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_5030-2019_内置保温复合墙体技术标准.pdf

DB22-T_5030-2019_内置保温复合墙体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746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2-T_5030-2019_内置保温复合墙体技术标准.pdf

表3.0.5腹筋表面防腐涂层质量要求

7复合墙体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LD/T 71.16-2019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劳动定额 专用电机冲压加工.0.7复合墙体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4.1.1复合墙体在框架结构体系中宜采用目承重复合墙体,在其 它结构体系中宜采用复合剪力墙。 4.1.2复合墙体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A级高度的要求。 4.1.3复合墙体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 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抗震等级按国家现 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确定。 4.1.4复合墙体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外墙、不采暖楼梯间墙、电梯 间墙、分户墙等有保温隔热要求的部位。 4.1.5复合剪力墙属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内力分析和截面设 计时,计算模型及假定除满足本标准相关规定外,其余均按普通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关规定执行。 4.1.6自承重复合墙体应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4.1.7起外围护、填充、隔断、保温作用的自承重复合墙体与结 构主体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自承重复合墙体作为围护墙和隔墙时,应考虑其设置对 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4.1.8自承重复合墙体两侧及复合剪力墙防护层,竖向和横向分布 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钢筋直径不应小于3mm,间 距不应大于100mm。

4.1.6自承重复合墙体应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4.1.7起外围护、填充、隔断、保温作用的自承重复合墙体与结 沟主体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自承重复合墙体作为围护墙和隔墙时,应考虑其设置对 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4.1.8自承重复合墙体两侧及复合剪力墙防护层,竖向和横向分布

4.2建筑设计与结构布置

4.2.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 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 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 采用。

4.2.2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质量、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 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2抗侧力结构沿竖向应均匀变化,避免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4.2.3复合墙体保温层和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吉林省地方节能设计标 准及本标准相关规定确定; 2自承重复合墙体两侧及复合剪力墙防护层,混凝土厚度不 应小于50mm; 3建筑物高度不大于10m且不超过3层的复合剪力墙,结构 层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20mm,并满足墙体稳定要求。 4.2.4复合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当底层墙肢底

4.2.4复合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当底

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4.2.4规定的一、二、三级剪力墙,以及部分 框肢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其他情况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复合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

4.2.5边缘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b)转角墙(L形墙)

4.2.6当复合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或屋

4.2.6当复合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或屋面梁刚接 时,为控制复合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可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 相连的复合剪力墙或普通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并 满足下列要求: 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复合剪力墙时,墙体与梁相 交处按本标准规定设置相应的竖向边缘构件; 2沿梁轴线方向设置扶壁柱时,扶壁柱截面宽度b不应小于 梁宽,截面高度应满足梁钢筋锚固的要求,见图4.2.6,其截面及 配筋应满足计算要求,且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 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

图4.2.6复合剪力墙的扶壁柱截面

当墙内设置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

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配筋通过计算确定,纵向钢筋的 总配筋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规定。

4.2.8连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2.7复合剪力墙的暗梁范围

1连梁计算高度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考虑。一般宜按下列第一 冲计算,当截面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可按第二种高度重新计算, 比时对受力较大连梁应采取加强措施,如增设交义斜筋等: 1)按墙体开大洞口(将洞口开至楼板顶面)考虑,参见图 4.2.8(a); 2)按墙体开实际洞口考虑,参见图4.2.8(b); 2当按第一种连梁高度计算时,连梁的纵筋及箍筋均应满足

计算配筋要求,此时窗台下墙体与边缘构件或相邻墙体的连接, 应满足抗裂要求; 当按第二种连梁高度计算时,楼层梁及窗台下墙体作为整体 连梁考虑并应可靠连接

a) (b) 图4.2.8复合剪力墙的连梁截面示意图

图4.2.8复合剪力墙的连梁截面示意

1)连梁顶面、底面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 且不应小于600mm: 2)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等效于相应抗震等级框架梁端 箍筋加密区构造要求; 3)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 不大于150mm的构造箍筋,其直径同莲梁箍筋直径; 4)连梁两侧沿梁高范围内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 其直径不应小于Φ8,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 不大于2.5的连梁,其两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 小于0.3%。 复合墙体室外侧防护层应设置控制缝,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同一墙面控制缝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2m,竖向间距不宜大 于层高; 2缝宽宜为8mm~12mm,宜为全缝: 3缝内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充,外侧应采用建筑密封胶密 封。

4.3.1复合墙体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严寒和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5018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T450及《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JT149等相关标准规定。 4.3.2复合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不应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当不 能满足该限值时,应对热桥部位或传热系数超过标准规定的部位 进行保温处理。 4.3.3复合墙体热工设计时考虑斜插钢筋及保温板压缩的影响, 保温板导热系数及蓄热系数应乘以修正系数α,α应按表4.3.3采

保温板导热系数及蓄热系数应乘以修正系数α,α应按表4.3.3采 用。复合墙体作为外围护墙体时的热工性能可参见附录A。

表4.3.3保温板导热系数及蓄热系数的修正系数0

4.3.4复合墙体在外墙处设置雨棚、阳台、挑檐等悬挑构件时,悬 挑构件周边均应采用无机保温材料进行处理,无机保温材料的厚度

由计算确定。见图4.3.4。无机保温浆料外侧应设置二布三浆保护 层。

5构造措施5.1一般规定5.1.1复合墙体防护层钢筋焊接网和结构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1.2复合墙体钢筋焊接网的腹筋两端应与结构层和防护层内的钢筋焊接网焊接,焊点的抗剪力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复合剪力墙腹筋与每层受力钢筋均焊接时,可不再另行设置普通剪力墙的拉筋。5.1.3复合剪力墙钢筋焊接网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4钢筋焊接网的最小锚固长度la应符合表5.1.3的规定:表5.1.3复合剪力墙钢筋焊接网最小锚固长度la(mm)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焊接网类型C25C30C35≥C40CRB600H级锚固长度内无横筋40d35d32d30d钢筋焊接网锚固长度内有横筋28d25d22d21dHRB400级钢锚固长度内无横筋40d35d32d30d筋焊接网锚固长度内有横筋28d25d22d21d冷拔低碳钢丝焊接网30d27d25d23d注:1当锚固区内无横筋、焊接网的纵向钢筋净距不小于5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且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d时,表中钢筋的锚固长度可乘以0.8的修正系数,但不应小于本表注2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值:2在任何情况下,锚固区内有横向钢筋的焊接网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锚固区内无横向钢筋时焊接网钢筋的锚固长度,对冷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200mm,对热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250mm;3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mm)。17

2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锚固长度laE除应符合上述有关规定 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lae = 1.15 la 抗震等级 laE = 1.05 la 抗震等级 lae =la

5.1.4复合剪力墙钢筋焊区

1两片焊接网末端之间钢筋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应小 于本标准第5.1.3条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la的1.3倍且不应小于 200mm;在搭接区内每张焊接网片的横向钢筋不少于一根、两网 片最外一根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2当搭接区内两张网片中有一片无横向钢筋或采用热轧带肋 钢筋作为附加绑扎钢筋搭接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本标准第5.1.3 条中关于锚固区内无横筋时规定的la值的1.3倍,且不应小于 200mm; 3抗震搭接长度lE取1.3倍laE。 5.1.5复合剪力墙中的网架板水平向钢筋宜在竖向边缘构件处连 妾,竖向钢筋应在楼、地面或屋面处连接,否则钢筋焊接网的搭 妾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规范》GB50010的规定执行。

5.2.1复合墙体腹筋布置方式分为斜插式腹筋和之字条式腹筋,其

5.2.1复合墙体腹筋布置方式分为斜插式腹筋和之字条式腹筋,其

5.2.1复合墙体腹筋布置方式分为斜插式腹筋和之字条式腹筋,其 构造见图5.2.1。之字条处保温板的缝隙应封堵,可采用聚氨酯泡 沫填缝剂处理。

(a)斜插式腹筋构造

5.2.2复合墙体应满足下列构造要

(b)之字条式腹筋构造

图5.2.1复合墙体腹筋布置示意图

发两定以安求: 1) 防腐涂层伸出保温板长度不应小于5mm: 直径不应小于保温板厚度的1/60且不应小于3mm; 3 直径3mm时数量不应小于100个/m²,直径4mm时数 量不应小于50个/m² 4 分布均匀; 5) 斜插式腹筋与任一方向的夹角不得小于15°; 墙身具体构造措施应按表5.2.2采用

5.2.3复合墙体防护层混凝

5.2.3复合墙体防护层混凝土焊接网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5.2.4自承重复合墙体钢筋与梁、柱的连接,可采用在梁、柱内预 理附加绑扎钢筋,附加绑扎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当采用光 圆钢筋时,端部设180°弯钩,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其与钢 筋焊接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图5.2.4)。

(c)一字型外墙连接 图5.2.4自承重复合墙体钢筋与梁、柱的连接 1一附加绑扎钢筋

5.2.5复合剪力墙结构层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受力钢筋焊接网附加绑扎钢筋

(b)受力钢筋焊接网锚入边缘构件

1一附加绑扎钢筋;2一上层受力钢筋焊接网;3一下层受力钢筋焊接网; 4一基础或地下室剪力墙:5一楼板:6一屋面板

3附加绑扎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焊接网的钢筋直径,间距不应 大于钢筋焊接网钢筋间距的3倍,且不应大于200mm,并应满足 同截面等强度原则,

5.2.6复合墙体预留的穿墙孔 置两端带有止水环的套管。

5.2.6复合墙体预留的穿墙孔

6.1.2复合墙体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完善的技术、质量、

6.2.1熟悉复合墙体特点及混凝土施工工艺,熟悉施工图纸。对首 次参与复合墙体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人员要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并 成绩合格。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技术学习、施工工艺标准、节

点构造处理、现场施工学习等

详图和相关技术规程结合施工缝留设情况,对复合墙体进行拆分。 详细绘制或表述出网架板的规格、尺寸、周边节点特征、数量、 位置等情况,通过订单形式提前与专业生产厂家沟通生产及供货 计划。

踏。网架板应按照使用顺序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场地,搭设临时护 架,并且采用斜立式存放。当存放时间较长时应作好防雨、防 潮、防风的防护措施

采用定制专用塑料卡件,垫块应位于钢筋焊接网十字交叉处,并 应有序排列、均匀分布,其间距不宜大于500mm。并存放在施工 场地,且在吊装设备工作范围之内

6.2.5若结构层混凝土截面大于防护层混凝土截面厚度3倍时,

做成圆台形状。垫块厚度(圆台高度)与该侧混凝土层保持一致( 般宜略小5mm左右)。结构层垫块外表面(圆台上底)直径宜在 50mm~60mm之间;与苯板接触面(圆台下底)直径宜在80 mm~90mm之间。防护层垫块外表面(圆台上底)直径宜在40 mm~50mm之间;与苯板接触面(圆台下底)直径宜在60mm 70mm之间。

架板水平放置在场地中,将模具按要求扣放在网架板上,模具的 豁口与钢丝相吻合,模具与苯板接触紧密,混凝土垫块宜分两次 填加和揭实。一侧混凝土垫块预制完成后水平放置硬化,可适当 浇水养护。至少两天后方可进行另一侧垫块的制作。另一侧垫块

制作完成后硬化亦不少于两天方可开始网架板的安装支模。 6.2.8对于喷射混凝土复合墙体,应做好混凝土的试配及喷射机的 调试检查工作。

6.3.1网架板拼接和吊装前,应对其编号、型号、规格及理件、 预留孔等进行核对。

6.3.1网架板拼接和吊装前,应对其编号、型号、规格及理件、 预留孔等进行核对。 6.3.2网架板安装前须依照设计图纸核对基础或楼面相应的位置 的标高及预留连接(搭接)钢筋、理件等。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 安装:

安装就位后按照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以保证其 稳定。

6.3.4网架板的吊装一般采用逐间封闭式吊装或双间封闭式吊 装。 6.3.5 网架板吊装就位后,采用钢管搭设临时护架,保证墙板的 稳定性。

6.3.6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绑扎钢筋焊网对网 架板进行搭接固定。

6.3.6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绑扎钢筋焊网又

6.3.7网架板安装完成后,保温板拼缝应严密或采用填充

6.4.1复合剪力墙普通钢筋及模板工程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相关规定执行。 6.4.2现浇复合墙体防护层和结构层的混凝土应同时连续浇筑。

6.4.1复合剪力墙普通钢筋及模板工程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时,任一截面处保温层两侧混凝土的浇筑面高差不应天于 400mm。 6.4.3混凝土浇筑时,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5℃;在降雨或降 雪期间,不得露天浇筑混凝土。 6.4.4复合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点宜设置在墙体相交部位的边缘 构件处。 6.4.5复合墙体的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覆盖或涂刷养护剂等养护 措施。 6.4.6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宜大于100mm,应按自下而上顺序喷 射。当墙段较长时,可以冲筋或控制件为界分段进行。 6.4.7防护层混凝土可一次性喷射达到设计厚度,厚度不超过 100mm的结构层混凝土分两次进行喷射。第一次喷射厚度应与该 则焊网基本相同,第二次喷射时,达到设计厚度。 6.4.8混凝土喷射后,应在初凝后终凝之前进行刮抹修平,修平不 得扰动新鲜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6.4.9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立即采取养护措施,养护时间不应少 于14天。当气温低于5℃C时,不宜喷水养护,应采取保水养护。 6.4.10外墙装饰层施工前应对螺栓孔进行封堵;封堵时应先填入 与保温层等厚的保温材料,再用干硬性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将孔洞 填实,并应在外表面涂刷防水涂层

6.5.1复合墙体的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 俏防安全技术规程》GB50720的要求外SJZ 731-1973 光电倍增管系列型谱,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网架板的存放量不宜大于1层的用量,且应远离 火源;

板安装开始后,施工作业面严禁进行电焊等明火作业; 3网架板固定后应及时进行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 6.5.2当出现风速大于8m/s或雨雪天气时,不宜进行网架板的吊 装及安装作业。 6.5.3复合墙体施工应按施工组织设计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6.5.4当工程进行上下交叉作业时,结构施工层下方应采取可靠 的安全防护措施。 6.5.5脚手板上的废弃物应及时清理,不得在窗台、栏杆上放置 施工工具

6.6.1穿墙孔洞应采用加设阻燃套管或防火堵泥等措施对保温板 进行密封。 6.6.2 网架板安装过程中,施工操作面严禁明火作业。 6.6.3 网架板存放现场及施工操作面应准备细砂、灭火器、水源 等消防设施。 6.6.4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的规定。

7.0.1现浇复合墙体子分部工程可划分网架板安装、墙体钢筋、 墙体模板、墙体混凝土浇筑、喷射等分项工程。现浇复合墙体的网 架板安装、墙体钢筋、墙体模板、墙体混凝土浇筑、工程验收,应 按现行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标准》JGJ/T 451的规定执行。 7.0.2对复合墙体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各分项工程验收 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并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 筑节能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的规定。

1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2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3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4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 块、试件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工中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验收 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6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施工功能的重要 分项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7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7.0.4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 行,网架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及现浇混凝土检验批质量验收 记录按现行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标准》 JGJ/T451的规定执行;喷射混凝土检验批质量验收按现行行业标

准《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372的规定执行。 7.0.5墙体保温分项工程应与网架板安装分项工程同时验收。

NY/T 2981-2016 绿色食品 魔芋及其制品50 210 0.400 0.356 2.004 2.226 110 50 120 280 0.394 0.351 2.696 2.918 160 320 0.390 0.348 3.091 3.313 50 220 0.369 0.328 2.096 2.339 120 50 120 290 0.364 0.324 2.788 3.030 160 330 0.361 0.321 3.184 3.426 50 230 0.343 0.304 2.189 2.451 130 50 120 300 0.338 0.301 2.880 3.143 160 340 0.335 0.299 3.276 3.53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