 1.0;对有环氧树脂涂层的钢筋,可取0.8; 裂缝宽度修正系数:对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配置表层钢筋网片 的梁,取Cw=0.7;当构件为受拉构件时,取Cw= 1.0;其他情况,取Cw=0.85。 :对e/h.≤0.55的偏心受压构件,可不验算裂缝宽度

5.0.4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

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lab 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α 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可取0.14或根据试验测定; f,一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当混 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 d锚固钢筋的直径。 2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根据锚固条件按下列公式计算。 且不应小于200mm:

2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根据锚固条件按下列公式计算 且不应小于200mm:

式中:1。一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s。—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当多于一项时,可按 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 3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E应按下式 计算:

Lae =Sael.

式中:LaE一一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Sa一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 震等级取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 震等级取1.00。 4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 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构件 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 应大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6.1.2梁柱节点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 6.1.3混凝土结构中的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采用钢筋 锚固板锚固时,锚固区的设计及钢筋锚固板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

6.1.2梁柱节点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应符合现

5.1.3混凝土结构中的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采用钢筋 锚固板锚固时,锚固区的设计及钢筋锚固板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

6.2.1高强钢筋宜优先采用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接 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采用焊接 时,必须依据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进行焊接试验,试验结果满足现 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相关规定后方可采用。 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在同一根受力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在结构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 力部位,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连接接头

6.2.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有

扎搭接;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 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6.2.3公称直径小于14mm的钢筋不宜采用机械连接

6.2.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互相错

头中点位于该搭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图6.2.4)。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计算。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 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 钢筋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积的比值。当直径不同的钢筋搭 接时,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

图6.2.4同一连接区段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

图6.2.4同一连接区段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

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

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

时,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 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 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 对梁类构件,不宜大于50%;对板、墙、柱及预制构件的拼接处,可 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 对梁类构件,不宜大于50%;对板、墙、柱及预制构件的拼接处,可 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6.2.5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 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凡接头中点位 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机械连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 大于50%;但对板、墙、柱及预制构件的拼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 放宽。 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 大于50%;但对板、墙、柱及预制构件的拼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 放宽。 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的机械连接接头,除应满足 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外,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 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机械连接套筒的保护层厚度宜满足有关钢筋最小保护层厚 度的规定。机械连接套筒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25mm;套筒处 箍筋的间距仍应满足相应的构造要求

6.2.6经试验确定可采用焊接时,焊接接头应满足如下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 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d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凡接 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焊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 大于50%;但对板、墙、柱及预制构件的拼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 放宽。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6.3.1非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 筋率pmi(%)不应小于表 6.3. 1 规定的数值。

表6.3.1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 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4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

主: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 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

缘面积(bf一b)h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 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 于 0. 15%

柱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以上,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3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3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不应小 于0.2%; 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 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6.3.3梁、柱、墙的箍筋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 6.3.4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横向钢筋配置、梁柱节点构造以及其 他构造要求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规定。 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IGI3的相关规定

6.4.1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表6.4.1的相关规定。

6.4.1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表6.4.1的相关规定。

注:1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 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2 构件中受力纵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3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6.4.1 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 小于表6.4.1中数值的1.4倍

轧带肋高强钢筋代换其他强度等级的钢筋时,应经设计单位司 意,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7.1.4钢筋的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常用钢筋的公

7.1.6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钢筋混淆规格、锈蚀或损伤的

..7施工中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者

7.1.8钢筋进场时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

7.2.1钢筋加工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并宜集中加工 配送。

7.2.2钢筋加工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表面带有颗粒状、片状 老锈或有损伤的钢筋不得使用。

7.2.2钢筋加工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表面带有颗粒状、片状

7.2.4钢筋宜采用不具有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当采

用冷拉方法调直时,热轧高强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 直,不应有局部弯折。钢筋不得采用冷拉方法提高强度。

7.2.56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

1当直径为28mm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的6倍。 2当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 径的7倍。 3箍筋弯折处弯弧内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 直径

7.2.6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

7.2.6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

(4)木端两侧贴焊锚筋

(5)术端与钢板穿孔塞焊

(6)木端带螺栓锚头

采用钢筋锚固板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 技术规程》IGI256 的有关规定。

7.3.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 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 行钢筋搭接。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 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1加工钢筋接头的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钢 筋接头的加工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2机械连接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检验,应检查所用接头的有 效型式检验报告。 3机械连接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 小厚度的规定;接头之间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25mm。 4锥螺纹接头安装后应使用专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力 矩。挤压接头压痕直径的波动范围应控制在允许波动范围内,并 应使用专用量规进行检验。 5直螺纹接头的钢筋丝头宜满足6f级精度要求,应用专用 直螺纹量规检验,通规能顺利旋人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 旋人不得超过3力。 注:P为螺距;6级精度要求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公差》 GB/T197中的相关规定

6机械连接接头材料及质量要求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I107的有关规定。

7.3.3机械连接接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较高 的部位应选用Ⅱ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 筋接头的连接时,应采用1级接头。 2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 采用亚级接头。

7.3.4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销

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当直径不同的钢筋连接时, 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机械连接 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高应力 部位设置接头时,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 应大于25%,Ⅱ级接头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I级 接头的接头面积百分率除按本规程第7.3.4条第2款所列情况 外可不受限制。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 区;当无法避免时,应采用Ⅱ级接头或级接头,且接头面积百分 率不应大于50%。 3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 不受限制。 4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 于50%。

7.3.5钢筋焊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应持有钢筋焊工考试合格证, 并应按照合格证规定的范围上岗操作。 2在钢筋工程焊接施工前,参与该项工程施焊的焊工应进 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

焊接过程中,钢筋牌号、直径发生变更,应再次进行焊接工艺试 验。工艺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辅料及作业条件均应与实际施 工一致。 3电渣压力焊只应使用于柱、墙等现浇混凝土构件中竖向 受力钢筋的连接。

7.3.6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

时,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 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放在柱纵向钢筋内侧;当主次梁底部 标高相同NY/T 2140-2012 绿色食品 代用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剪力墙中水 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侧,并宜在墙边弯折锚固

位件。定位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定 应件的数量、间距和固定方式,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框架梁、柱保护层内,不宜采用 金属定位件

7.3.8高强钢筋用于预应力工程时,钢筋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

查并形成记录,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成品质量,未经允许,不得随意 弯曲或施焊

7.3.10当在海边或易形成腐蚀的地区使用高强钢筋时,应买

7.3.10当在海边或易形成腐蚀的地区使用高强钢筋时GB/T 17948.1-2018 旋转电机 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 散绕绕组试验规程 热评定和分级,应采取 保护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