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DB51∕T 2799-2021.pdf

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DB51∕T 2799-2021.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6036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DB51∕T 2799-2021.pdf

0B51/T2799—2021 6.2.2.3对于路基高填深挖路段(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中心挖方深度超过30m),应与桥梁、 隧道、分离式路基进行方案比选,选择有利于环境的工程方案。

6.3.1.1建构筑物设计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自然、美观的原则。同一项目应统一进行景观设计, 保持整体风格一致。 6.3.1.2建构筑物设计遵循周边自然环境和场地特点,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充分利用主体构筑物的 形式、色彩、比例关系,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同时不宜装饰过度。 6.3.1.3注重地域文化的引入,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建构筑物景观。

6. 3. 2 设计要点

6.3.2.1挡防设施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a 路堑墙、桩板墙和护面墙等工程防护设施,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融入环境; b 可视范围内的挡墙可采用曲线型或阶梯型外观,以顺应地形变化。路堑挡墙可采用折向坡内的 曲线型端头Q/SHS 0001 S-2014 石林恒晟乳制品厂 乳饼,顺势隐入边坡及周围环境: 对需要进行景观营造的挡防设施,除垂直绿化外,可进行饰面装饰,如立面造型、贴面装饰, 浮雕、彩绘等,但均宜结合车速特点采用印象化设计。立面装饰材料及构件等应确保不会塌、 掉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免影响高速公路营运安全

6.3.2.2排水设施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对处于行车视线范围内的路垫排水设施,在满足排水顺畅、易于营运维护管理的前提下,宜兼 顾生态性和美观性; 6 路堑边沟宜采用加泄水盖板的矩形边沟,增加路基有效宽度。地形较平缓的路段,可采用生态 型植草浅碟形边沟,起到绿化美化功能;也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生态型边沟,使边沟外观更 为隐蔽、生态自然; c)对迎面朝向汽车行驶方向的路堑截水沟,可采取绿化措施进行遮挡掩饰。

6.3.2.3桥梁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a)跨线桥设计应尽可能减轻其视觉体量,结构轻盈,造型美观,涂装色彩与环境相协调; b)桥身、桥墩、栏杆、防抛网等各部分宜统一设计

6.3.2.5隧道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DB51/T 2799—2021 a 隧道洞门设计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造型简洁,避免过度开挖及复杂的造型; b 墙式洞门宜减少其体量,并可采用植物柔化: C 在人文特征突出区域,隧道洞门可通过浮雕、贴面装饰或彩绘等方式进行艺术化塑造,造型与 当地人文特点相呼应,并与环境融合; d 隧道洞口标志、遮光棚、防雪棚、管理站等设施的材质、颜色和外观装饰宜与洞口的形式和装 饰协调,以达到整体统一: e) 长隧道、特长隧道内可采用涂装、彩绘和灯光等方式进行装饰,缓解驾乘人员在隧道行进中的 枯燥乏味感和压抑感; 隧道洞口绿地在有条件和需要的情况下,可设置雕塑、景观石或其他标志性景观小品。该类景 观构筑物的尺寸可参考附录F确定

6.3.2.6建筑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a 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管理处、收费站等服务与管理场区内的建筑宜结合当地自 然、人文环境确定建筑风格,建筑布局依山就势,并使建筑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色彩、材 质、造型等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 b) 除建筑风格外,室内、室外环境也宜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特点进行设计。

6.4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

6. 4. 1基本原则

6.4.1.1安全设施景观设计主要针对防眩板和防护栏,在不降低其防护等级、不影响安全功能、满足 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进行外观装饰设计。 6.4.1.2交通标志主要针对旅游区标志,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结合景观资源进行交通标 志设计。

6. 4. 2 设计要点

6.4.2.1防眩板可运用外观色彩和样式的变化、防护栏可通过色彩、样式、饰面纹理和饰面材质的改 变丰富视觉效果,但应防止过度景观化,以免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6.4.2.2对沿线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的高速公路,可设计与景观资源特征相匹配的交通标志,构 建和谐的公路环境,提升公路服务品质。 6.4.2.3在不同行政区划交界处可设置行政区划标志,提示区域信息;也可以通过景墙、景观指示牌 等方式表现

6. 5. 1 基本原则

6.5.1.1服务与管理场区场地布设应结合功能区划分、场区内外地形、建筑布局、绿地布局、服务设 施布局等综合设计。 6.5.1.2服务场区的场地规划设计优先考虑车辆的交通通达性及游客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6.5.1.3场区内的公共设施设计重点考虑人性化需求,软硬件同步,充分满足游客在使用、消费、停 留过程中的诉求,营造良好的服务及景观环境。

6.5.2.1服务区场地布设要点包括

DB51/T2799—2021 a)A、B类服务区绿地率不宜小于服务区用地的25%; b 服务区常见的布局形式见图1。对采用双侧分离式布局的服务区,宜优先考虑采用货车(拖车) 客车停车位布设于主体建筑背后、小型车停车位布设于主体建筑前面的布局形式,增强服务区 安全性和美观性:

a)服务区双侧分离式布局1

b)服务区双侧分离式布局2 c)服务区服务楼上跨式布局

d)服务区单侧集中式布局

图1服务区常见布局形式

对重要高速公路A类服务区,其室内外环境可参照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品质进行打造,形成特 色鲜明、环境宜人的场区,树立四川高速公路服务区标杆。对其余A、B类服务区,宜采用园 林布局式,可辅助花坛、景观小品、遮荫、游憩、避雨等设施,体现人性化理念; 小车和客车停车位宜考虑遮荫措施。停车区与主体建筑之间宜设置人车分流的安全步行通道; 邻近旅游资源的服务区宜布设 “交旅融合”理念。

6.5.2.2观景台场地布设要点包括

观景台应设置在自然风景优美或人文景观独特之处。可观之景包括路域外的自然、人文景观和 高速公路自身的构筑物景观。观景台布置形式可分为如图2所示的主线侧布置式和如图3所示 的连接线引出式:

图2主线侧布置式观景台

图3连接线引出式观景台

DB51/T2799—2021 b)观景台大小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分别设置出、入匝道和加、减速车道,以及停车场和观景区。 出、入匝道和加、减速车道的布设应符合JTGD20的相关要求。停车场和观景休憩区的规模应 结合交通量和用地条件综合考虑设置,必要时辅以管理措施,确保行车和使用安全; C 观景台的构筑物可造型独特、优美,成为高速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与环境协调。 6.5.2.3管理处、收费站场地布设要点包括: a)高速公路管理处、收费站绿地率不宜小于用地的30%; b)对重要的管理所、大型收费站,宜采用园林布局式,可布设景观建筑、水景、花坛、花境、景

观景台大小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分别设置出、入匝道和加、减速车道,以及停车场和观景区。 出、入匝道和加、减速车道的布设应符合JTGD20的相关要求。停车场和观景休憩区的规模应 结合交通量和用地条件综合考虑设置,必要时辅以管理措施,确保行车和使用安全; 观景台的构筑物可造型独特、优美,成为高速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与环境协调。

a)高速公路管理处、收费站绿地率不宜小于用地的30%; b)对重要的管理所、大型收费站,宜采用园林布局式,可布设景观建筑、水景、花均 观小品以及游憩、健身设施和场所。

6.5.2.4场地公共设施设计要点包括:

重要场区的场地内铺装可参照城市商业综合体或市政公共场所的铺装材质和样式进行设计。服 务区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宜做柔性铺装设计,并注意无障碍设施与铺装的衔接; 门 公共家具设计或体现现代造型,或将地域特色元素引入其中,或就地取材,使其富有特点; 导视系统主要集中在服务区,可分为室内与室外两部分。其设计宜与建筑物、高速公路企业文 化、地域文化、游客需求等进行有机结合,增强良好的环境服务体验; d 服务与管理场区景观小品大小以人行观赏尺度为主,并注重体现当地特色: e 重要的服务区、管理所和大型收费站可设计景观照明,增强辨识度和夜间安全,营造环境氛围。 灯具造型宜优美别致,

6. 6. 1 基本原则

6.6.1.1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应根据环境敏感点的性质、位置、规模、投资控制等特点进行选择,同 时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因地制宜,综合比选确定。声环境污染防治设计应符合JTGB04中有关声环境污 染防治的要求 调的污水处理系统,并可结合景观进行园林式设

6.2.1声屏障设计要点包括: a 在自然环境、地形和用地条件适宜,经济合理,并能满足功能达标的前提下,可优先考虑植物 降噪方案。降噪林带宽度与降噪量的关系详见本文件表5; b 声屏障的造型、材质和色彩都应考虑与环境协调; C 互通通视三角区范围内应采用透明型声屏障,满足车辆相互通视的要求;路域外人文环境优美 的路段,宜采用透明型声屏障透出路外景色;人文景观不良路段,宜采用不透明材料对视线进 行阻隔或导向他处; d 声屏障设计可改变单调的造型,如改变声屏障顶端线条形式,采用错落有致的顶部,使声屏障 具有律动感: e 桥梁声屏障宜作为桥梁工程的组成部分,纳入桥梁景观整体设计: 声屏障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6.6.2.1声屏障设计要点包括:

6.6.2.2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要点包括

a 高速公路沿线服务与管理场区的污水处理宜采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或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并远离主体建筑和人群主要活动区域,同时符合相关标准和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 b 合理利用植物、微生物、生化等工程技术,积极尝试服务区污水湿地化处理方式; C 环境敏感区路面径流收集装置宜融入环境,较突元的径流收集装置可根据景观需要对其进行植 物遮掩或饰面装饰。

7.1路基边坡生态防护

7. 1. 1 基本原则

7.1.1.1边坡生态防护首先应发挥稳定边坡表层、保持水、保护路基等基本防护功能,其次发挥与 自然景观和谐、美化路域景观的作用。边坡上植物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遮挡交通标志和信号灯, 不得影响行车安全。 7.1.1.2边坡生态防护应符合GB/T38360中基本原则和固土、建植技术的规定。 7.1.1.3边坡生态防护宜边开挖边逐级防护,根据边坡坡率、坡高、岩性、工程防护形式选择适宜的 边坡生态防护形式和植物种类。 7.1.1.4高原地区边坡宜“以草为主,草灌结合”,高原以外地区宜“矮灌为主、灌草结合”,避免 高大植物围合公路空间,形成视觉封闭、压抑的廊道。

7. 1. 2 设计要点

7.1.2.1路基边坡采取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措施;在边坡稳定与安全的情况下,宜以生态防 护为主。 7.1.2.2边坡生态防护选择的植物应耐旱、耐贫、耐粗放管养,尽量减少后期人工养护管理;优先 选择商品化程度高的乡土植物;可灌、藤、草、花相结合,兼顾生物多样性;避免选用生长高大的植物, 以免枝叶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影响行车安全。边坡生态防护常用植物见附录B。 7.1.2.3目前普遍采用的生态防护措施主要有(不限于):撤播植草防护、液压喷播植草防护、客士 喷播植草防护、挂平面网喷播植草防护、挂立体网喷播植草防护、挂土工格室喷播植草防护、植生袋植 草防护、植生棒植草防护、植生毯(垫)植草防护、人工移植草皮、垂直绿化和穴植等。不同立地条件 边坡生态防护常用方式见表1。

表1不同立地条件边坡生态防护常用方式

为撒播植草防护、B为液压喷播植草防护、C为客土喷播植草防护、D为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E为挂CF网喷 番植草防护、F为挂土工网喷播植草防护、G为挂铁丝网喷有机基材植草防护、H为植生袋植草防护、I为植生棒 直草防护、J为植生毯植草防护、K为植生垫植草防护、L为人工移植草皮、M为垂直绿化、N为穴植

DB51/T2799—2021 7.1.2.4对于路堑挡墙、浆砌片石护坡、岩石边坡等,宜种植藤本植物或

7. 2. 1 基本原则

直物枝叶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影响行车安全 7.2.1.2在发挥美化路域环境作用时,植物配置宜注意韵律变化,缓解视觉疲劳,同时变化频率不宣 过高。中央分隔带植物选择和造型应易于营运养护。

7.2.2.1植物选择和配置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植物选择和配置要点包括: a 中央分隔带防眩植物应选择枝叶浓密、生长 缓慢、生命周期较长、耐于旱、耐土壤薄、 耐修剪、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常绿养、灌木: b) 中央分隔带绿化配置宜形式简洁,通过不同 植物配置单元的交替,产生形态、色彩、高 矮的组合变化,体现道路绿化的节奏和韵律 感。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绿化标准单元长度 宜根据设计速度确定(详见附录G),也可 以结合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等 节点的布设综合考虑。

7.2.2.2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

图4路基波形梁护栏中分带绿化断面示意图

采用波形梁护的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要点包括: a)对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当无填主压实度≥90%的要求时,填主后栽植植物绿化;当中央分 隔带填土压实度≥90%时,可在中央分隔带内放置花箱,花箱内栽植植物绿化; 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宽度一般为2m~3m。绿化植物宜采用规则式布置,并可等间距或以 定韵律变化点缀开花、色叶小木。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绿化断面见图4,植物适宜的高度、 冠幅和栽植间距见表2。防眩植物的高度可根据JTG/TD81中关于防眩设施高度的计算方式来 确定; C 对位于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前后的路段,以及位于或临近城市且对中央分隔带绿化有特殊要求 的路段,其植物配置可在常规模式基础上进行组合变化,如绿禽与柱状、球状灌木组合栽植, 并韵律点缀开花、色叶小乔木等;

DB51/I27992021

7.2.2.4中央分隔带填出

中央分隔带填土厚度不宜小于60cm。栽植乔灌木后的裸露土壤应栽植低矮、维护少的草本植物 盖,起到固土、防冲刷和美化作用。参照CJJ82的要求,对采用波形梁护栏的中央分隔带,填土 沉降后)应低于路面或路缘石3cm~5cm,对采用分设型混凝土护栏的中央分隔带,填土高度(沉降 低于混凝土护栏3cm~5cm。

7. 2. 2. 5特殊条件下防眩措施

对于年降雨量小于600mm或年际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的干热河谷、干旱河谷地区,中央分隔带宜采 取工程防眩措施。对海拔处于2500m~2800m的高原地区,中央分隔带可考虑采取工程防眩措施;对海拨 高于2800m的高原地区,中央分隔带宜采取工程防眩措施。

7. 3. 1基本原则

7.3.1.1路侧绿化包括路堑边沟碎落台、土路肩外侧、路侧超宽空地、填挖交界处、护坡道、隔离栅 内侧等处的绿化。 7.3.1.2路侧绿化首先应发挥视线引导等安全作用,其次发挥生态恢复、保持水土、防风降噪、美化 不境等作用。植物枝叶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遮挡交通标志和信号灯,不得影响行车视线,无其 弯道内侧应保证视线通透。植物种植不得影响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和路基排水设施的安全、稳定和效能。 7.3.1.3绿化布置应与路基防护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的布置相协调。 7.3.1.4路侧绿化宜充分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和景观风貌特点,分地区、分地貌、分路段设计,形成与 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绿化带。 7.3.1.5路侧绿化宜以常绿物种为主,合理搭配观花和色叶乔灌木,凸显区域植物特色,丰富路域色 彩,增添季相变化。

7. 3. 2 设计要点

7.3.2.1路堑边沟碎落台绿化设计要点包括:

a 路垫边沟碎落台可种植草坪、草花、灌木或小乔木,宜采用常绿植物与色叶、观花植物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生态型植草浅碟形边沟,扩大路侧净空; b 路堑边沟碎落台不应选择高大或生长迅速的乔木,避免树木倒伏,或枝叶侵入公路建筑 遮挡交通标志和信号灯。

7.3.2.2路肩外侧绿化设计要点包括

表4露、透、诱、封手法运用一览表

DB51/T 2799—2021

DB51/T2799202

通过树王或树冠的围合

通过植物的疏密变化透

表5降噪林带宽度与降噪量关系表

DB51/T2799—2021

0B51/T2799—2021

7. 4. 1 基本原则

互通绿化应发挥引导视线、保持水土、恢复生态、景观美化和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等作用。绿化 得遮挡车辆通视视线,不得遮挡交通标志。

7. 4. 2 设计要点

4.2.1互通式立交绿化应结合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因地制宜的确定绿化方案和开 通常用的绿化形式见表6。

互通常用的绿化形式见表6

表6互通绿化常用形式

7.4.2.2对景观要求高的互通,宜选择观赏性较高的植物,重视植物形态、色彩、花期、绿期的组合 配置效果;为凸显地域特色,宜采用本土特色物种(如市树、市花等),予以地域提示。 7.4.2.3宜结合景观主题和绿化造型对互通进行竖向设计,使地形起伏自然、顺畅、美观, 7.4.2.4互通内抓植树、树丛或树群至少宜有一处观赏点,视距宜为观赏面宽度的1.5倍或高度的2 倍。树林的林缘线观赏距离宜为林高的2倍以上。树林林缘与草地的交接地段,宜配植孤植树、树丛等。 7.4.2.5对普通互通,其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在满足路基稳定、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宜保护利 用。 7.4.2.6互通绿地在车道合流处应保持视线通透,满足JTG/TD21的要求,即在合流鼻端前,主线距 合流鼻端100m、匝道距合流鼻端60m形成的通视三角区内,不得栽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满足车辆 相互通视的要求。 7.4.2.7互通内原有表土若适宜绿化栽植,宜加以保护并有效利用;原表土不适宜栽植的,应对场地 重新客土,或对表土改良后再利用。互通可绿化地表均应绿化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7.4.2.8对绿化有养护要求的互通,设计宜考虑养护用水的引入,必要时可进行喷灌设计

0B51/T2799—2021 隧道出入口绿化包含隧道洞口边仰坡、洞顶平台和隧道分离式路基中间带绿化。隧道绿化首先应发 挥改善隧道内外视觉反差等安全功能,其次发挥恢复生态、保持水土、景观美化、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等 作用。绿化不得遮挡隧道洞口前的交通标志。

7.5.2.1应尽量减少对隧道洞口山体原貌的破坏,重视保护原有植被。 7.5.2.2削竹式洞口绿化种植宜与周围山体环境相融合。隧道洞口边仰坡及洞顶平台不应采用高大或 生长迅速的养木,避免树木倒伏影响行车安全。隧道仰坡及洞顶平台绿化不应种植藤蔓植物,避免植物 枝叶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影响行车安全。 7.5.2.3分离式路基中间带宜根据所处地形及环境特点,结合隧道洞门立面装饰及可绿化区域的宽度 和面积,因地制宜的确定绿化形式。对条件适宜的分离式隧道,中央分隔带绿化可重点营造,通过竖向 设计、特色植物配置丰富景观效果;对进行了洞门景观装饰的隧道,中央分隔带绿化宜采取通透式栽植 进行衬托,形成整体景观效果。隧道分离式中间带绿化常用形式见表7。

表7隧道分离式中间带绿化常用形式

m的路段,应考虑绿化防眩 必要时可进行喷灌设计

7.6服务与管理场区绿化

服务与管理场区绿化应协同保障场地内人行和车行安全、畅通,发挥美化环境、提升高速公路服务 品质等功能。服务与管理场区绿化不得遮挡车辆通视视线。

7. 6. 2 设计要点

7.6.2.1绿化应结合场地地形条件、场地分区、建筑群体及单体朝向、场区内道路、地下管线设计等 进行综合考虑,并满足建筑对通风和采光的要求。 7.6.2.2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地形,尽量保留原有水体和树木。 7.6.2.3对重要高速公路A类服务区,其室外绿化可参照城市商业综合体绿化品质进行打造,建成特 色鲜明、环境宜人的场区。对其余A、B类服务区和停车区,以及重要的管理所、大型收费站,宜采用 园林式设计手法,绿化种植形成丰富的层次。对重要的服务与管理场区,在植物配置上可适当选用较大 规格、有一定园林观赏价值的苗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形成宜人的场区环境。 7.6.2.4服务区、停车区与高速公路主线之间的绿化分隔带宜通过连续性栽植对行车进行视线诱导。 匝道出口鼻端前60m分隔带内不应种植遮挡通视视线的植物。

DB51/T2799—2021 7.6.2.5服务区加油站及充电桩周围不宜种植飞扬毛絮、含油脂的树木,加油站与周围消防通道之间 不宜种植绿篱或茂密的灌木丛。 7.6.2.6收费站站区绿化除了美化环境,还宜考虑降噪、滞尘、吸收尾气等环境保护要求。收费广场 与站区之间的绿化带宜多种植常绿养木,以隔离汽车尾气和降低噪音。 7.6.2.7为便利工作人员的生活,远离城市的管养区可设置一定面积的蔬果种植区域。 7.6.2.8停车场周边及停车位绿化带内,宜种植高大底荫乔木(不大量掉落浆果为宜),停车位适宜 的遮荫树种见表8。种植乔木的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1.5m。底荫乔木枝下高应符合CJJ75停车场绿化 设计要求。

7.7 取、弃土场绿化

7. 7. 2 设计要点

7.7.2.1取土场绿化包括开挖形成的坡面和平整的坡底。弃土场绿化包括弃土形成的坡面和平整的坡 顶。取、弃土场绿化主要针对不需复耕和无条件复耕的场地。 7.7.2.2取、弃土场绿化应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当地自然地形和自然植被相协调。 7.7.2.3公路行车视线范围内的取、弃土场绿化,宜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结合视觉景观需要, 进行适当的美化。公路行车视线范围外的取、弃土场绿化,宜选用水土保持功能良好的乡土植物进行绿 化,重点防治水土流失

7.8.1海绵城市设讯

7.8.1.1绿化设计申,可借鉴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运用海绵城市设计技术,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径流 的影响。 7.8.1.2地形条件适宜时,互通立交区可通过竖向设计,运用下凹绿地、生态滞留塘等技术蓄留、滞 留雨水径流。 7.8.1.3服务与管理场区可通过屋顶绿化、透水地坪、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塘、雨水收集池等技术滞 留、蒸留、收集雨水径流,并结合需要营造景观

DB51/T27992021 7.8.2.2喷微灌工程设计应做到工程合理、设备选择正确、灌溉用水科学、管理维护方便。 7.8.2.3喷微灌工程设计包括水源与水源工程、供电工程、首部设备、控制系统、输配水管网和田间 灌水系统。若采用市政管网供水作为水源,应不影响市政管网对用水户的正常供水,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7.8.2.4喷微灌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085、GB/T50363、GB/T50485和CECS243等国家有关标准 的规定。

7.8.3草甸剥离及应用

7.8.3.1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川西高原草甸区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会造成成片原生草甸类植被破坏 因此宜对用地红线内草甸实施规模化机械或人工剥离和妥善保存,并在后续公路植被恢复、绿化工程中 使用。 7.8.3.2草甸适宜回铺到坡率不陡于1:1.5的原地表和路基边坡,以及生态边沟、互通式立交围合区 和服务与管理场区等场地的平缓裸露地表 m丽

I此宜对用地红线内草甸实施规模化机械或人工剥离和妥善保存,并在后续公路植被恢复、绿化工程中 用。 8.3.2草甸适宜回铺到坡率不陡于1:1.5的原地表和路基边坡,以及生态边沟、互通式立交围合区 服务与管理场区等场地的平缓裸露地表。 8.3.3设计应提出合理的草甸剥离、保存及利用要求,包括: a) 设计前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明确适宜剥离草甸的特性及类别,掌握工程红线范围内可剥离草 甸的范围及面积。 b) 以尽可能缩短草甸存放期为原则提出草甸剥离、存放的施工组织和时序要求,制定草甸存放方 案,提出合理的剥离后养护要求。 C 规定适宜的回铺作业要求和养护要求。

a 设计前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明确适宜剥离草甸的特性及类别,掌握工程红线范围内可录 甸的范围及面积。 b) 以尽可能缩短草甸存放期为原则提出草甸剥离、存放的施工组织和时序要求,制定草甸存 案,提出合理的剥离后养护要求。 C 规定适宜的回铺作业要求和养护要求。

护,以确保其正常发挥安全、水土保持、美化等各项功能,维护高速公路安全、舒适、美观的行车环境。

8.2.1景观工程维护

8.2.2绿化工程养护

8.2.2.1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养护要点包括

a)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原则上以粗放式养护为主; 对以点播或喷播银合欢、刺槐等乔木种子为主的路基边坡,视植物生长情况,可每隔2~3年 进行必要的清理,修剪挖方边坡上影响行车视线的植物枝叶,修剪填方边坡上遮挡观景视线的 植株地上部分,以符合安全和“显山露水”要求。填方边坡生态防护养护措施见表9:

DB51/I27992021

DB51/T 2799202

表9填方边坡生态防护养护措施表

c)对路基边坡植被覆盖率低、坡面明显裸露的,应根据边坡岩性、坡比和既有工程防护、生 护形式,采取适宜的生态防护补救措施,使坡面达到合理的植被覆盖率; d 路基边坡上栽种的植物枝叶均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遮挡交通标志,不得影响行车

c)对路基边坡植被覆盖率低、坡面明显 裸露的,应根据边坡岩性、坡比和既有工程防护、生态防 护形式,采取适宜的生态防护补救措施,使坡面达到合理的植被覆盖率; d) 路基边坡上栽种的植物枝叶均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遮挡交通标志,不得影响行车安全, 8.2.2.2中央分隔带绿化养护要点包括: a)中央分隔带绿化养护的重点在于保持植物防眩功能;

8.2.2.2中央分隔带绿化养护要点包括

中央分隔带绿化养护的重点在于保持植物防眩功能: 生长季节是植物修剪整形的主要时期。生长旺盛时期,每月修剪次数不宜少于1次,所有植物 枝叶均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影响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植物修剪要求见表10:

表10中央分隔带植物养护要求一览表

中央分隔带普通存在土壤板结情况,日常浇水养护中,浇水前可先人工将铁针插入土壤形成孔 隙,使水分容易下渗至土壤底层,并利于透气; 高温李节宜在早晚浇水。冬季视自然降雨和植物缺水情况适时补水,其在干旱少雨、无雨的 冬季,应适时酒水养护; e 在每年的2、3月份及8、9月份适时对植物追肥,并同时进行病虫害预防工作。病虫害防治应 根据病虫害种类,有针对性施用农药。预防期可多种农药联合施用,提高广谱性; 桥梁中分带绿化养护要求与路基中分带绿化一致。

8.2.2.3路侧绿化养护要点包括

a)路侧绿化养护重点于在维持植物良好长势JJG 1153-2018 铁路机车车辆轮对内距尺检定规程,且确保枝叶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遮挡 标志,不得影响行车安全; b 当路侧植物遮挡路外优美自然、人文景观时,宜分析整理出需露、透、诱、封的路段,采 应的养护措施。高速公路既有行道树修剪养护要求见表11。

DB51/T 2799202

表11既有行道树养护措施表

8.2.2.4互通式立交绿化养护要点包括:

a)车道合流处应保持视线通透,通视三角区内不得有遮挡视线的植物,满足车辆相互通视的要求: 6 无特殊景观要求的互通式立交绿化原则上以粗放式养护为主; c)对精心打造的互通景观,宜参照CJJ/T287中的规定进行养护,以长期保持优良的外观效果: d)对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或由其主导打造的互通景观,可交由地方相关部门接手养护责任。

JT/T 1160.5-2021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应用系统 第5部分:基于移动通信的差分信息播发技术要求8.2.2.5隧道出入口绿化养护要点包括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