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A 20008-2021 多雨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pdf

TCECA 20008-2021 多雨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179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ECA 20008-2021 多雨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pdf

2.0.8 雨水储存系统

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渗透、蒸发并 集回用的各类措施的组合。

SB/T 10065-2012 豆芽菜生长机技术条件2.0.9雨水调蓄系统

2.0.9雨水调蓄系统

在降雨期间调节和储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收集回用或 咸径流污染、径流峰值的各类措施的组合

在降雨期间收集和输送部分雨水,可衔接其他低影响开发 项设施、以削减径流污染、径流峰值的各类措施的组合

在降雨期间收集和输送部分雨水,可衔接其他低影响开发单 项设施、以削减径流污染、径流峰值的各类措施的组合。 2.0.11截污净化系统sewageinterceptionandpurificationsystem 在降雨期间拦截和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以削减径流污染的 各类措施的组合

2.0.11截污净化系统

在降雨期间拦截和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以削减径流污染 各类措施的组合

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 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表面敷设一定厚度滞留介 且种植植物,底部设有疏水、排水措施并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 化屋面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且可用于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 径流的绿地。又称低势绿地、下沉绿地、下凹式绿地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雨水径流的 设施

perviouspavement

由透水面层、基层、底基层等构成的地面铺装结构,能渗

透、储存自身承接的降雨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 明渠。

铺设卵石、砾石,穿插种植植物,模拟自然界间歇性溪流, 结合景观设置的一种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明 渠。包括转输型和渗透型两种形式

具有过滤层结构能拦截径流中污染物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包 生物滞留设施、渗透铺装、绿色屋顶、雨水湿地等

以雨水作为主要补水水源的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 水体,

以雨水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由 植基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微生物、动物和水 组成的复合体

由调蓄模块及集水井、截污装置等构成,能灵活、分散、院 地利用立体空间进行雨水收储、利用的雨水调蓄设施

rainwater regulatingpond

rainwaterregulatingpond

也称干塘,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 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

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 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

利用降雨量、雨水径流厚度控制初期径流排放量的设施。有 自控弃流装置、渗透弃流装置、弃流池等。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 设施。

传统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

3.0.1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同步运行维护。 3.0.2多雨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应综合考虑本地区水污染 防治、排水防涝和雨水利用的需求,统筹兼顾雨水下渗与回补地 下水、面源污染削减、引发合流制污染的降雨控制、内涝防治和 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且标的要求

结合当地实际,落实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方 划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控制措施

0.4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应因地制宜,与城市防涝、河湖

3.0.4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应因地制宜,与城市防涝

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和建 场地设计、地下管线、工程投资等设计相衔接,注重景双 果

3.0.5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的设计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规

0.5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的设计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 及场地规划条件

3.0.6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方案编制前,应收集和分析当地的 降雨量、蒸发量、下垫面、水文地质、土壤及渗水率资料、雨水 排放条件、河湖水系分布、水环境等,通过方案实施保证开发后 的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满足相应的要求

3.0.7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合现状地形进行场地设计与设施布局,保护并合理利 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的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 路周边根据实际情况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 3应对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布置做好平

衡,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 通道; 4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 开发设施

通道; 4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 开发设施。 3.0.8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应优先选用绿色设施,通过生态自 然的方式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下渗和净化,以更好地达到自 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雨水回收利用的目的,在确保安 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多雨地区的特点,积极探索应用新工艺、 新设备

然的方式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下渗和净化,以更好地达到自 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雨水回收利用的目的,在确保安 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多雨地区的特点,积极探索应用新工艺、 新设备。

3.0.9当采用源头低影响开发设施难以实现低影响开发

标时,可结合当地降雨特点以及当地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因地制 宜地设置部分末端雨水处理装置,增强径流控制能力和水质净化 效果

观、道路、排水、建筑等专业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低影响开发 施的设计内容,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β.0.11低影响开发设施布置时,应与周边的功能布局协调,

气候特点、土壤特性、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植物宜选择 淹、耐污、耐旱、易养护的适生植物

合理衔接,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工程不应降低雨水外排设施的 设计标准。

14地下空间上方设置下渗型低影响开发设施时,应满足以

3.0.14地下空间上方设置下渗型低影响开发设施时,应

1地下空间顶板上方应做防渗处理,并应设疏水片材或疏 (管等排水层; 2土壤渗透面至渗排设施间的土壤厚度不应小于300mm; 3当覆土层土壤厚度超过1.0m时,可设置下沉式绿地或

在士壤层内理设人渗设施; 4应满足绿地率对覆土厚度的相关要求。 3.0.15低影响开发设施中的溢流井、渗井等有坠落安全隐患的 设施应设置防跌落网、防坠落井算等装置。 3.0.16低影响开发设施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设置警示牌和相应 的安全防护措施。淤泥底水体及有溺水安全隐患的雨水花园、雨 水湿地、湿塘等设施应设置栏杆、景观绿篱等防护装置并进行防 护警示。 3.0.17雨水入渗不应引起地质灾害,不应损害建筑物及道路等 设施。 3.0.18低影响开发设施内的调蓄雨水应合理设置排空时间, 般宜在 6h~24h 内排空

3.0.17雨水人渗不应引起地质灾害,不应损害建筑物及道路等 设施。 3.0.18低影响开发设施内的调蓄雨水应合理设置排空时间, 般宜在6h~24h内排空

3.0.18低影响开发设施内的调蓄雨水应合理设置排空时间 般宜在6h~24h内排空

4.1.1降水参数应根据建设区域内或邻近地区雨量观测国家站 或地方站30年以上降雨资料确定,典型城市常用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参见附录A。 4.1.2不同种类下垫面的雨量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或按 表4.1.2取值,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 算,可按式(4. 1. 2)计算:

式中:中,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m²; F;——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²; 业: 各类下垫面的雨量径流系数

表 4. 1. 2 雨量径流系数

注:以上数据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 水系统构建(试行)》。

4.2.1有条件的区域或汇水面积超过2km²时,宜采用数学 法进行计算

4.2.2 雨水径流控制量应按式(4.2.2)计算:

4.2.2雨水径流控制量应按式(4.2.2)计算

式中:公W 雨水径流控制量,m°; 中,一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F一汇水面积,hm?; hk一设计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 量,mm。 4.2.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年径流污染控制率无法采用数学模型

法进行计算时,可近似按式(4.2.3)计算:

式中:P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一般以SS(悬浮物)计; P;一各类汇水区域低影响开发设施污染物削减率(以 SS 计); F;—一汇水区域内,单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汇集区占此汇 水区域的面积比例

4.3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计算

4.3.1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计算应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 应的设计降雨量及汇水面积进行计算。 4.3.2低影响开发设施应根据控制目标和设施在具体应用中发 挥的主要功能选择容积法、流量法、水量平衡法等方法进行 计算。

V..=V,+Win Win=αKJA,t

式中:Vin 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m V 设施有效滞蓄容积,m:

qc E ×(F,+Fo) 1000

V.= ZβxS,xD,x0

式中:V 有效雨水存储量,m²; S; 各砂砾料和砾石垫层、透水面层面积,m²; D; 各砂砾料和砾石垫层、透水面层厚度,m; 6 各砂砾料和砾石垫层、透水面层孔隙率:

A : R2/371/2

Q=BCAoV2gh

4.3.4雨水收集回用设施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收集回用设施雨水利用量应根据用户数量按式(4.3.4 计算:

Zq;xn;xt, ≥W

式中:qi 第i种用水户的日用水定额,m/d;可以参照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 相关要求:

W,=(0. 6 ~0. 7) ×10±,h, F

式中:Wa 雨水设计径流总量,m²; 中z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ha 年降雨厚度,mm; F 计算汇水面积,hm² 0.6~0.7 可收集回用的降雨量系数

4.3.5雨水调蓄排放设施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城镇

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5.1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用

5.1.1应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功能、用地构成、土地利用布局、 水文地质等特点进行选择。 5.1.2宜选择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 装、植草沟、旱溪、湿塘、初期雨水弃流等低影响开发设施

5.2.1绿色屋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色屋顶适用于结构安全、符合防水条件的平屋顶和坡 度不大于15°的坡屋顶建筑,应优先布置在多层建筑及面积较大 的建筑裙楼顶上。 2绿色屋顶的基本构造自上而下宜包括植被层、种植土层、 过滤层、排蓄水层、保护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普通防水层、找 玻层、保温(隔热)层和基层。 3种植土宜选用改良土或无机复合种植土,禁止使用淤泥 土、石澄、膨胀土等土壤作为栽植土,种植土厚度宜符合 表5.2.1的要求。

表5.2.1种植土厚度

4排水系统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屋面雨水排水 系统技术规程》CJJ142要求,按规范设置排水系统和溢流系统 并应防止落叶、杂物等堵塞雨水斗或雨水管。

5既有建筑屋面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1)必须经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检测部门鉴定,核算 结构承载力,并根据结构承载力确定其构造及种植 形式; 2)宜优先采用种植绿毯、拼装式种植屋面等方式; 3)宜选用轻质种植土和地被植物。 6绿化宜采用喷灌、微喷、滴灌等节水浇灌系统,宜设置 量传感器、土壤探测仪等设施自动控制

5.2.2下沉式绿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种植土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 CJ/T340的要求; 2下沉式绿地内应设置溢流井,保证超标雨水径流的溢流 排放; 3当土层渗透系数较差时,可采用局部换填土的方法,增 大土壤渗透系数,保证设施排空时间,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的 要求; 4调蓄深度宜为50mm~100mm,且不宜大于200mm; 5不宜种植肉质根、易腐根的乔木植物; 6下沉式绿地内不宜设置除雨水外的给水、污水、燃气、 电缆等管线的管沟、检查井等设施; 7流速及流量较大的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应设置消能、防 冲设施。 5.2.3生物滞留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物滞留设施一般由蓄水层、种植土层、过渡层和排水 层4部分组成。生物滞留设施侧面及底部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防 渗或透水土工布

1生物滞留设施一般由蓄水层、种植土层、过渡层和排水 层4部分组成。生物滞留设施侧面及底部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防 渗或透水土工布。 2应考虑排入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对种植土的冲刷,防止种 植土层被破坏环,缩短设施寿命。 3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井,底部宜设置透水盲管, 排出排水层中过滤后的雨水。当底部土壤渗透系数不小于3.0×

5.2.5渗透型植草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2.6渗透型旱溪设计应符合下列

1旱溪宜结合生物滞留设施、植被缓冲带、渗沟等设施综 合布局,应兼顾雨季旱季的景观: 2通常包括蓄水层、滤料层、排水层,滤料层表面除铺设 卵石砾石外宜在其中穿插种植植物; 3应设置超标雨水溢流井,纵坡不宜大于1.0%,纵坡大于 1.0%时宜设置跌水或消能台阶控制坡降: 4种植植物时,宜选用耐旱植物。 5.2.7渗井、渗管、渗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通过渗井下渗前应通过植草沟 植被缓冲带等设施对雨水进行预处理; 2渗管(渠)应采用透水土工布外包处理,防止管渠 堵塞; 3渗井、渗管、渗渠的其他相关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的相关 要求。

6绿地下可采用合成纤维渗透管、软式透水管等管材,管 材环刚度应满足工程荷载要求

5.3.1湿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1湿塘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 驳岸及维护通道等构成:湿塘驳岸宜为生态软驳岸GB 1886.26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小花茉莉净油,边坡坡度 (垂直:水平)宜为1.0:2.5~1.0:8.0; 2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采用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 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3前置塘应便于清淤,并应设置清淤通道及防护设施; 4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积和常水位以上的调 蓄容积,永久容积水深一般为0.8m~2.5m:调蓄容积应采用 容积法”根据式(4.2.2)计算确定; 5主塘与前置塘间宜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 6溢流系统排水能力应通过计算确定,满足设计重现期内 的雨水排放要求; 7湿塘可与雨水湿地合建,合建时可参照本标准5.3.2条 雨水湿地的具体设计要求。 5.3.2雨水湿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湿地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浅沼泽区、深沼泽区 出水池、护坡、驳岸及维护通道等构成; 2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 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3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 4沼泽区包括深沼泽区和浅沼泽区,其中深沼泽区水深范 围一般为0.3m~0.5m,浅沼泽区水深范围一般不大于0.3m,根 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 5出水池水深一般为0.8m~1.2m,出水池容积约为总容积 (不含调节容积)的10%。

3.2雨水湿地设计应符合下列

5.3.3景观水池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景观水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园设计规范》 GB51192的相关要求; 2应优先发挥景观水池的调蓄功能,景观水池宜留出雨水 调蓄的空间; 3利用景观水池调蓄雨水,在设计时应做到水池自动调蓄; 4景观水池可利用小管缓流、部分池壁渗透等方式进行雨 水调蓄; 5进人景观水池的雨水应满足景观用水要求,宜收集屋顶 绿地等区域的汇流雨水,水质较差的雨水汇入时应进行相应 处理; 6应考虑当水位达到调蓄水位时,水池仍能够满足安全防 护要求。

1调蓄池应具有调蓄功能及径流污染物去除功能,调蓄容 积应依据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性指标通过计算确定; 2调蓄池宜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砌筑结构GB 223.52-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盐酸茎胺-碘量法测定硒量),采用塑料蓄 水模块拼装式调蓄池时,应位于地下水位1m以上:当蓄水容积 较小时,可采用成品雨水罐; 3调蓄池应设溢流设施,当进水量超过调蓄池容积时,将 多余水量溢流排出; 4调蓄池宜有反冲洗设施,并应采用池水作为冲洗水源; 5调蓄池检查井井口周围应设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 6调蓄池的池体及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雨水调 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相关规定。

1雨水罐储存容积应通过“容积法”和“水量平衡法”计 确定; 2安装在地面上时,应安装于使用方便、便于维护的位置; 3采用埋地式安装时,应核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安装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