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745-2020 黑龙江省城镇智慧供热技术规程.pdf

DB23T 2745-2020 黑龙江省城镇智慧供热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759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3T 2745-2020 黑龙江省城镇智慧供热技术规程.pdf

人机交互操作,泛指调度中心控制系统、热力站调控系统、 智能管控系统、建筑物调控系统等人员操作部分的界面、点按

2.0.8智能决策系统

smart decision system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及有关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供热运行人员及管理者做出正 确决策提供帮助的智能型人机交互式信息系统。

是一种分散式运算的架构,将应用程序、数据资料与服务的运 算NY/T 2459-2013 挤奶机械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由网络中心节点,移往更接近于用户终端装置的网络逻辑上的 边缘节点来处理。

2.0.12运行调节operationregula

operation checking

eration checking

指根据监督数据得出的分析结果,形成供热负荷预报、运行调 节优化、热力工况优化及运行调度的优化决策方案。

2.0.13运行控制operationcontrc

指对管网及热用户的平衡调节及控制,对能源转换设备和动力 设备的优化控制。

2.0.14运行评价operationevalua

根据优化运行结果,对设备及供热系统性能进行的评价

3智慧供热系统体系架构及分级

3.1.1智慧供热系统应符合智慧城镇建设相关要求,应与城镇供热统 一规划、建设,分步实施。 3.1.2智慧供热系统的建设应包括供热物理设备网、供热物联网、智 慧供热平台的建设。

3.1.2智急供热系统的建设应包括供热物理 设备网、供热物联肤网、智 慧供热平台的建设。 3.1.3智慧供热系统应能实现下列目标: 1提高供热物理设备网的安全水平: 2提高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热系统运行成本: 3提高供热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用户的舒适度 3.1.4智慧供热系统的物理设备网应满足下列要求: 1供热管网应设计规范,供热设备应配置合理、运转正常;

3.1.3智慧供热系统应能实现下及

1提高供热物理设备网的安全水平; 2提高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热系统运行成本: 3提高供热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用户的舒适度。

3.1.4智慧供热系统的物理设备网应满足下列要求: 1供热管网应设计规范,供热设备应配置合理、运转正常: 2热源、热网及热力站的调节、控制、通信设备应配置齐全,应 满足供热初调节、运行调节及控制、通信的要求: 3二次供热管网设计水温不同的供暖系统,应在设计水温较低 的建筑物的热力入口处设置混水设备及相应的调节控制设备。 4室内供暖系统应设置调节设备。实施远程调节的室内系统, 每个调节单元应设置远程调节设备:实施热计量的室内系统,每户 应设置具有远程调节控制功能的阀门及室温控制器。 3.1.5智慧供热平台及软件系统在满足现期目标的前提下,宜具有前 瞻性。

3.1.7智慧供热平台应满足下列未

1应能够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 2应满足实时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信息采集或指令执行具 有良好的响应能力

3应在满足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有合理的投入产出 比。 3.1.8智慧供热软件系统应操作简单、实用性高、界面友好、易维护、 满足多角色岗位需求,能够支持二次开发,并目有高的工作效率, 在达到原理要求和功能指标的前提下,具体功能响应时间快。 3.1.9智慧供热平台应具有安全性、规范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并 满足下列规定。 1应有严格的操作权限控制,能防止非法侵入,有保护用户信息 操作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 2应具备完善的异常处理机制,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 能够及时修复、处理各种安全漏洞,提升安全性能; 3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性; 4系统中采用的控制协议、编解码协议、接口协议、媒体文件 格式、传输协议等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5应能判断出规定以外的输入,并有合理的处理方式; 6在规定的时间内和工况下,应具有稳定实现其规定功能的能 力,有避免可能发生故障的能力; 7当发生故障时,应具有报警、解脱或排除故障的能力; 8应具备良好的输入输出接口,能为各种增值业务提供接口, 支撑各个组件之间互联互通,支撑与不同控制系统的应用、调用; 9应留有升级接口和升级空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3.2智慧供热系统体系架构

3.2.1智慧供热系统应通过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构建,实 现基于数据驱动的供热物理设备网与数字空间全面互联的深度协 司,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智能分析与决策优化。 3.2.2智慧供热系统的数据功能体系应包括感知控制、数字模型、决 策优化三个基本层次。 1感知控制层应满足下述规定:

1)应能实现供热信息感知、供热设备识别; 2)应能及时发布对供热系统及设备的控制信号及指令; 3)应能按照控制信号及指令对供热系统及设备进行控制。 2数字模型层应满足下述规定: 1)应能实现数据集成与治理; 2)应能构建数据模型和机理模型; 3)应能实现信息交互。 3决策优化层应满足下述规定: 1)应具有分析、描述、诊断、预测及指导功能; 2)应能借助各类模型和算法实现供热数据的分析,形成对 供热物理设备网当前状态、存在问题等状况的基本描述: 3)应能预测供热系统的未来运行参数,指导供热系统及设 备的优化运行。 3.2.3智慧供热系统的决策优化层宜满足下列要求: 1对供热物理设备网进行诊断和评估; 2预测供热系统设备的未来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 建议。 3.2.4智慧供热网络体系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能实现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 2应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供热物理设备网的热源、热力站 管道、设备、用户等全要素连接: 3应实现数据互操作与信息集成。 3.2.5智慧供热网络体系宜满足下列要求: 1宜支撑多要求数据转发; 2宜提供标识数据采集、标签管理、标识注册、标识解析、数 据处理和标识数据建模等标识管理功能: 3宜实现数据和信息在各要素、各系统间的无缝传输。 3.2.6智慧供热平台体系宜由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 组成。

1)应能实现供热信息感知、供热设备识别; 2)应能及时发布对供热系统及设备的控制信号及指令; 3)应能按照控制信号及指令对供热系统及设备进行控制。 2数字模型层应满足下述规定: 1)应能实现数据集成与治理; 2)应能构建数据模型和机理模型; 3)应能实现信息交互。 3决策优化层应满足下述规定: 1)应具有分析、描述、诊断、预测及指导功能; 2)应能借助各类模型和算法实现供热数据的分析,形成对 供热物理设备网当前状态、存在问题等状况的基本描述 3)应能预测供热系统的未来运行参数,指导供热系统及诊 优化运行。 智慧供热系统的决策优化层宜满足下列要求:

1对供热物理设备网进行诊断和评估: 2预测供热系统设备的未来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 建议。

3.2.4智慧供热网络体系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能实现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 2应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供热物理设备网的热源、热力立 道、设备、用户等全要素连接: 3应实现数据互操作与信息集成。

.5智慧供热网络体系宜满足下

1宜支撑多要求数据转发; 2宜提供标识数据采集、标签管理、标识注册、标识解 据处理和标识数据建模等标识管理功能: 3宜实现数据和信息在各要素、各系统间的无缝传输。 3.2.6智慧供热平台体系宜由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和应用 组成。

1基础设施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通过构建数据中心或托管等方式,提供包括服务器、 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 2)应实现对供热数据的大范围、深层次采集和连接,对数 据进行格式统一和语义解析; 3)应实现对供热数据进行数据剔除、压缩、缓存等操作。 2平台服务层应提供完整的部署环境,支持供热应用程序的所有 内容; 3应用服务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能定制满足单一或多用户需求的服务模式; 2)应能针对全网运行、生产经营、分析决策的智能化需求, 构建各类供热PC端和移动端应用解决方案

3.2.7基础设施层宜满足下列规定

3.2.7基础设施层且满定下列规定: 1宜通过边缘计算装置,提供现场设备或传感器数据接入、转 换、数据预处理和边缘分析应用等功能: 2宜在边缘侧进行反馈控制,并提供边缘应用开发所需的资源 调度、运行维护、开发调试等功能。 3.2.8平台服务层宜满足下列规定: 1宜提供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型管理和模型应用创 新功台

1宜通过边缘计算装置,提供现场设备或传感器数据接入、 数据预处理和边缘分析应用等功能: 2宜在边缘侧进行反馈控制,并提供边缘应用并发所需的资 度、运行维护、开发调试等功能

3.2.8平台服务层宜满足下列规定

1宜提供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型管理和模型应用创 新等功能: 2宜面尚海量供热数据提供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可视化 等服务; 3宜融合供热行业机理建模方法和统计分析、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数据科学建模方法,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分析。 3.2.9应用服务层宜提供应用创新、应用二次开发集成等功能。 3.2.10智慧供热安全体系应做到信息安全、功能安全和物理安全,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提高现场设备、智能设备、智能装备、PC、服务器等硬件 可靠性,提高软件功能可靠性,提高数据分析结论可靠性,提高人

身安全可靠性; 2应提高智慧供热系统中信息的保密性,避免有用数据或信息 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对要传送的信息内容采取特殊措施,隐 蔽信息的真实内容; 3应保证智慧供热系统的完整性,保证智慧供热用户、进程或 者硬件组件具有验证所发送信息准确性的功能,并且进程或硬件组 件不会被任何方式改变; 4应提高智慧供热系统的可用性: 1)保障智慧供热系统中的通信双方应能正常建立信道; 2)智慧供热系统使用者应能正常对业务中的信息进行读取、 编辑等操作; 3)智慧供热平台、控制系统、业务系统等应能止常运行。 5应具有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无故障执行指定功能的能 力: 1)硬件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能正确执行要求功能; 2)各类软件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时间区间内应能完成规 定功能; 3)供热数据分析服务在特定业务场景下、一定时间内应能得 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6应能对智慧供热用户个人隐私数据及企业拥有的敏感数据等 提供保护。 3.2.11智慧供热业务体系宜在供热现有的自动化控制设施和信息技 术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 现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实现智能数据处理、智能决策、智能控制三 大核心功能,

3.3智慧供热系统分类及组成

3.3.1智慧供热系统按业务功能划分为行业级、城市级和企业 级别。

智慧供热系统按业务功能划分为行业级、城市级和企业级三个

3.4智慧供热系统的评定

3.4.1企业级智慧供热宜从智能数据处理、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三个 维度进行评定,每个维度分成三个等级。 3.4.2智能数据处理分为数据采集信息化(D1)、数据格式标准化 (D2)、数据处理智能化(D3)三个等级,各等级数据应满足表3.4.2 要求。

表3.4.2 数据分级

3.4.3智能决策分为机理及经验决策(11)、半智能决策(I2)

表3.4.3智能决策分级

3.4.4智能控制分为人工远程控制(C1)、半智能控制(C2)、智 能控制(C3)三个等级,各等级应满足表3.4.4要求。

表3.4.4智能控制分级

3.4.5智慧供热系统宜根据智能数据处理、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三个 维度,分为初级智能(S1)、中级智能(S2)、高级智能(S3)三个 等级。每个等级的具体要求见表3.4.5。

表3.4.5智慧供热层级划分及要求

4智慧供热系统建设要求

4.1.1行业级智慧供热系统应具备与城市级管理平台数据互通互融、 平滑对接的能力,实现对各城市供热管理的监管。 4.1.2城市级智慧供热系统应具备与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对接、数据互 通互融、平滑对接的能力,实现对供热企业的监管。 4.1.3企业级智慧供热系统各层级应能实现层级基本功能,每项基本 功能中实现的具体内容,根据企业需求确定,

4.1.2城市级智慧供热系统应具备与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对接、数据互 通互融、平滑对接的能力,实现对供热企业的监管。 4.1.3企业级智慧供热系统各层级应能实现层级基本功能,每项基本 功能中实现的具体内容,根据企业需求确定。 4.1.4智慧供热系统平台的基础支撑层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应有完善的数据接口,能对平台进行管理,对信息进行配置; 2应能对每一种数据类型的处理能力和方式进行定义,实现系 统数据处理,具备数据显示、分析、存储等功能 4.1.5智慧供热系统的账号管理系统应为用户提供与身份识别和授 权有关的管理服务,应实现用户登录一次即可访问权限范围内的应 用和服务业务。 4.1.6智慧供热系统的信息感知系统应实现对热源、热力站、热网及 热用户的运行参数、设备状态参数的感知。感知设备及控制设备的 设置应满足供热决策、运行调节、运行控制和供热管理的要求。 4.1.7智慧供热系统的数据监控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系统应具备远程信息监视与控制调节等功能; 2应能随时接收各级调度命令信息,并传输实时工况、运行参 数等有关信息; 3应具备远程参数设置、远程数据采集、传送操作控制命令、

4.1.4智慧供热系统平台的基础支撑层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系统应具备远程信息监视与控制调节等功能; 2应能随时接收各级调度命令信息,并传输实时工况、运行参 数等有关信息; 3应具备远程参数设置、远程数据采集、传送操作控制命令、 通信诊断、时钟同步等功能

4.2智慧供热系统功能要求

4.2.1初级智能的智慧供热系统,应具备智能运行和智能管 能。

4.2.2初级智能的智慧供热系统的智能运行子系统应具有下互

1应实现数据采集规范、数据维度齐全; 2应实现对热源、热网、热力站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 处理和储存; 3应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建筑物热力入口及室内系统的运行参 数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 4应具有数据在线辨识供能,有合理的数据清洗方法及保障数 据完整可靠的技术; 5应具有运行监督、运行调度、运行控制和运行评价功能; 6供热运行决策依据机理模型辅助AI模型进行决策,决策模型 和控制模型具备可更新能力: 7设备应能依据自动下发的指令运行,在人工十预条件下,自 动实现远程精准控制。 4.2.3初级智能的智慧供热系统的智能管理,宜包括业务管理、安全 管理、环保及消防管理。 4.2.4中级智能的智慧供热系统,应在4.2.1条的基础上实现下列功 能: 1应在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 进行智能数据处理; 2应实现检测数据在线核查,数据智能化; 3应部分或全部依据机理模型+人工智能模型构建智能决策系 统,决策分析模型应能自动学习,控制模型应能自动更新: 4供热系统及主要设备状态应定期自动诊断: 5计量用户实现热量自动分摊、热费自动计算及用户室温智能 调挖

6智能控制系统应能自动下发指令,在有无人工干预的条件下 均能实现精准控制。 4.2.5高级智能的智慧供热系统,应在4.2.4条的基础上实现下列功 能: 1供热系统主要运行设备、主要控制设备及主要传感器应实现 智能化; 2供热系统及设备应由智能调控系统自动控制,控制模型应具 有自动学习提升能力,应实现精准控制; 3供热系统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诊断,供热设备的一般故障 应在人工干预下实现远程恢复; 4供热运行决策完全依据机理模型+AI模型或AI模型自主决 策,决策模型应具备自学习、自适应、自优化提升的能力: 5企业管理环节高度智能化

4.3数据采集及管理功能

4.3.1数据采集类型及频次宜满足附录C的规定,数据采集应满足下 列规定: 1采集的数据应全面、完整,能满足智能化要求: 2采集数据应实时可靠,数据标识应统一,采集周期应根据功 能需求确定; 3应支持标准数据类型的分类接入; 4应具有数据采集故障处理措施,数据采集中断时应及时报警 或修复;

4.3.2数据平台应具备下列功能

1应具有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无信息孤岛; 2应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应能对数据进行质量校核和清洗; 3应支持数据权限,能设置不同用户的数据访问控制权限: 4应支持实时数据开放和离线数据开放

4.3.3数据库管理应具有下列工

4.3.3数据库管理应具有下列功能: 1应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类型: 2数据库应具有可扩展性; 3应根据提供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对数据库进行维护、更新和 扩展; 4应支持历史数据统计分析: 5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6应具有较高的读写性能; 7应具备压缩算法节省存储空间; 8应具备对一定时序数据及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

4.4智慧供热系统智能决策功能

4.4.1智慧供热系统宜实现对系统可靠性评估、事故(故障)预测及 服警、事故原因(故障)分析、事故(故障)处理方案制定;应能通 过事故发生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方法的自学习,制定出合理的事故 处理方案和维护管理方法。

报警、事故原因(故障)分析、事故(故障)处理方案制定:应能通 过事故发生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方法的自学习,制定出合理的事故 处理方案和维护管理方法。 4.4.2智慧供热系统应能对供热服务全过程的供热服务质量进行监 督,应能对供热服务质量和供热效果进行评价。 4.4.3智慧供热系统的运行应实现下列功能: 1应实现对供热系统运行参数的监督; 2应实现对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3应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控制; 4应能对供热系统运行效果进行评价。 4.4.4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应能实现下列功能: 1应实现对调度期内热源、热力站的供热负荷预测。对有调度 要求的建筑物应实现建筑物的供热负荷预测; 2应制定调度期内热源、热力站的优化运行调节方案,对设置 运行调节设备的建筑物应制定调度期内建筑物的优化运行调节方

4.4.2智慧供热系统应能对供热服务全过程的供热服务质量进行监

案。有长输管网的供热系统,应制定调度期内隔压站、加压泵站等 的优化运行调节方案; 3应制定调度期内热力工况优化方案,给出在保证系统不出现 热力失调情况下的系统运行流量及运行水温: 4应制定调度期内设备及系统运行调度方案;制定锅炉、多热 源热泵、水泵的经济运行调度方案及事故(故障)工况的优化调度 方案。

4.4.5供热系统的运行控制,应能实现下列功能:

1应能根据调度要求和系统特点,分别实现供热首站、隔压站、 热力站、锅炉房等位置的能源转换设备的优化控制;对设置运行调 节设备的建筑物应实现建筑物的优化控制; 2应能根据调度要求和系统特点,分别实现对循环水泵、补给 水泵、中继泵、加压泵、分布泵、混水泵等动力设备的优化控制; 3应能实现从热源系统到热用户室内系统的水力平衡及调节;

4.4.6供热系统的运行评价,应

1应能对换热设备、锅炉、水泵等设备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 2应能对供热系统补水率、输送效率、水力平衡及调节、室内 温度达标率、耗电量、耗热量等指标的运行水平进行评价。

4.5.1智慧供热系统应具有下列

4.5智慧供热系统控制调节功能

1应具备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发布功能; 2应具有支持自动控制设备、模型反馈自优化、模型再学习的 能力; 3应具备应急一键关停功能

4.5.2智慧供热系统宜具有下列

3宜在数学模型支持下,完成对被控设备多种优化控制。 4.5.3调度中心人员可对热力站及有控制要求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 用户的人机接口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完成对单机/多机设备的控制与 调节。

时准确地执行,并将现场的工作状态反馈给智慧供热平台,控制方 式要安全合理。

4.6.1智慧供热系统应能提供热源、热网运行安全报警,宜通过状态 和规则进行设置,实现对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情况的报警。 4.6.2智慧供热系统应通过创建报警服务,对运行的关键测点和设备 工作状态进行报警监视;应能对运行的关键数据输入信号提供可变 的报警限值:应支持多权限

1应能按报警摘要信息、报警发生时间、报警点、报警说明等 报警信息进行列表显示; 2报警信息应按工艺信息名分类显示,报警方式应能灵活设置 3报警信息应能自动及时发布,可进行声光报警; 4应具备报警锁定/解除功能: 5应具备报警信息存储功能,支持多种方式查询,结果可导出

4.7人机接口及日志记录

4.7.1智慧供热系统可通过接口设备完成系统工艺画面监视、打印制 表、设备参数设置及操作控制等人机联系功能。 知仙协声目左工动能

热网系统图应显示热网走向及热力站分布状况等内容:

4.8智慧供热系统监视功能

4.8.1智慧供热系统应能对全网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各级 统应对本级系统内所有工艺测点进行组织和工艺维度的实时 综合管理。

4.8.2智慧供热系统应实现对系统设备运行管理和状态监视。

4.8.4智慧供热系统宜根据功能需求,建设多媒体视频图像监视系统 和大屏幕显示系统,完成对关键的生产过程、工艺现场和设备运行 状态以及其它需要监控场地的监视、录像等。

4.8.5智慧供热系统设备运

1设备运行、备用、检修的累计时间; 2被控设备操作动作次数累计及事故动作次数累计: 3运行参数及经济指标。 4.8.6智慧供热系统状态监视宜具有连续动态地监视外围设备工作 伏态的能力,监视现场自控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通信状态等,并 自动记录监测结果。

4.9.1趋势服务应具有下列功能:

4.9趋势服务和报表服务

4.9.1趋势服务应具有下列功能: 1应支持磁盘文件方式存储历史数据、多类型数据的可视化存 储; 2应支持大空间历史数据存储。 4.9.2趋势服务宜具有下列功能: 1宜对模拟量点和开关量信息进行趋势采样记录; 2宜提供实时趋势和历史趋势显示,支持多组趋势窗口显示。 4.9.3报表服务应具有下列功能: 1应具有对各种文件的处理能力,实现对各类数据、文件归档 对历史数据记录、处理、裁剪、分析和统计,对运行数据和分析结 果进行对比查询; 2应能根据采集的运行数据及分析结果制作各类报表: 3应具有图形、文件、报表导出打印等功能

4.10智慧供热系统通信

4.10.1智慧供热系统内外部各级系统间的通信应符合行业规定的标 准通信方式,通信能力应满足系统的最低要求,各级通信系统应实 现在线监督、诊断、安全机制,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通畅 4.10.2智慧供热平台与各子系统数据通信的内容及格式应标准化、 规范化,应满足实时性、可靠性要求,以确保系统获得所需数据的 有效性。 4.10.3智慧供热平台与外部系统通信时,应结合系统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策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10.4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需要永久停止运营的,运营方应提前 通知服务用户。

4.11 Web 发布

4.11.1智慧供热系统应具有Web功能,支持PC端和移动端用户访 。 4.11.2智慧供热系统应具有身份认证、安全识别功能,为登录用户 差异化分配权限和业务。 1.11.3根据系统建设水平,客户端应可呈现工艺画面、运行数据、 俏息公告等信息,其内容应与服务端保持一致,且不影响系统的动 态性、实时性和交互性。

5智慧供热系统验收和运行维护

5.1 智慧供热系统验收

5.1.1智慧供热系统建成后,应分别对智慧供热系统和智慧供热平台 进行验收,

1硬件设备及附件应满足智慧供热系统调节控制要求; 2热源、热力站及建筑物系统的运行调节控制装置经过单机调 试和分系统联调: 3智慧供热平台经过测评,平台功能满足本规程中基础设施层、 平台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要求及供需双方约定; 4智慧供热系统经过联合调试,试运行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可 靠。 5.1.3智慧供热系统验收,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项自建设合同或项 自计划、供需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与评 审。 5.1.4应依据智慧供热平台的项目开发合同或项目开发计划,对建成 的智慧供热平台的功能性、信息安全性、维护性、易用性、可靠性、 性能效率、可移植性、智能性等特性进行测试和评价。 5.1.5智慧供热平台软件应通过计算机软件测评机构的测评,应有完 整的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 操作说明书等材料。 5.1.6智慧供热系统验收应对智慧供热系统的智能数据处理、智能决 策、智能控制三个维度进行验收应对系统的能力提升水平或节能

、智能控制三个维度进行验收,应对系统的能力提升水平或节 文果进行评价,应有完整的验收报告或评价报告

5.2智慧供热系统运行维护

5.2.1智慧供热系统投运前,应对传感器进行运行核查,经首次运行 核查合格后方可投运。投运后的智慧供热系统应定期对感知设备进 行运行核查,运行核查不合格的传感器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应及时 处理。

.2传感器的运行核查应包括下

1传感器的工作条件; 2传感器的技术性能: 3传感器终端显示数据与现场显示数据的一致性 5.2.3运行调节控制装置运行中,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应对 发现的故障及时处理。 5.2.4供热企业应保障物理设备网完好、调节控制设备功能有效、物 联设备信息传输通畅、智慧供热平台工作正常。 5.2.5供热企业应根据热用户的用热需求,合理组织智慧供热系统运 行。 5.2.6供热企业应热用户要求对室内供暖系统及感知控制设备进行 维修时,应事先向热用户明示维修项目、收费标准、消耗材料等清 单,经热用户签字确认后实施维修。 5.2.7智慧供热系统管理单位,应建立智慧供热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维护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5.2.8智慧供热系统应具有完善的设备和软件系统技术文件档案。档 案和技术资料应齐全、数据可靠,并应由专人保管。 5.2.9传感器应定期检测,检定证书、运行核查报告应保存至传感器 更换5年后。超过保存期的记录应进行审核,经批准后方可销毁处 理。 5.2.10智慧供热系统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维护,应有完整的日常维护 及维修记录。

5.3智慧供热平台运行管理

5.3.1应依据智慧供热平合的运行规程和管理制度,对其在隐私保 泸、使用权限、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5.3.2应健全运行规程、完善业务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并确定与对 接平台相互协作的业务流程与运行机制。 5.3.3应明确运行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处置权、隐私权 等内容: 1数据所有权涉及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数据,应在管理过程中 井行登记确权,宜归属数据采集单位或个人: 2数据使用权由归属单位或个人确定,个人数据经本人授权后 可供政府或企业使用; 3数据管理方应对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可溯源性和安全性负 责,对数据进行存储、备份管理,确保数据保存时间满足智慧供热 系统管理要求; 4数据提供给第三方处置时,应采用数据脱敏处理,涉及单位或 个人的非公并信息,应取得授权后提供: 5单位或个人的隐私数据保护,应符合国家和行业对隐私规定 的要求。 5.3.6运行数据在进行转储、传送、导出等操作时,宜采用数据加密 借施,保护数据安全,防止传输的内容被中间人盗用或篡改。 5.3.7数据管理方应对数据进行存储、备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可 靠性、可溯源性和安全性。数据保存时间,根据工艺特点及供热企 业管理要求确定。企业无明确要求时,数据保存时间宜大于5年

附录A城市级智慧供热监管服务系统分层图

A.0.1城市级智慧供热监管服务系统分层图见图A.0.1。

城市级智慧供热监管服务系统分层

DB22T 2493-2016 家畜标识佩戴管理规范附录B企业级智慧供热系统参考体系架构

.0.1企业级智慧供热系统参考体系架构见图B.0.1

图B.0.1企业级智慧供热系统参考体系架构

C.0.1采集的数据类型及频次见表C.0.1。

附录 C数据采集类型和频次

表C.0.1采集的数据类型及频次

续表C.0.1二网供水压力<=1H<=10Min二网回水压力<=1H<=10Min热力站二网水泵频率<=1H<=10Min换热站面积<=1H<=10Min供水温度<=1 H<=30Min回水温度<=1 H<=30Min流量<=1 H<=30Min建筑物热力热量<=1 H<=30Min入口供水压力<=1 H<=30Min回水压力<=1 H<=30Min阀门开度<=1 H<=30Min室内用户室温<=1 H<=30Min28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 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JR/T 0228-2021 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 定”"或“应按......执行”

黑龙江省城镇智慧供热技术规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