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技术规程》CECS347:2013.pdf

《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技术规程》CECS347:2013.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909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技术规程》CECS347:2013.pdf

2.1.6水泥基灌浆料

一种以水泥为基本材料,配以适当的细骨料及少量的混凝士 外加剂与其他材料组成的单组分干混料,拌水后填充于外包钢管、 预制柱接触面间隙及栓杆孔部位,共同形成连接节点、接头。

2.1.7外包钢管连接

QC/T 871-2011 双头螺柱 bm=2dsteeltube connection

在混凝土柱拼接位置设置外包钢管并通过灌浆料、栓杆构建 足传力要求的连接。

2.1.8钢筋套简灌浆连接

在金属套筒中插人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的钢筋机械连接 方式,简称套筒连接

C50~ 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0N/mm²的混凝王 强度等级;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alfal 钢管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f 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b。一验算方向框架柱的截面宽度; h。验算方向框架柱的截面高度。

2.2. 4 计算系数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3.1.1约束混凝土柱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宜采用高 强混凝土;楼盖、屋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3.1: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力学性能和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的规定。

3.2.1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 Q42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索结构钢》GB/T 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 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3.2.2采用较厚的钢板时,按设计需要,可选月

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用钢板》GB/T19879的各牌号钢板, 量等级不应低于B级。

3.2.3钢板厚度不小于40mm且承受沿板厚方向拉力的焊

3.2.3钢板厚度不小于40mm且承受沿板厚方向拉力的焊 接板件,钢板厚度方向截面收缩率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厚 向性能钢板》GB/T5313关于Z15级规定的允许值。

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0.85; 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3.1纵向钢筋、分布钢筋的性能和强度要求应符合现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规定。

2约束混凝土柱的箍筋宜采用高强度热处理钢筋,其抗拉强 准值、设计值应按表3.3.2采用

度标准值、设计值应按表3.3.2采用

表 3.3. 2 高强箍筋强度值

3.3.3当箍助采用高强度热处理钢肪时,其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 下列规定进行取值: 1当用作配箍特征值及平均约束应力计算时,高强箍筋抗拉 强度设计值fv应按表3.3.2取值。 2当用作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非抗震设计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时,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2)抗震设计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时,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d应取550N/mm。

栓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建筑 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 定。

3.4.2预拌水泥基灌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表3.4.2的要 求。

3.4.2预拌水泥基灌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表3.4.2的要

表 3. 4.2 水泥基灌浆料主要性能指标

3.4.3预应力长杆螺栓宜采用高强度双头长杆螺栓。双头长杆 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 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的规定。

4.1.1本规程除疲劳计算外,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

4.1.2设计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时,荷载组合、荷载标 准值、荷载分项系数、荷载组合值系数等除本规程有规定者外,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在抗 震设防区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E 50011的规定;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 抗震设防标准。

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 不应采用。

4.1.4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

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优先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 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 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 度和承载力突变。

大高度应符合表4.1.5的要求,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用 的最大高度宜适当降低。

表 4. 1.5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 (m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项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项部 分); 2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的加强 措施。

住: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 出库 分); 2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的 措施。

4.1.6药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4.1.6

4.1.7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建筑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 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 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需等级应按表4.1.7确定

表4.1.7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

注:1表中所指“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 、二、三、四级”的称;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 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充许结合建筑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研 定抗震等级; 4乙类建筑,6、7度时宜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8度时应比按8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5当建筑场地为Ⅲ、IV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g的地区,宜 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和比8度更严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求: 1在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 于1/450; 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太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不应大于 1/50。 4.1.9 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节点核心区的承载力应大于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2 框架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4.1.10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及连接构 造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设计: 1应在结构方案和传力路径中确定预制构件的布置及连接 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结构分析和构件及连接设计; 2预制构件的设计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并符合标准化要 求; 3预制构件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且宜便于 施工;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传递内力的要求; 4各类预制构件及其连接构造应按从生产、施工到使用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 4.1.11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的连接构 造,应便于构件安装、装配成整体式。对非受力构件的连接也应有 可靠的固定措施。 4.1.12混凝土结合面应进行粗糙处理或做成齿槽;拼接处应采 用强度等级不低于预制构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灌浆料 灌缝。 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处,柱的纵向钢筋 应贯穿节点。 外包钢管连接预制柱拼接接头截面的正截面承载力不应小于 柱端的承载力,同时应在接头附近密配高强螺旋箍。

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处,柱的纵向钢筋 应贯穿节点。 外包钢管连接预制柱拼接接头截面的正截面承载力不应小于 柱端的承载力,同时应在接头附近密配高强螺旋箍。

4.1.13预制构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按实际工况的荷载、计算 简图、混凝土实体强度进行施工阶段验算。验算时应将构件自重 乘以相应的动力系数:对脱模、翻转、吊装、运输时可取1.5,临时 固定时可取1.2,动力系数尚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4.1.14套筒连接接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和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IGJ107的相关规定,其中接缝混凝土等效抗压强度,应取构件、 接缝处灌浆以及后浇混凝土中的较低值。外包钢管连接接头设计

4.1.13预制构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按实际工况的荷载、计算 简图、混凝土实体强度进行施工阶段验算。验算时应将构件自重 乘以相应的动力系数:对脱模、翻转、吊装、运输时可取1.5,临时 固定时可取1.2,动力系数尚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规范》GB50010和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 GJ107的相关规定,其中接缝混凝土等效抗压强度,应取构 缝处灌浆以及后浇混凝土中的较低值。外包钢管连接接头 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4.1.15非承重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等 的相关规定。

土结构、钢结构相应的计算简图、单元类型、分析方法及相关规定。 其构件、截面或各种计算单元的力学本构关系宣符合实际受力情 况,可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力学模型确定。

4.2.3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的构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

下列要求: 持久或短暂设计状况:

5.1.1约束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5.1.2非抗震设计时,约束混凝土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与箍 筋应力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规定。抗震设计时,约束混凝土柱斜截面受剪承载 力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5.1.3约束混凝土柱正常使用阶段极限状态设计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执行

5.1.3约束混凝土柱正常使用阶段极限状态设计应按现行国家

5.2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2.1考虑地震组合的框架柱,除框架顶层柱轴压比小于 为柱外,框架节点上、下端截面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M。 = 1. 22Mbu >M。= 1. 5Mb ≥M。= 1. 3M

ZM. = 1. 2 ZM

ZM. = 1. 4ZM

ZM. = 1. 2ZMh

ZM. = 1.1 ZM

5.2.2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考 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1.5、1.3、 1.2。底层柱纵向钢筋宜按柱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注,底层指无地下空的基础以上或地下案以上的首展

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3.1 纳束混凝土柱的剪力设计值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纳束混凝土柱的剪力设计值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框架结构:

5.3.1约束混凝土柱的剪力设计值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框架结构: 级抗震等级

(Mu +Meua) V. = 1. 2 H.

(M+M) V。= 1.3 H.

(M +M) V. = 1. 2 H.

(M+M) V.= 1. 1 H.

(M+M) V。 = 1. 4 H.

(M+M) V. = 1.2 H.

应符合本规程第5.2.1茶和第5.2.2茶的规定。 5.3.2约束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5.3.2约束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

5.3.3约束混凝土柱受剪

V,≤—(0. 2β f.b.h.) YRE

VM 1(0. 15β.f.b.h.) YRE

式中:β一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取值; f。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6一柱截面宽度; h。一柱截面高度

5.3.4约束混凝土柱剪压破坏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

。3.4约束混凝土柱剪压破坏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 计算:

式中:psv—箍筋面积配箍率;当 psv>1.2时,取psv=1. 2

.3.5约束混凝土柱剪切粘结破坏时,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下列公式计算:

β, = (2fbe Zcr)/(f.bc

5.3.6一级抗震等级的装配整体式底层柱,设置在接头处的外包

钢管应延伸至距离楼面20mm处;一级抗震等级的装配整体式短 柱,设置在接头处的外包钢管应延伸至距离该柱上、下端楼面 20mm处。外包钢管范围内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5.4.1约束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纵向钢筋配置,除本 殊规定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

5.4.1约束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纵向钢筋配置,除本规程有特 殊规定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5.4.2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约束混凝土柱,其 轴压比N/(f.A)不宜大于表5.4.2规定的限值

、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约束混凝土柱,其 比 N/f.A)不宜大于表 5.4.2规定的限值

表5.4.2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

注:1轴压比N/(tA)指考虑地震组合的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 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于。乘积的比值;对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 结构,取无地震组合的轴向力设计值; 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05;混 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10; 3 剪跨比不大于2.0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05;剪跨比小 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4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总面积

注:1轴压比N/(tA)指考虑地震组合的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 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于。乘积的比值;对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 结构,取无地震组合的轴向力设计值;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05;混 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10; 3 剪跨比不大于2.0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05;剪跨比小 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4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总面积

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时,其轴压比限值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05; 考虑各种作用后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1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5.4.3 的规定:

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

注:1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 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2角柱和剪跨比入≤2的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50mm; 3d为纵向钢筋最大直径。 2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 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值; 3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15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 于250mm。此外,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 约束;当采用拉筋时SY/T 6996-2014 钢质油气管道凹陷评价方法,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筋及纵 筋。

1约束混凝土柱中,当入>2.0时,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应 满足下式要求:

,a,fe/ fyy

式中:一 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 fy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程第3.3.3条确定; 入,一 最小配箍特征值,按表5.4.4采用。

表5.4.4约束混凝土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

注:当柱设置芯柱时,确定入、的轴压比可以减少0.05。 2在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其中非螺旋箍筋的体 积应乘以系数0.8; 3柱的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体积 配箍率的1/2GB 34169-2017 商品煤质量 民用散煤,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5.4.5约束混凝土柱中,当入之2时,箍筋加密区内平均约束应力 f应满足表5.4.5规定

5.4.6柱中纵向钢筋直径,一、二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18mm,其 他情况不应小于16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