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526-2016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导则.pdf

Q/GDW 11526-2016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导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5650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1526-2016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导则.pdf

5.3.3微风振动监测

应能测量导、地线的振幅及频率等振动参数

WS/T 517-2016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5.3.4等值覆冰厚度监测

应能进行线路覆泳的定量测量、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值覆冰厚度换算,同时也具备测量导地线综合 荷载、绝缘子串偏斜角、气象参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功能

5.3.5导线舞动监测

应能测量导、地线的舞动幅度、频率等参数,并具备测量相应气象参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 等功能。

5.3.6导线弧垂监测

应能直接测量导线弧垂或对地距离,或采集相关变量(如导线倾角、温度、张力等)并计算得出 线弧垂与对地距离状态量。

5.3.8现场污移度监测

5.3.9杆塔倾斜监测

应能测量杆塔的倾斜角和倾斜度。

应能测量杆塔的倾斜角和倾斜度。

应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和自检、自恢复等功能

Q/GDW115262016

D/GDW115262016

1输电线路在线监测布置应以必要性为前提,科学规划、统筹考虑、优化布点,并依据环境特点、 电线路的重要程度,结合运行经验,合理设计在线监测方案。 2在线监测设计宜以经批准的系统布点规划为基础,分区域设置相应类型,避免重复建设。 3依据风速、覆冰、污移、温度、地形等不同的运行环境和其他特殊条件来设计相应的在线监测方 a 对于气象台站监测盲区,无人区以及人员难以到达、运行巡视和应急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 或其他需要收集综合气象参数的地区,宜开展气象、图像、视频等在线监测 b 对于大跨越输电线路,宜开展气象、微风振动、图像、视频等在线监测,在易舞动区,还应开 展导线舞动监测; 对于中、重冰区,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在典型位置开展等值覆冰厚度监测; d 对于重污区及预测污移程度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宜开展现场污移状态监测: e 对于2、3级舞动区,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输电线路,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在典型 位置开展导线舞动、图像、视频等在线监测: 对于大风区或风偏跳闸事故频发地区,宜开展风偏监测; g 对于微地形、微气象区域,宜开展气象、微风振动、风偏、等值覆冰厚度等在线监测; h 对于采空区、 、沉降区和不良地质区段,宜开展杆塔倾斜监测,也可开展图像(视频)监控; 1 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以及具有重要通航要求、抢修困难的水 J 对于采用耐热等特种导线的输电线路,可开展导线温度、导线弧垂等在线监测 K 对于外力破坏易发等通道内需要进行重点监测的区段,宜开展图像、视频等在线监测 以各类在线监测功能为分类标准的现场布点设计方案,可参照附录B。 4根据输电线路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制定不同水平的在线监测设计方案: a 同一区域或同一通道内,存在不同电压等级线路时,优先安装在高电压等级线路上: b 同一区域或同一通道内,存在同一电压等级不同重要程度的线路时,优先安装重要线路上。 5对于相同地点的不同监测装置所采集到的同一参数进行筛选时,其有效性一般按照监测装置的主 监测参数、设备新旧程度、历史数据印证程度的顺序来认定。 6在同一地点需要监测不同类型的数据时,可以考虑采用集成式在线监测装置,

7监测预警、报警阈值和周期设定原则

7.1应结合工程设计方案和运行监测需求,提出监测预警、报警(以下统称告警)阅值,可参考附录 设定一般在线监测装置的告警阅值。 7.2大风风速等气象监测告警阅值应根据工程的设计风速等气象条件确定。 7.3导线温升监测告警阈值应根据工程中导线最高允许运行温度,结合设计对地距离要求等特性确定 7.4微风振动监测告警阅值应根据工程线路使用导、地线的疲劳特性进行确定。 7.5等值覆冰厚度监测告警阅值应根据工程的设计覆冰厚度(包括验算覆冰厚度)确定。 .6导线弧垂监测告警阈值应根据工程的设计弧垂,结合设计对地或交叉跨越距离确定 .7导线和跳线风偏监测告警阅值应根据工程相应工况下,所使用杆塔的充许风偏角度极值确定。 .8现场污移度监测告警值应根据工程设计绝缘水平充许的盐密值、灰密值等确定。 的倾斜度、倾斜角等确定

Q/GDW115262016

.10在满足准确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在线监测的类型及运行监测需求设定其测量周期,且线路 期可由用户手动调节设置

8.1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技术可采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 8.2数据传输方案应能满足Q/GDW561的相关要求,并从传输带宽、传输距离、通信实时性、可靠性 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以便于不同情况下的通信方式选择。一般在线监测的数据传输方案可 参考附录D。

8.1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技术可采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 3.2数据传输方案应能满足Q/GDW561的相关要求,并从传输带宽、传输距离、通信实时性、可靠性 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以便于不同情况下的通信方式选择。一般在线监测的数据传输方案可 参考附录D。 3.3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可分为线上至塔上信息汇集点、同一铁塔上采集单元至塔上信 息汇集点、铁塔之间采集单元信息汇聚、塔上信息汇集点至检测状态控制中心四类区段,各种区段的数 据传输方式选择如下: a 线上至塔上信息汇集点的数据传输,可采用无线技术,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就近的铁塔信息 汇集点; b) 同一铁塔上的数据传输,可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即离散的、数据量小的信息可通过 无线传输:连续的、数据量大的信息(如视频信息)可以通过光(电)缆直接传送: 邻近铁塔间的数据传输,可采用WIFI、光纤和其它无线技术(如3G、4G等)等传送方式。当 采用光纤传送时,可采用PON或工业以太网设备。邻近铁塔间数据传输采用光纤时,宜避免在 直线塔上开断光纤: 铁塔信息汇集点至监测状态控制中心的数据传输,可采用光纤专网或公网两种方式。新建线路 建设送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宜采用新建光纤将信息送至主站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或PON设 备。 3.4光纤接入点不能设在装有遥泵放大器远程增益单元装置的光通信接续盒处

9.1.1对在线监测装置的供电方案应进行抗干扰和安全保护设计 9.1.2供电方案宜采用太阳能和蓄电池的组合方式;对于安装在导地线上的装置,可考虑采用感应电 源、高能电池等供电;条件允许时,也可考虑采用风光发电和蓄电池组合供电方案。 9.1.3当有特殊要求时,可依靠附近的变电站和市电等供电系统,其电源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交流供 电电源要求

线监测装置供电电源技术

9.2.1太阳能电源系统要求

9.2.1.1太阳能电源系统总体应符合Q/GDW1242的要求。 9.2.1.2太阳能电源系统应具备宽动态、高效率的供电特性。在低负载的环境下能够高效率供电,在 通信设备收发信息时能够短时大容量供电 9.2.1.3太阳能电源系统中的储能蓄电池应选择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电池。应充分考虑电 池容量受温度和使用时间的影响,满足监测装置在当地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要求。 9.2.1.4太阳能电源系统安装在输电线路杆塔上,应控制系统整体功耗,避免部署大容量的电源和电 池系统。

Q/GDW115262016

Q/GDW11526—2016

蓄电池及充放电控制器宜安装在独立的机箱内。

9.2.2太阳能电池组件要求

9.2.2.1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选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 宜选用单晶硅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b) 单块太阳能电池组件尺寸应不超过800mm×700mm; c) 在满足监测装置供电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单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体积; d) 对普通线路单基杆塔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总面积应不超过2.8m。 9.2.2.2功率配置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 电源安装地点的经纬度、海拔等地理位置数据,日照强度、气温及风速等气象数据; b) 负载特性(阻性负载、容性负载、感性负载)、负载平均功耗以及最大功耗、运行时间等: c) 根据负荷用电量进行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容量匹配优化设计; d) 蓄电池深放电后的回充时间; e) 杆塔上的安装条件。

蓄电池选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蓄电池选型应考虑自身充放电特性以及环境温度对蓄电池容量影响特性。应着重考虑浅放电能 力、深放电能力、温度、使用年限等因素,特别需要考虑高温对蓄电池寿命的影响,以及低温 对蓄电池放电容量的影响。应选用适合太阳能供电系统充放电特性的电池; b 蓄电池(组)在连续阴雨天气情况下,配置容量应满足Q/GDW1242的要求; 蓄电池组并联组数一般不宜超过2组; d 当密封铅酸蓄电池应用在海拔2000m以上时,应经蓄电池生产厂商确认

9.2.4供电可靠性要求

供电可靠性应满足以下条件: a) 电源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低于100000h; b) 一般免维护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5年; a 太阳能组件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20年。

0.1.1应满足线路本体设计相关的规程、规范,包括电气间隙、机械强度等要求。 0.1.2不影响正常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及维护工作。 0.1.3避免与标志牌、脚钉、防坠落装置等铁塔辅助设施碰撞。

10.2.1气象监测装置宜安装在杆塔顶部或横担端部。 10.2.2导线温度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导线或杆塔(非接触式)上。 10.2.3微风振动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导、地线疲劳危险点,如防振锤夹头、阻尼线夹头、间隔棒夹头 悬垂线夹出口等处

10.2.1气象监测装置宜安装在杆塔顶部或横担端部。 10.2.2导线温度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导线或杆塔(非接触式)上。 10.2.3微风振动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导、地线疲劳危险点,如防振锤夹头、阻尼线夹头、间隔棒夹头 悬垂线夹出口等处

Q/GDW115262016

10.2.4等值覆冰厚度监测装置宜安装在绝缘子串和导线线夹出口处。 10.2.5导线舞动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导线上,并沿一档导线均匀布置。 10.2.6 导线弧垂监测装置安装位置如下: a 倾角法弧垂监测装置宜安装在档距最下方一相导线悬挂点旁; b) 雷达、激光测距法弧垂监测装置宜安装在最下方一相导线弧垂最大点处: 张力法弧垂监测装置的传感器宜安装在杆塔与绝缘子串之间。 10.2.7 风偏监测装置安装位置如下: a 监测跳线风偏时,宜安装在跳线风偏最大处: b 监测绝缘子风偏时,宜安装在绝缘子串的底端或上端: c) 监测档中相间风偏时,宜安装在需监测的两相导线的档中。 10.2.8 现场污移度监测装置宜安装在杆塔横担上,并靠近某相绝缘子串。 10.2.9 杆塔倾斜监测装置传感器应可靠固定在杆塔顶部,并采取防松、防振措施。。 10.2.10 图像/视频监控装置应按照工程需要确定安装点。 10.2.11 供电电源应根据在线监测装置的位置和杆塔上安装点的结构,确定最优安装位置。对太阳能 装置应充分利用场地条件,按无遮挡原则设计。

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应符合Q/GDW11448的相关要求执行

D/GDW115262016

设计流程图如图A.1所示。

在线监测现场布点参见表B.1

在线监测现场布点参见表B.1

Q/GDW115262011

Q/GDW11526—201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在线监测现场布点参考表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在线监测现场布点参考表

表B.1在线监测现场布点

Q/GDW115262016

在线监测告警阅值设定参见表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在线监测告警阅值设定参考表

表C.1在线监测告警阅设定值

居汇集点至状态监测中心站数据传输方式选择参见表

D/GDW115262016

D/GDW115262016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数据汇集点至状态监测中心站数据传输方式选择

表D.1数据汇集点至状态监测中心站数据传输方式

D/GDW115262016

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

Q/GDW115262016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4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Q/GDW115262016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5年度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5) 4号文)的要求编写。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输电线路状态运行检 修管理,提升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几年,在线监测装置在输电线路的应用数量 大幅增加,由于缺乏统一、完善的设计标准,在设计中,对于在线监测装置采用的类型、技术要求、布 置原则、数据传输、监测预警值的设定以及施工安装、调试等缺少统一、有效的指导原则。制定输电线 路在线监测设计标准,把线路运行阶段的问题提前在设计阶段进行考虑,对于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实 见线路运行状态化,巡检智能化,对于提高线路的运行安全性,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 七。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统一设计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和造价合 理

本标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遵守现有相关法律、条例、标准和导则,并遵循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的编写要求: b 遵循全面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在总结以往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从公司运维检修部门的实际出发,对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的类型、技术要求、布置、通 信、供电、安装及调试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要求,用以规范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 本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规定”,因“规定”词语较弱不适宜做设 计标准的名称,经编写组与专家商定,更名为“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导则”。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在供电方案、数据传输等方面与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242、Q/GDW561等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2015年3月8日,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完成了项目的可研、立项工作。 2015年3月13日,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编制完成《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规定》工作 大纲GJB 6275-2008 潜艇用消声瓦通用规范,并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组织的审查。 2015年4月2日,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编制了收资调研工作纲要,开始进行项目前期的收资调研 工作。 2015年5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向国网北京、河南、浙江电力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司企标《架 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规定》编制工作调研函”,各省公司建设部协同运检部组织相关设计、在 线监测装置制造、安装等单位配合本次调研工作进行调研资料的填报

D/GDW11526201

2015年8月,在整理收资调研资料过程中,发现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目前正在进行在线 监测装置相关标准、规范的修编工作,修编工作将于2015年底完成。为保证设计标准能够与最新的标准、 规范相衔接,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建议本项目完成时间由2015年12月延期至2016年6月,并得到了 国网基建部、科技部的批准。 2015年9月15日,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组织项目负责人与中国力科学研究院有关技术人员在深 圳大厦进行了在线监测技术交流座谈会,就在线监测装置的技术问题和标准修编情况进行了讨论。 2015年11月1920日,在北京集中编制完成《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规定》初稿,并邀请 专家对初稿进行了内部评审。 2016年3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初稿评审会,并邀请专家对初稿进行了评审,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6年3月154月15日,向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省公司、信通公司、中国力科学研究院、设计单位 和产品供应商等相关单位进行了意见征询。共收到有效反馈意见75条,全部进行相应处理。 2016年4月26日,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在北京对《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规 定》(送审稿)进行自验收会。 2016年6月15日,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织专家对《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计技术规 定》(送审稿)进行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意修改后报批。 2016年6月,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4)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7章,由总则、在线监测装置类型及功能要求、在线监测装置布置原则、监测预 警、报警阅值和周期设定原则、数据传输、供电方案设计、安装与调试组成。本标准提出了架空输电线 路在线监测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多年的线路设计和运行经验的总结,给出了在线监测类型及布置原 则,以及在线监测的硬件、软件、通信、性能和安全方面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在线监测的供电方案设计 和安装与调试的要求

本标准第5.2条中,参照Q/GDW1242,选取了11类已经成熟且比较稳定、可靠的在线监测,并且此 1类在线监测都有相应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做技术支撑。关键杆件应变监测、雷电定位等新其他在 线监测装置目前应用较少,技术尚未成熟,也没有相应的标准或规范做技术支撑,本标准暂不选用。 本标准第5.3条中,等值覆冰厚度监测、导线舞动监测、风偏监测都具有气象监测的部分功能,但 其本身均有其他监测无法替代的测量功能,因此本标准建议此几类监测不能合并或取消,应单独描述。 本标准第5.3.1条中,气象监测一般安装在大跨越、微地形、微气象等特殊区域区段,还可安装在 气象台站监测盲区,无人区以及人员难以到达、运行巡视和应急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此类区域均 与当地的气象台站距离较远,气象台站所测量的数据不作为气象监测的参考。 本标准第6.3条中,根据不同的运行环境和其他特殊条件设计方案,因此,本标准将在易舞动区的 大跨越输电线路和在易舞动区的一般输电线路分两段进行描述。 本标准第7章中,明确了提出了各类在线监测装置的监测预警、报警阈值设定原则,并通过附录C 给出了在线监测的告警阅值建议值,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第9.1.1条中,针对输电线路野外现场的特殊环境,推荐供电方案进行抗干扰和安全保护设 计。但考虑到在线监测装置断电后不会影响线路运行的安全,因此本标准不再推荐针对在线监测进行备 用电源的设计

Q/GDW115262016

HJ 747-2015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D/GDW115262016

本标准第9.1.2条中,根据向各运行部门了解的情况来看,太阳能和蓄电池的组合方式已经成熟且 比较稳定、可靠,运行良好,本标准推荐供电方案优先采用太阳能和蓄电池的组合方式。一些风力资源 丰富的地区,也可考虑利用风能供电,即采用风光发电和蓄电池组合。另外,安装在导地线上的装置无 法安装以上类型的电源时,可考虑采用感应电源、高能电池等供电。

本标准第9.1.2条中,根据向各运行部门了解的情况来看,太阳能和蓄电池的组合方式已经成熟且 较稳定、可靠,运行良好,本标准推荐供电方案优先采用太阳能和蓄电池的组合方式。一些风力资源 丰富的地区,也可考虑利用风能供电,即采用风光发电和蓄电池组合。另外,安装在导地线上的装置无 去安装以上类型的电源时,可考虑采用感应电源、高能电池等供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