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91-201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CJJ/T 291-201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JJ/T 29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8996
VIP资源

CJJ/T 291-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JJ/T 291-201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可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 位变化来测量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

3.1.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取得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任

GB/T 34091-2017 电子工业用气体 六氟乙烷书。任务书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用地面积及工程规模、供暖或 空调面积、换热类型、基础形式及地下室情况、平面及立面布设 特征等设计基础资料和对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

勘察阶段。当地质环境条件简单或有充分地区经验时,可合并勘 祭阶段。当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察时已经规划采用地源热泵系统 时,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也可与岩土工程勘察一并进行,察 成果应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勘察要求。 3.1.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地质环境条件,

.1.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等级

3.1.4不同类型地源热泵系统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依据岩 土介质的复杂程度、地下水的复杂程度及地表水的复杂程度进行 划分。

岩土介质的性质按表3.1.5划分。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时,应由1 级向Ⅲ级推定。同一级别中,岩土种类、岩土均匀性、岩土腐蚀 性、不良岩土等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判定为该级别。

表3.1.5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岩土介质性质分级

3.1.6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地下 水条件按表3.1.6划分。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时,应由1级向Ⅲ级 推定。同一级别中,含水层埋深及厚度、富水及储水性、水质等 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判定为该级别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地下水条

3.1.7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地表 水条件按表3.1.7划分。复杂程度等级划分时,应由1级向尚Ⅲ级 推定。同一级别中,水量水质水温、水量季节变化、洪水影响、 污染程度等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判定为该级别

表3.1.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按地表水条件分级

3.1.8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对拟建工程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当地 类似工程经验等; 2应了解当地政策、法律、法规对地源热泵系统察、设 计及施工的相关要求: 3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应通过踏了解场地 地层、岩性、地下水、地表水体等条件,对工程的适宜性、拟采 用的热交换方式及对环境影响等作出评价; 4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条件等 对场地提出工程分区建议及施工图勘察应解决的重点问题及注意 事项等。

布设少量勘探及原位测试工作。现场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 2气象、水文情况; 3场地规划面积、形状等; 4场地已有建(构)筑物及拟建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 基础形式、地基处理方法等; 5场地植被、地表水体、排水沟(渠)、架空输电线、电信 电缆等的分布情况;

6场地内已有或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的分布及 埋藏情况; 7场地内及其附近并、泉等的分布,并对并的运行情况及 泉的出水量等进行调查; 8收集附近类似工程的经验:了解附近已建的地源热泵系 统及其对项目的可能影响: 9对地理管地源热泉系统,重点收集工程影响范围的地层 结构、成因类型、地下水、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热物理 参数,附近工程实测的岩士热响应试验成果等资料: 10对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重点收集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情况,附近场地工程抽水试验、回灌 式验的成果资料等: 11对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重点收集地表水水源性质、水 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地表水体的补给、排泄等水均衡 条件及水量、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等;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水温 动态变化: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 化:地表水利用现状:洪水情况等。 3.1.10施工图察阶段应提供工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 性质指标、水文地质参数、岩土热物理参数等,评价工程建设对 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工程建设过程及工程建成以后可能遇到的 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当可行性研究勘察与施工图勘 察合并为施工图勘察阶段时,尚应满足拟建工程适宜性评价 要求。

3.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

3.2.1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条件 等对场地进行工程分区。并应按工程分区对其工程适宜性及其相 关设计参数进行评价。 2应查明工程影响范围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工程需要时,

提供各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同时尚应提供主要土层的热物理 参数。 3应查明工程影响范围内多层地下水的理深、赋存条件、 水质、水温,影响较大的地下水层(或厚度大于3m)应查明径 流方向与速度等水文地质条件。 4工程需要时,应查明地下水的稳定水位、水温及水质情 况,包括水位的年变幅、水温随深度及李节变化情况等。 5应查明岩士体的温度,提出可能的变化规律。 6应提供建设场地的冻土深度 7应判定水、土对工程管道材料等的腐蚀性。 3.2.2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勘探点数量:当地理管孔数已由 设计单位确定时,勘探点的数量不应低于设计孔数的1%:当设 计孔数没有确定时,不应低于预估孔数的1%,且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甲级工程勘察项目:同一工程分区内勘探点数量不应小 于1个,岩土热响应测试孔数量不小于1个;同一场地勘探点及 启热响应测试点数量均不应小于3个: 2乙级工程勘察项目:同一工程分区内勘探点数量不应小 于1个,岩土热响应测试孔数量不应小于1个:同一场地勘探点 及岩土热响应测试点数量均不应小于2个: 3内级工程勘察项自:可根据场地附近类似工程经验确定 相关的换热参数。当无类似工程经验时,同一场地勘探点及岩士 热响应测试点数量均不应小于1个。 3.2.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勘探深度及现场试验、测试内容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深度应大于预计地埋管底标高5.0m; 2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均应进行岩土热物理指标的测试 或进行综合性的测试; 3如遇厚度天于1m的含水层还应进行水温、水质等测试: 调查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补给、排泄、径流方向、流速等;

3.3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

1根据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条件等对场地进行 工程分区; 2详细查明工程影响范围内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并应提 供各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3查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的理深、赋存条件、含水 层岩性、含水层厚度及其分布情况; 4拟取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储水、失水能力、渗透性评价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地下水的径流方向、流速和水力梯度等; 5拟抽取地下水的水温变化情况,地下水质及其在热交换 过程中的水质变化; 6当场地靠近地表水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相 互影响; 7场地附近已有泉、抽水井、回灌井的流量、水质等调查 8判定水、士对工程管道材料等的腐蚀性

3.3.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勘探点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级工程勘察项自:同一工程分区内勘探点数量及抽水 式验和回灌试验均不应少于1处;同一场地,探点数量不应少 于2个,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均不应少于2处: 2乙级工程勘察项目:同一场地勘探点数量不应少手1个 司一场地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均不应少于1处; 3内级工程勘祭项自:可根据场地附近类似工程抽水及回 灌试验的工程经验确定相关的水文地质、水质、水温、水量等参 数;当无类似工程经验时,同一场地勘探点数量及抽水试验和回 灌试验均不应少于1处: 4当拟勘察工程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能满足场地水 文地质评价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3.3.3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勘探深度及现场试验、氵

3.3.3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勘探深度及现场试验、测试内容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深度应大于预计工程用抽水井及回灌井的最大深度: 2应通过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计算确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 数,估算单井、群井的涌水量、回灌量等; 3应测试地下水水温及其变化情况: 4 应测试地下水水质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4.1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以现场调查为主,应包

括下列主要内容: 1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 2地表水体的补给、排泄等水均衡条件及水量、水位动态 变化规律等; 3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水温动态变化; 4 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 5 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6 地表水利用现状; 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 洪水情况; 9 判定水、土对工程管道材料等的腐蚀性, 3.4.2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察应收集已有水文、水文地质 水量、水质、水温等资料和现场测绘调查。同一工程分区及分区 内同一代表条件下,调查及测试点的数量均不得少于3处,并应 满足地表水环境评价的要求。

3.4.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现场工程勘察及测试内容应符合下

1地表水水温的勘察应调查近年的极端最高和最低水温· 全年水温变化、流入水体的水源温度及变化。对于水深较深的水 体,应对冬季和夏季不同深度的水温进行现场测试

2地表水水位及流量勘察应调查年最高和最低水位及最大 和最小水量等。 3地表水的水质勘察应取样测试引起腐蚀与结垢的主要化 学成分,地表水源中含有的水生物、细菌、固体含量及盐碱 量等。 4对利用海水作为热泵系统的冷热源,应评价海水对设备 和管道的腐蚀性以及海洋生物附看造成的管道和设备的堵塞等

4勘探与取样4.1一般规定4.1.1查明岩土层分布情况,确定热物性能指标时,可采用钻探的方法并采取岩土试样。勘探方法的选取应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的自的,并适合岩士的特性。4.1.2地源热泵系统勘探与取样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保障人身及施工安全,并应对地下管网,地下工程采取保护措施。4.2勘探点布置4.2.1勘探孔布孔前,应收集场区地层分布信息,了解换热器的分布范围及设计要求。4.2.2勘探孔宜沿场区对角线长向布设,勘探孔间距宜为50m~100m。当对角线短向大于50m时,勘探孔应沿两条交叉的对角线布置。4.2.3勘探点的数量和深度应分别满足本标准标准第3.2.2条、第3.3.2条、第3.3.3条的要求。4.2.4探孔布置,应明确标明热响应试验孔。热响应试验孔孔数应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本标准第3.2.2条的要求。4.2.5察场区可在水平沟槽位置布置适量的槽探点,确定水平沟槽开挖及回填的相关施工参数。4.3钻探4.3.1钻探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的规定。4.3.2钻孔直径不应小于设计要求,且应满足取样、下地理管12

测试等要求。岩石地层成孔直径不应小于130mm,非岩石地层 成孔直径不应小于150mm

4.3.3钻孔垂直度每25m测量一次,垂直度充许偏差应

1需采取岩芯的钻孔应采用回转钻进,无需取芯的钻孔可 采用冲击或振动等钻进方法。 2需鉴别土层天然湿度和划分地层的钻孔,地下水位以上 应采用干钻;当需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可采用无泵反循环 钻进。 3钻进时,应保持孔壁稳定,孔内通畅。应统计不同岩土 层的钻进速度。 4同一钻孔,对于不同的地层,可采用多种成孔方法, 5当使用潜孔锤冲击钻进行钻进时,覆盖层应理设套管 套管底端应置于中(微)风化岩层岩面上。

4.4.1勘探场区在地理管深度范围内:可能存在较为稳定的含 水层时: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确定含水层的空间分布。 4.4.2地球物理探成果的判释具有多解性,可采用多种方法 探测,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验证。

水层时,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确定含水层的空间分布。

4.5.1岩土试样质量分级及取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 4.5.2当有明确要求对岩土体取样进行室内热物性指标测试时 岁士试样的质量等级不得 I级样品质量样品数量宜按下

4.5.1岩土试样质量分级及取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

4.5.2当有明确要求对岩土体取样进行室内热物性指标测试时 岩土试样的质量等级不得低于Ⅱ级样品质量。取样品数量宜按下 列方法确定: 1勘探深度范围内厚度大于50m的单一岩土层,该层取样 数量应大于6组; 2厚度30m~50m的岩土层,取样数量应大于5组;

4.5.2当有明确要求对岩土体取样进行室内热物性指标

3厚度10m~30m的岩土层,取样数量应大于4组; 4厚度小于10m的岩土层,取样数量应大于2组

4厚度小于10m的岩土层,取样数量应大于2组。 4.5.3当岩土体试样不进行室内热物性指标测试时,岩土试样 的质量等级可低于Ⅱ级。取样品数量应能满足土类定名及相关技 术要求。

的质量等级可低于级。取样品数量应能满足土类定名及相关技 术要求。

4.6地下水位量测及采取水试样

4.6.1地下水位量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察规范》 GB50021的规定。 4.6.2每个含水层的取水样数量不宜少于2组。当有多个含水 层时,应采取分层隔水措施,分层采取水样。 4.6.3除应分层测量含水层的稳定水位外,应测量各含水层混 合后的稳定水位。

4.7.1对需进行热响应试验的钻孔,应按设计要求理设地 埋管。

4.7.2埋设地埋管前,应进行下列工作:

1应检查钻孔,孔身不应有塌孔或缩颈现象,下管前应确 保孔身通畅; 2应明确钻孔循环液或地下水顶面标高,循环液尚应测定 比重。

1若循环液或地下水顶面距地表小于20m,应用钻杆将地 理管导入孔底,提钻杆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理管上浮; 2无地下水或循环液的钻孔,可依靠地理管自重或在管头 处配置重物,在人力约束下落入孔底; 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下管,均应定量记录下管速度和卡管 情况。

7.4地理管理设完成后,应在保压状态下对地理管的通电 进行检验检测,并应定量记录。

4.8.1对于无需做热响应试验的探孔,应按照现行行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的规定及 回填,

4.8.2对需要进行热响应试验的探孔,应按下列步骤

1 检查地理管的理设情况,确保地理管理设达到设计单 ,方可进行回填; 2勘探孔段回填可采用黏土或水泥砂浆注浆回填。

范》GB50021的规定,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钻进方式及成孔速度应定量记录,对钻孔循环液的成 分及比重应有描述与测量; 2下地理管全过程应定性和定量记录,主要包括:下管方 式、地理管抗浮方法、下管速度、地理管损伤情况等: 3应记录钻孔各段的回填方式、回填料的成分组成及回填 难易程度,应描述回填对地埋管的影响情形。 4.9.2勘探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勘探现场记录; 2岩土芯样及照片:; 3钻孔柱状图及展开图; 4勘探点坐标、高程数据一览表;

5不同岩土层钻进方法、难易程度、回填方法一览表; 6 采用基础下地埋管时,成孔及护壁方式对持力层的影响。 4.9.3室内热物性指标试验的岩土试样应保留芯样至地源热泵 系统工程结束。

5.1.1水文地质特征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要

场调查和勘察手段查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下水类型和赋存状态; 2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包括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 厚度、富水性和渗透性等: 3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4主要含水层地下水径流方向、流速; 5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 下水位的影响; 6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 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7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 5.1.2对缺之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宜 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 5.1.3根据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的热源性质,宜对地源热泵系统 可能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5.2含水层分布及特征、地下水来源

5.2.1应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清 工程场地的主要含水介质、主要含水层埋藏深度、厚度及水位变 化情况。

3应查明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及相邻含水层关系等水

5.2.3应查明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及相邻含水层

5.3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及试验方法

5.3.1水文地质参数测定项目,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的换 热方式进行确定 5.3.2对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测定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地

5.3.1水文地质参数测定项目,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牙 热方式进行确定。

下水水位、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最大涌水量;对地埋管地源热泵 系统,应测定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地下水水位、渗透系数、地下 水径流方向和速度等。

5.3.3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

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对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应分层量测 地下水位,并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 隔开。

5.3.4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

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应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砂土和碎不 应少于0.5h,粉士和黏性土不应少于8h,并宜在勘察工价 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宜为土2cm

5.3.6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回

灌水水质不应低于回灌自标层地下水的水质,回灌试验之 行水质检验

5.3.7地下水径流方向应收集当地水文地质资料。确无

循时,宜采用几何法来量测,量测点不应少于呈三角形分布的3 个测孔。测点间距按岩土的渗透性、水力梯度和地形坡度确定, 宜为50m~100m。应同时量测各孔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径流 流向。

试样宜为1000ml;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采取水样进行才 分析,每件试样宜为3000ml,必要时应采取水样进行专门 试样数量根据具体项目确定

5.4.2地下水试样应代表天然条件下的客观水质情况。

5.4.3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

5.5.1地源热泵勘察抽水试验,应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管 井最大涌水量。抽水试验应以稳定流法为主

程经验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设计抽水试验方案。抽水试验方 案内容应包括: 1试验目的; 2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 3 造孔要求和钻孔结构: 4 抽水设备的规格及数量: 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 6 计算公式的初步选择和对成果图件的要求等。 5.5.3 抽水试验可采用单孔或群孔抽水试验,宜布置观测孔。 5.5.4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计算公式要求确定 宜符合下列规定: 1布置一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应以抽水孔为中心垂直地下 水流方向布置。布置两条观测线时,宜垂直与平行地下水流向 布置。 2对岩性变化较天的松散层和基岩,可布置两条观测线分

1布置一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应以抽水孔为中心垂直地下 水流方向布置。布置两条观测线时,宜垂直与平行地下水流向 布置。 2对岩性变化较天的松散层和基岩,可布置两条观测线分 别平行和垂直于岩性变化较大的方向或透水性强的方向。

最少应布置一个观测孔。 4第一个观测孔应避开紊流的影响,最远观测孔距第一观 则孔不宜太远,相邻两观测孔水位下降值的差不应小于0.1m, 观测孔相互距离应满足在对数轴上呈均匀分布的要求。 5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 同一深度。 5.5.5单层厚度大于10m的多层含水层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时 应分层抽水试验: 1水质差别较大; 2水文地质参数差异较大; 3不同类型含水层。 5.5.6对富水性强的大厚度含水层,划分几个试验段进行抽水 时,试验段的长度可采用20m~30m。 5.5.7当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宜进行大流量、大降 深的群孔抽水试验,并应以稳定流法抽水试验为主。 5.5.8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 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 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正后,应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 位。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检香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行 处理。 5.5.9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回渗到 含水层中。 5.5.10在同一试验区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进行水位观测。抽

5.5.6对富水性强的大厚度含水层,划分几个试验段进

5.5.8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同步测量抽水孔和

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 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止后,应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 理。

5.9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回渗 水层中。

5.5.10在同一试验区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进行水位

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 毫米。

读数到毫米;当采用容积法时,量桶充满水的时间不宜少于 15s,应读数到0.1s;当采用水表时,应读数到0.1m²

《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 作规程》CJ/T13的相关规定

5.6.1回灌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已有工

5.6.1回灌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 程经验计算单井回灌量和回灌影响半径,进行回灌试 设计。

试验目的; 2 回灌孔和观测孔的布置; 3 钻孔结构和造孔要求; 4 回灌加压设备或装置; 5 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等。 5.6.3 回灌试验可采用单孔回灌试验,预估工程回灌井之间存 在相互干扰时应进行单井和群井回灌试验,均应布置水位观 7

在相互干扰时应进行单并和群井回灌试验,均应布置 测孔。

5.6.4观测孔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布置一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应以回灌水孔为中心垂直地 下水流向布置,布置两条观测线时,应垂直与平行地下水流向; 2对岩性变化较大的松散层和基岩可布置两条观测线分别 平行和垂直于岩性变化较天的方尚或透水性强的方向: 3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不宜少于2个; 4 观测孔布置范围应能准确确定回灌影响范围; 5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应安置在同一含水层 和同一深度。 5.6.5 当有多层地下水时,应采用同层回灌试验

5.6.8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利

5.6.9若采用抽取的地下水进行回灌,应对地下水进行除砂 处理。

5.6.9 若采用抽取的地下水进行回灌,应对地下水进行除砂 处理。

5.6.10回灌试验方法宜按本标准附录A进行。

6.1.1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以现场调查为主,应包 括下列内容: 流动水体和滞留水体特征; 水体水温、水位、水质、水量等水体特征: 3 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降雨等当地气候特征; 4 取水、排水路线以及场地的地质特征。 6.1.2 当水体性质和水文特征发生变化时,原水体的水文特征 不宜作为设计依据。应对现有水体的水温和水质进行长期监测。

6.2.1对冬夏季水位变化较大的水体,应调查冬季和夏季的最 低水位和最高水位,以及50年一遇或设备生命周期内的最枯水 位和洪水位。 5.2.2对蓄水后水位变化的水体,应收集水文部门提供的水位 恋化成里盗料

6.2.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周边的环境调查工作,

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内植被、池塘、排水沟及理地输电线、电信电缆的 分布; 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 布及其埋深; 5可利用的地表水源距拟建建筑物换热机房的距离及高差;

6.3.1应对水体进行物理分析、化字成分分析。水体性质多年 未发生变化的流动水体,已有资料可以利用,但应取样检测。滞 留水体应进行现场检测和分析。 6.3.2滞留水体有补充水源时,应对补充水源进行水质检测。 6.3.3在勘察阶段,应测量水体不同深度的水温,并收集全年 温度变化资料。对于滞留水体,应进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水温动 态变化监测;对于以流动水体为低位冷、热源的大型地表水换热 工程,应监测运行过程中排水影响区域的水温变化。

6.4.1对流动水体应勘察水体河床的断面形态,应绘制断面图, 确定断面流量。 6.4.2对滞留水体应绘制横向和纵向的水体断面图,确定不同

6.4.3应对取水点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满足取水设施

需要;应对取水管路和排水管路铺设路线沿线的地质条件进行勘 察,满足取水和排水管路铺设的要求。

测试仅器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验,测试仅器应其有检验 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检定证书。 7.1.3试验和测试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 术规范》GB50366的规定

7.1.3试验和测试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

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 规范》GB50366的规定

7.2岩土物理性质指标和试验

7.2.1地源热泵系统勘察宜测定岩土物理性质指标,并应包含 下列内容: 1砂土的颗粒级配、比重、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天然密 度、最大和最小密度; 2粉土的颗粒级配、液限、塑限、比重、孔隙比、天然含 水量、天然密度和有机质含量: 3黏性土的液限、塑限、比重、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天 然密度和有机质含量; 4岩石的比重、大然含水量、大然密度。 7.2.2岩土试验试样采取、保管、运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土试样质量等级应满足 测定相关指标的要求。

7.3室内热物理性试验

7.3.1导热系数试验。原状的黏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岩石 试样,宜采用稳态比较法热物性试验测定土和岩石的导热系数。 7.3.2比热容试验。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岩石可采用绝热法 测定比热容,可将试样烘十后按要求的含水率配制或采用天然含 水率状态土样及岩石。

7.4.1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岩土初始平均温度; 2地埋管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出口温度、流量、压力以及试 验过程中向地埋管换热器施加的加热功率。

7.4.2岩土热响应试验装置可由恒加热系统、循环系统、电控

1 加热功率的测量允许误差应为士1%; 流量的测量允许误差应为士1%: 3 温度的测量允许误差应为士0.2℃; 4 压力的测量允许误差应为士0.3Pa; 5各个测量仪表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时,数据采集系统 接收并转化输出的显示数据与测量仪表记录数据间的允许偏差应 为士1%。

1平整场地QBWS 0002 S-2013 沈阳八王寺饮料有限公司 饮用矿物质水,完成测试孔的施工;测试孔的深度应与工程 孔相一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测试用水、电接驳点应接至测试现场;测试仪器与测试 孔、水源、电源应连接,连接顺序应为先接水后接电; 3测试电源应稳定,符合供电电源相关规范;若采用发电

设备,则发电设备功率应天于测试设备最大功率3倍以上: 4水电等外部设备连接完毕后,应对测试设备本身以及列外 部设备的连接再次检查: 5测试仪器与测试孔的管道连接应减少弯头、变径,连接 管外露部分应保温,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6回填工作完成48h后,方可进行热响应试验工作。 7.4.4岩土热响应试验过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测试岩土初始平均温度: 2启动加热器、水泵等试验设备; 3设备运行正常后连续记录U形管进出口温度、水压、流 量、加热功率等试验数据: 4及时核对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7.4.5 岩土热响应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岩土热响应试验应在测试孔完成并放置至少48h以后进行; 2岩土热响应试验应连续不间断,持续时间不应少于48h; 3试验期间,加热功率应保持恒定; 4地埋管换热器的出口温度稳定后,其温度宜高于岩土初 始平均温度5℃以上且维持时间不应少于12h; 5地理管换热器管内流速不应低于0.2m/s; 6试验数据读取和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0min。 7.4.6岩土热响应试验过程中,应对试验设备要善保护,试验 完成后,对测试孔应进行防护。 7.4.7岩土热物性参数可根据试验条件按线热源或柱热源模型 进行分析计算。 7.4.8岩土热响应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概况; 2 岩土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3 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和过程,质量评价: 4测试成果图表、分析计算;

8.1.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投入运行前应进行室外地下环境监测 系统安装

8.1.2监测系统应在地源热泵系统安装过程中同步实施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和《电 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的有关 规定SY/T 6098-2010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8.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监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