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3821.2-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丘陵山区.pdf

NY/T 3821.2-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丘陵山区.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5663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Y/T 3821.2-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丘陵山区.pdf

包括(但不限于)村庄和养殖场的边界、面积、高程及排水沟道分布,农田沟渠类型、数量、分布及径流 流向等。现场查勘内容见A.3

6.4流域环境承载力分

包括水域纳污能力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其中,水域纳污能力根据GB/T25173规定的方法计算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牧【2018】1号规定的方法计算

NY/T 5295-2015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3821.2—2020

覆盖率较高,消水产流量大; D 村庄污染控制区:一般为生活区域,承载农村生活和少量农业生产功能,居住和养殖高度分散, 人畜混居普遍,并存在养殖专业户(场),污染强度高; 坡耕地水土保持区:一股为6°~25°的坡耕地,承载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的功能,季节性干旱现象 突出、雨季水土流失严重; d 临水生态净化区:一般包含消落带、植被过滤带及外围耕地(包括园地),承载水质生态净化功能: 人地矛盾突出,生态净化能力有待提升

根据各分区功能定位和污染特征,构建分区衔接、多源协同的丘陵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 系.技术路线见图1

图1丘陵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路线

8.1.1应加强林草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

应加强林草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

NY/T 3821. 22020

8.1.2清水除保证流域必需的生活、生产外,宜采用清水通道直接输人河(湖、库),提高清水直接入河 湖、库)率。 8.1.3林草水源涵养区推荐防控技术见附录B

8.4.2消落带应封育管理和保护,可种植耐淹植被,耐淹植被种类的选择可按照LY/T2964的规定。 8.4.3在耕地与消落带或水体交汇处,宜建设植被过滤带,宽度不宜小于3.0m。植被过滤带的植物可 为农作物或具有经济景观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植被过滤带不应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投人品。 3.4.4植被过滤带以外的耕地,宜强化生态田、生态沟塘、生态廊道等建设,丰富生物多样性,实现沟塘 水系连通,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提升生态净化能力。 8.4.5临水生态净化区推荐防控技术见附录E

NY/T3821.22020

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见表A.1。

表A.1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

污染源调查内容见表A.2

表A.2污染源调查内容

现场查斯内容见表A.3。

表A.3现场查勘内容

NY/T 3821. 22020

附录B (资料性) 林草水源涵养区推荐防控技术

C.1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再利用技术

C.3.2户用沼气技术

C.3.2.1人畜粪污等庭院废弃物可利用户用沼气技术处理,根据畜禽最大养殖量、污水产生量和储存时 间设计沼气池容积,50m以下的户用沼气池发酵工艺应符合NY/T90的要求。 C.3.2.2户用沼气池的设计应符合GB/T4750的规定.施工应符合GB/T4752的规定.运行维护应符

合NY/T2451的规定 C.3.2.3户用沼气池沼液、沼渣理化性状要求及施用技术应符合NY/T2065的规定

合NY/T2451的规定

C.4.1规模化养殖场/专业户源头减排技术

规模化养殖场/专业户污水/粪污无害化处理

+..................

氧化塘容积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m); 单位畜禽日粪污产生量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天每头[m"/(d·头): T 储存周期的数值,单位为天(d); N 设计存栏数的数值,单位为头。

V,一氧化塘容积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m"); Y 单位畜禽日粪污产生量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天每头[m"/(d·头); T一储存周期的数值,单位为天(d); N一一设计存栏数的数值,单位为头。 C.4.2.3采用厌氧发酵处理时,宜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CST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UASB)等工艺,配套调节池、厌氧发酵罐、储气设施、沼渣沼液储存池等设施设备。沼气工程相关建设要 求应符合NY/T1222的规定,并防火防爆。沼液应采用防渗、密封设施储存,防止泄露流失,减少氨挥发、 甲烷排放;沼液储存设施应符合NY/T1220.1的规定,沼液储存设施容积应充分考虑沼液产生、利用规律 和安全施用储存时间。 C.4.2.4猪场发酵床技术可按照NY/T3048的规定执行。采用异位发酵床处理时,每头存栏生猪粪污 暂存池容积不小于0.2m²,发酵床建设面积不小于0.2m²,并有防渗防雨功能,配套搅拌设施。冬季温度 较低时,异位发酵床宜增加保温措施

C.4.2.4猪场发酵床技术可按照NY/T3048的规定执行。采用异位发酵床处理时,每头存栏生猪粪污 暂存池容积不小于0.2m²,发酵床建设面积不小于0.2m,并有防渗防雨功能,配套搅拌设施。冬季温度 较低时,异位发酵床宜增加保温措施。

C.4.3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

规模养殖场干清粪或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粪便宜采用堆肥、区肥等方式进行处理。畜禽粪便 NY/T3442的规定

C.5畜禽粪污利用技术

C.5.1畜禽粪便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

C.5.1.1畜禽粪便可用于双孢蘑菇、巴西蘑菇等草腐菌的基质制备。 C.5.1.2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原料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C.5.1.3畜禽粪便应充分晾晒或干燥后粉碎;农作物秸秆宜充分晾晒,长度宜控制在5cm~30cm,秸秆 应充分预湿。 C.5.1.4应根据栽培食用菌种类及畜禽粪便类型,选择适宜配方进行合理配比、充分混匀,混合原料含 水量宜为70%~75%,C/N宜为(28~33):1,pH宜为7.5~8.5。 C.5.1.5应根据食用菌种类、生产条件等确定原料发酵工艺,所有类型畜禽粪便类基质生产均应进行

次发酵,双孢蘑菇、巴西蘑菇和草菇基质生产宜进行二次发酵,有条件的可进行三次发酵。原料发酵应全 面、均匀、彻底 C.5.1.6应根据食用菌种类、生产规模和条件等,配套原料储存、预处理、发酵及辅助生产设施设备。 C.5.2粪污还田利用技术 C.5.2.1应配套足够种植土地面积进行粪污消纳,宜根据施用规律在消纳区域建设防渗、安全的储存设 施。分散养殖宜利用庭院周边的土地就地消纳,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可利用流域内的土地就近就 地消纳。 C.5.2.2无害化处理后的堆肥、肥、沼肥、肥水等进行还田利用时,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牧[2018]1 号合理确定配套农田面积,并按GB/T 46的规定执行。 C.5.2.3沼液肥的技术指标和限量指标应符合NY 2596的规定,可通过吸污车、施肥罐车或管道将 用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沼液川 NY 4的规定执行

C.5.2粪污还田利用技术

D.1坡耕地清洁生产技术

D.1.坡耕地氨磷控源技术

附录D (资料性) 坡耕地水土保持区推荐防控技术

1.1.1根据作物目标产量、土壤基础地力、水环境敏感性,优化氮磷施用量。各种农作物氮磷方 按照NY/T2911规定的方法确定。 1.1.2优先利用农业源和生活源有机物料中的氮磷养分资源,部分替代化肥。 1.1.3氮磷化肥施用量按公式(D.1)计算)

D.1.2 节水减排技术

用水按照灌溉定额量:采用温

D.1.4农药包装废弃物安全回收技术

D.2径流拦蓄与再利用技术

D.2.1径流拦截技术

D.2.1.1.1作物起方向与坡面方向垂直,大田作物高宜为10cm~30cm。 D.2.1.1.2原有顺坡沟垄改为横坡垄作时,应先翻耕,再横坡起垄种植。 D.2.1.1.3在南方多雨且土壤黏重地区,从上向下翻土起,且垄的方向与等高线的比降宜为1%~ 2%。横坡作技术应按照GB/T16453.1中的规定执行

D.2.1.1.1作物起方向与坡面方向垂直,大田作物高宜为10cm~30cm。 D.2.1.1.2原有顺坡沟垄改为横坡垄作时,应先翻耕,再横坡起垄种植, D.2.1.1.3在南方多雨且土壤黏重地区,从上向下翻土起,且垄的方向与等高线的比降宜为1% 2%。横坡垒作技术应按照GB/T16453.1中的规定执行

D.2.1.2等高种植

D.23径流再利用技术

NY/T 3821.2—2020

在坡耕地氮磷流失风险期,宜对径流全部收集,并及时利用该时期的径流进行农田灌溉。雨季 美水池宜处于蓄满状态,确保翌年春季作物的播种和保苗用水。 集水池蓄水宜通过自流方式灌溉下部农田。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 灌和滴灌系统首部应设置筛网式过滤器;也可通过泵站将蓄水输送至山坡坡面用于灌溉。

D.2.4农田排水调蓄再利用技术 化功能。 D.2.4.2塘选址应考虑地形、高程和农田分布,充分利用地势,采用上排下用的方式强化农田径流梯级 利用。塘容积V,按公式(D.3)计算

D.2.4农田排水调蓄再利用技术

YD/T 3104-2016 空中下载(OTA)业务终端测试方法NY/T 3821.22020

E.1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

附录E (资料性) 临水生态净化区推荐防控技术

E.1.1宜对农田系统内的各生态单元(包括田、道路、堤岸等)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空间布局优化配置 提升农田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 E.1.2田宜为土,宽度大于30cm的田宜种植具有经济及显花、密源等其他功能的乡土草本 植物。 E.1.3宽度大于3m的田间道路(包括机耕路)及河道堤岸宜采取生态廊道措施,生态廊道宜采用乔灌 草结合,且冠层交错搭配,植物优选具有 护的乡土品种

TB/T 3536-2018 列控中心测试规范E.2.1植被过滤带包括植被过滤区及出水区等。

E.2.1植被过滤带包括植被过滤区及出水区等。 E.2.2从农田至水体方向,宜依次配置草本、灌木植物、 E.2.3宽度一般以大于3.0m为宜,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E.2.4植被过滤带出水宜采用横沟收集,多点外排。 E.2.5植被过滤带坡度应在25°以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