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247-2020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pdf

SL/T 247-2020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5395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T 247-2020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pdf

g)编写资料整编说明表,包括测验情况、资料整编情况、资料质量评定及遗留问题等。 5.1.2各项目的原始资料应经过初作、一校、二校工序后方可进行整编。考证、定线、数据整理、 综合图表类等均应作齐三道工序。 5.1.3整编过程中,应全面了解测验情况,对资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做到推算方法正确,符 合测站特性。对整编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分析研究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以检验成果的可靠 性、合理性。

a)基本水尺断面迁移时,迁移距离较近且新旧断面水位差很小,可作同一断面资料进行整编, 站名不变;当迁移的距离较远,区间集水面积或水、沙量增减很少,原断面的站名不变,新 断面的站名之后用括号注明断面序号。 b)当新旧断面水位关系良好,则当年水位资料应换算为同一断面整编,可将当年资料较短的换 算成资料较长的断面的水位;如关系不好,按新旧断面分别整编。 c)当流量测验断面迁移时,当年的流量、输沙率、颗粒分析等项目资料,应经资料分析后由复 审单位确定是否分别按新旧断面整编。 d)降水量、蒸发量观测地点有迁移时,如迁移前后的地形、气候条件等基本一致,则当年两处 观测资料可合并为一站整编;观测场迁移较远,应更改站名。 e)站名的变更或调整,其控制指标应按SL742一2017的第6.3.5条、第6.3.6条执行。 f)无论是合并还是分别整编,均应在资料整编说明表中予以说明。 1.5当缺测资料时间较短、次数较少时,应通过邻站或上、下游站资料对照或用其他方法进行分 插补,并应予以说明。

整编。 a)说明资料整编包括:基本资料收集、考证、整理的概述与分析说明。 b)基本资料整编包括:基本站网的各项资料,实验站、小河站及其配套降水量站的各项资料 专用站(包括非水文部门设的站)对基本站网具有补充作用的资料。 c)调查资料整编包括:水量调查资料,暴雨调查资料,洪(枯)水调查资料。 5.2.2说明资料应包括下列几项

b)水位、水文站一览表。 c)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一览表。 d)水位、水文站分布图。 e)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站分布图。 f)水文要素综合图表。 g)测站考证图表: 1)测站说明表,分河道(包括潮水河)站、水库(堰闸)站两种表式。 2)测验河段平面图。 3)水文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 4)水文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 5)陆上(漂浮)水面蒸发场说明表及平面图。 .2.3测站考证资料GB 1886.1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琥珀酸单甘油酯,设站第一年应编制。公历逢五年份应重新编制全部考证图表;公历逢零年份 是否全部编制,可由复审单位确定

5.2.4基本资料整编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位资料整编要求: 1)水位、水文站的水位有独立使用价值的应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 2)洪水期目平均水位不能代表水位变化过程的水位站应编制洪水水位摘录表。 )潮位资料整编要求: 1)沿海岛屿或以潮汐为主的感潮河段的站应编制逐潮高低潮位表、潮位月年统计表。 2)潮汛水位摘录表、逐日最高最低潮位表的编制可由复审单位确定。 3)重要港口、大江大河人海口、沿海岛屿以及受风暴潮影响的站宜编制风暴潮要素摘录表。 )流量资料整编要求: 1)大江大河干流站可靠资料的全部测次,中小河流基本站、大型水库溢洪道、坝下断面、大 型渠道和其他站应编制实测流量成果表。 2)大中河流水文站编制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水库溢洪道、项下断面、大型渠道和其他站可根 据需要编制。 3)堰闸水力因素推求流量的站应编制堰闸流量率定成果表。 4)水力因素、电功率推求流量的站应编制水电(抽水)站流量率定成果表。 5)河道、水库、堰闸站及有需要的渠道站应编制逐日平均流量表。 6)日平均值不能代表水位、流量、含沙量变化过程的河道站应编制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 7)有需要的堰闸站应编制堰闸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 8)水库站应编制水库水文要素摘录表。

a)水位资料整编要求:

d)潮流量资料整编要求:

h)冰凌资料整编要求!

情要系摘录表。 2)实测冰流量成果表、逐日平均冰流量表的编制可由复审单位确定。 降水量资料整编要求: 1)全年或汛期连续4个月观测降水量的站应编制逐日降水量表。 2)四段制及四段制以上观测站(人工、自记)应编制降水量摘录表。 3)采用自记资料整编的站应编制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站网密度较大的地区可选择代表 站编制;按四段制及四段制以上人工观测的,应编制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2)。 水面蒸发量资料整编要求: 1)观测水面蒸发量的站应编制逐日水面蒸发量表,采用不同口径的蒸发器和蒸发池同步观测 的资料,应平行编制。 2)水面蒸发量辅助项目月年统计表的编制由复审单位确定。

周查资料整编宜包括下列

a)水量调查资料整编内容: 1)水量调查说明及成果表。 2)水量调查站(点)一览表(含资料索引)。 3)水文站以上(区间)水量调查成果表。 4)水库(堰闸)来水量(蓄水变量)月年统计表。 b)暴雨调查资料整编内容: 1)暴雨调查说明及成果表。 2)暴雨量等值线图。 c)洪水调查资料整编内容: 1)洪水调查说明及成果表。 2)洪水调查河段平面图。 3)洪水调查河段水面比降图。 4)洪水痕迹调查表。 5)洪水调查实测大断面成果表。 d)暴雨、洪水调查资料整编要求与表格的形式,可由复审单位确定。 6其他资料(包括平原水网资料,专用站资料及气温资料)的整编表式,应由复审单位确定。 .7各类资料的整编表项应保持历年稳定,如有特殊要求需变动的,应予以说明

1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临时曲线法的主要曲线及经单值化处理的单一线,实测点数不少 个的均应计算实测点对关系线的标准差、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误差。 )实测点标准差可按公式(1)或公式(2)计算:

式中S。 实测点标准差,%; Q: 第i实测点的流量(作为单值化处理的单一线中第i次校正流量或校正流量因素,无量 纲),m/s; 第i实测点的流量Q,相应的曲线上的流量(或作为单值化处理的单一线中第i次校正 流量或校正流量因素相应的曲线上的校正流量或校正流量因素,无量纲),m/s:

n一—实测点总数。 b)随机不确定度可按式(3)计算

c)实测点与关系线无明显系统偏离时,系统误差可采用实测点(或校正点)对关系线相对误差 的平均值。 5.3.2流速面积法水位流量关系定线及允许合并定线精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单一曲线法或水力因素法定线时,流速仪法测流定线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水位流量关系定线精度指标表

b)采用临时曲线法定线的精度指标同单一曲线法;采用ADCP测流的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 采用水面浮标法测流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4%;采用比降一面积法测流的水位流量 关系定线精度可参照水力因素法;巡测站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4%。 )受水利工程影响或受测验条件限制的跨国界河流的站,采用表1所列方法整编不能满足精度 指标时,定线精度可适当调整,具体指标可由复审单位根据情况确定。 d)有调水及水量分配、环保、生态需水测验要求的站,当低水定线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 据测验情况采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增加临时曲线等方法进行整编。 e)多条临时曲线相互间最大偏离不超过表2精度指标时,可合并定线。经合并定线后测点对关 系曲线的定线误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2水位流量关系合并定线精度指标表

5.3.3当实测点数不能满足对水位流量关系线的标准差计算要求时,定线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5.3.3当实测点数不能满足对水位流量关系线的标准差计算要求时,定线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关系线点据较密集的站,75%以上流速仪测点偏离曲线的相对误差,中高水不应超过土5% 流速仪法低水和水面浮标法不应超过士10%。 b)关系线点据较散乱的站,75%以上流速仪测点偏离曲线的相对误差,中高水不应超过士8%, 流速仪法低水和水面浮标法不应超过士15%

5.3.4堰闸(潮流)站的定线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堰闸(潮流)站水力因素关系定线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慢站 c)潮流与感潮站的各种相关曲线实测点不应少于30点。 d)巡测站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4%, 5.3.5稳定的悬移质单断沙关系曲线及流量输沙率关系曲线的标准差和随机不确定度可按公式(1) 公式(3)计算,其定线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悬移质泥沙等关系曲线法定线精度指标表

注1:巡测站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 注2:流量与输沙率关系曲线法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

注1:巡测站定线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 注2:流量与输沙率关系曲线法随机不确定度可增大2%。

5.3.6单断沙关系线单线测点不少于10个,应计算实测点对关系线的标准差、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 误差。计算方法应按第5.3.1条的规定进行。 5.3.7单断沙关系不满足实测点对关系线标准差的计算要求时,定线精度应满足关系线75%以上测 点偏离曲线的相对误差,中高沙不应超过士10%,低沙不应超过士15%。 5.3.8稳定的悬移质单断颗关系曲线,应计算实测点对关系线的标准差、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误差 a)实测点标准差可按公式(4)计算:

式中S。一实测点标准差,%; pa:——第i实测点某粒径级实测断面颗粒级配,%; paci——第i实测点某粒径级单样颗粒级配在单断颗关系曲线上查读的断面颗粒级配,%

n一一实测点总数。 b)随机不确定度可按公式(3)计算。 c)系统误差可采用实测点对关系线绝对误差的平均值。 5.3.9悬移质单断颗关系曲线,单一线法定线的随机不确定度及系统误差应分别控制在士18%、士 5%范围内;多线法按单一线的定线要求分别定线,定线精度的随机不确定度指标同单一线法,

.4.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单一曲线,临时曲线的主要曲线及经单值化处理的单一线,且测点在10 个以上者,应做符号检验,适线检验和偏离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进行符号检验时,分别统计测点偏离曲线的正、负号个数(偏离值为零者,作为正、负号测 点各半分配),按公式(5)计算统计量u值,并将其与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表5所得的

式中 统计量; 力 平均相对偏离值; S下 力的标准差; 力的标准差; 测点总数; 力一一测点与关系曲线的相对偏离值。 d)当上述三种检验结果均接受原假设时,应认为定线正确;若三种检验(或其中一种、二种检 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应分析原因,对原定线适当修改,重做检验。

e)显著性水平α值的选用与临界值的确定要求: 1)符号检验,α值采用0.25,临界值按表5确定。 2)适线检验,α值采用0.05~0.10,临界值按表5确定。 3)偏离数值检验,α值采用0.10~0.20,临界值按表6确定。 5.4.2实施流量、输沙率、断颗间测的资料,且校测次数大于5次的,在判断原定曲线能否继续使 用,或判断相邻年份、相邻时段是否分别定线时,均应进行t(学生氏)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注:表中k为自由度,对于偏离数值检验,取k=n一1(n为测点总数);对于t(学生氏)检验,取k=n;十n 一2(n1,n2分别为第一、第二组测点总数)。

式中 玩订里: 31 第一组测点(用于校测检验时为原用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流量测点)对关系曲线的 相对偏离值; 2i 第二组测点(用于校测检验时为校测的流量测点)对上述同一关系曲线的相对偏离值; 、2 第一组、第二组平均相对偏离值; 从1、从 第一组、第二组样本总体均值; n1、n2 第一组、第二组测点总数; S 第一组、第二组测点综合标准差; 两组样本均值差的绝对值(d=11一工21); d 两组样本的总体均值差的绝对值(μd=1μ1一μ21); Sd一 样本均值差的标准差。 b)t(学生氏)检验,α值采用0.05,临界值按表6确定。

c)采用最小二乘法定线者,公式(9)、公式(10)中的,可作零处理。在假设两组总体均值 相等,即μ二μ?时,则公式(9)可变为公式(11):

d ,2 Sd $/1/n+1/n2

6.1测站考证资料整编

a)测验河段顺直长度及距弯道距离。 b)高中水控制条件。 c)河床组成、冲淤、河岸塌及河道开挖治理情况;高水分流、漫滩和枯水期浅滩、沙洲出现 情况。 d)附近有无支流汇人及引排水工程;上下游附近固定或临时性阻水建筑物;感潮河段的潮汐影 响程度。 )工矿废水排人等

a)测站迁移或测验断面、测验河段有较大改变者。 b)测站特性受断面上下游水利工程和其他人类活动影响有较大变化者。 c)基本水尺断面或中高水测流断面迁移,超出原来刊印的图幅范围者。 d)引据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基面或测验设施有重大变动者。 e)测站性质改变,如水位站改为水文站者。 f)水文站以上(区间)水利工程有较大变动者。 g)水文站以上集水区界限有较大变动者。 h)陆上(漂浮)水面蒸发场迁移或仪器、场地有较大变动者。 6.1.4对断面及主要测验设施布设情况应进行考证,并符合下列要求: a)查清基本水尺断面、测流断面和比降水尺断面的布设情况和相对位置。如某断面迁移,应查 清其迁移的时间、原因、距离及方位等。 b)查清主要测验设施建成年月及使用、更新、改建情况等。 5.1.5基面和水准点考证应符合下列要求: a)查清本站采用的冻结基面(或测站基面,下同)与绝对基面(或假定基面)表示高程之间的 换算关系。如果因水准网复测、平差或变换绝对基面,使引据水准点高程数值变动时,则本 站水准点的绝对高程和冻结基面与绝对基面间的高差做相应的改变,而水准点用冻结基面表 示的高程仍保持不变。 b)查清各水准点本身有无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使高程数值发生变动。如果某水准点发生上 升或下沉变动时,则其用冻结基面和绝对基面表示的高程均作相应的改变。考证时,根据水 准点校测记录,分析判明变动的原因与时间,以确定各个时期的正确高程数值。 5.1.6水库、堰闸站应对水库或堰闸工程指标进行考证。

6.1.7对测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应进行考证,并查清其分布及

2水位资料整编 2.1水位资料整编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考证水尺零点高程。 b)绘制逐时或逐日平均水位过程线。 c)数据整理。 d)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水位站可编制洪水水位摘录表。 e)单站合理性检查。 f)编制水位资料整编说明表。 2.2当水准点高程变动、水准测量错误、水尺被撞或冰冻上拔等引起水尺零点高程变动时,应对 尺零点高程进行考证。考证时,应对本年接测和校测的各次水尺零点高程记录作全面了解,列表比 交,进行检查。如有变动,应分析变动的原因、情况和时间,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时段采用的水尺零 高程及改正方法与数值。 2.3当出现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短时间水位缺测或观测错误时,应对观测水位进行改正或插补, 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确定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的原因和时间后,可根据变动形式进行水位改正。 b)水位插补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下列方法: 1)直线插补法:当缺测期间水位变化平缓,或虽变化较大,但与缺测前后水位涨落趋势 致时,可用缺测时段两端的观测值按时间比例内插求得。 2)过程线插补法:当缺测期间水位有起伏变化,如上(或下)游站区间径流增减不多、冲 淤变化不大、水位过程线文大致相似时,可参照上(或下)游站水位的起伏变化勾绘本 站过程线进行插补。洪峰起涨点水位缺测,可根据起涨点前后水位的落、涨趋势勾绘过 程线插补。 3)相关插补法:当缺测期间的水位变化较大,或不具备上述两种插补方法的条件,且本站 与相邻站的水位之间有密切关系时,可用此法插补。相关曲线可用同时水位或相应水位 点绘。如当年资料不足,可借用往年水位过程相似时期的资料。 2.4当采用自动监测资料进行水位整编时,可进行精简。当水位过程呈锯齿状时,宜采用中心线 滑方法进行处理;当水位过程平缓时,可采用摘录的方式进行处理;受水利工程影响,水位变化较 时,宜以水位变化斜率作为控制指标,按指标进行精简,并符合下列要求: a)处理后的水位变化过程完整。 b)经处理以后计算的日平均水位与采用所有数据计算的日平均水位相差不宜超过2cm。 c)有流量资料整编的测站,处理后的水位变化过程应满足推求流量的要求。 注:当相邻已摘点间未摘录点中的最大的△h未超过设定的值,把点(t。,2。)到点(t,2.)视为一直线,否 则就摘录这个△h最大的点,如此循环3~4次即可。△h可以根据测站特性和要求变动设置。 2.5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一日内水位变化平稳,只观测一次水位时,该次水位值即可作为当日的日平均水位。 b)一日内观测一次以上水位者,可采用算术平均法或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 c)当采用算术平均法或其他方法与面积包围法计算的结果相差超过2cm时,应采用面积包围法 计算成果。 d)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图1)可按公式(12)计算:

6.2.1水位资料整编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考证水尺零点高程。 b)绘制逐时或逐日平均水位过程线。 c)数据整理。 d)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水位站可编制洪水水位摘录表。 e)单站合理性检查。 f)编制水位资料整编说明表

:2.2当水准点高程变动、水准测量错误、水尺被谨或你东上拨等亏起水尺令点高程变动日 水尺零点高程进行考证。考证时,应对本年接测和校测的各次水尺零点高程记录作全面了解, 较,进行检查。如有变动,应分析变动的原因、情况和时间,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时段采用白 点高程及改正方法与数值。

6.2.5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

a)一日内水位变化平稳,只观测一次水位时,该次水位值即可作为当日的日平均水位。 b)一日内观测一次以上水位者,可采用算术平均法或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 c)当采用算术平均法或其他方法与面积包围法计算的结果相差超过2cm时,应采用面利 计算成果。 d)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图1)可按公式(12)计算:

中 t一 相似潮的涨(落)潮历时,h; t一一需要插补潮的涨(落)潮历时,h 相似潮的第i段历时,h; t一一需要插补潮的第i段历时,h; △Z一相似潮的涨(落)潮潮差,m; △Z'—一需要插补潮的涨(落)潮潮差,m; △Z:相似潮的第i段潮位涨(落)差,m; △Z一一需要插补潮的第i段潮位涨(落)差,m。 b)高(低)潮位插补可选用下列方法: 1)高(低)潮位相关插补法:因故缺测高潮位或低潮位及出现时分,而本站与邻站(或上 下游站)的相应高(低)潮位及其出现时分有密切相关关系时,可根据两站同时期(包 括缺测前、后一段时期及与缺测的潮期相隔半月或一月的时期内)的实测资料,分别点 绘相应的高潮位、低潮位及其出现时分相关曲线,采用高(低)潮位相关插补法插补缺 测的数值。 2)高(低)潮位直接插补法:如果只有个别高潮位或低潮位及其出现时分缺测时,可直接 根据缺测前后的本站各潮期高、低潮位及其出现时分的变化规律,并参照与缺测的高 (低)潮相隔半月的时期内各次高、低潮位及其出现时分的变化趋势,插补缺测的个别高 (低)潮位及其出现时分。 3)历史相似过程插补法:因故缺测高潮位或低潮位及出现时分,而本站与邻站(或上下游 站)的潮位过程所受主要影响因素相同时,可采用邻站和本站历史资料,由本站缺测时 段的邻站资料对应寻找邻站历史上与该时段的潮位过程近似的潮位过程,确定历史过程 近似时段,用该时段本站的历史过程资料,参照邻站相似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插补。 3.3高、低潮和对应潮及潮汐要素计算时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一次潮期内潮位出现“双峰(谷)”或“三峰(谷)”时(在涨落过程中有小的起伏不 计),峰、谷的选取应先经过分析,参照前后涨落潮历时及比照上下游潮位,选择出现时分较 合理的高潮或低潮潮位填人潮位栏内。若另一个峰或谷为月最高或最低时,应在附注栏内注 明高度及时分;如为年最高或最低时,并应在月年统计表附注栏内注明。在无法判断时,采 用较高峰或较低谷的潮位及时分填写;若两峰或谷的高度相等时,以先出现的峰或谷为准。 b)当高潮或低潮发生平潮现象,出现时间应以平潮开始和终了的平均时间为准。平潮持续时间 超过30min的,应根据前后潮历时分析决定,或参考下游站相应潮位、潮时分析决定。 c)因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使各次高低潮的出现时间有超前或落后现象时,仍以实测为准。 宜编制潮变化记录表,必要时在附注栏内说明原因。 d)在河口地区,当高潮或低潮不明显时,可根据潮差大小来确定是否挑选高、低潮,如潮差小 于0.02m,可以不挑选高、低潮,即作为失潮处理。失潮期间,宜参考相邻站或前后日的潮 时填人潮位和对应时间。 e)当本年1月1日首先出现高潮,则原始数据应将上年12月31日最后一组低潮录人,计算涨 潮潮差;如本年12月31日最后出现的是高潮,则原始数据应将次年1月1日第一组低潮录 人,计算落潮潮差。 3.4单站资料的合理性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用潮位过程线检查:根据潮位变化的连续性,采用潮位过程线检查有无突涨突落等不合理 现象。 b)检查潮汐涨落的周期性:根据日、月、年中潮汐涨落的周期性进行检查,其主要变化特征 股纤合下特店

Y=b.+b,X+b,X²+..+b.X"

Q=a.+aZ.+a.Z++a.Z

则时,间测期间可采用上一年度或历年综合关系曲线进行整编, 5.4.6对于测站控制条件和河床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稳定,但在局部时段内存在变化或受结冰影响的 测站,可采用临时曲线法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临时曲线法时,要求测次较多,能控制变化过程的转折点。 b)分析确定相对稳定时段和关系点分组,按定单一曲线的要求,分别定出各稳定时段的水位流 量关系曲线。 c)两相邻曲线间的过渡线,应根据过渡时段的水位变化和关系点的分布情况,可分别采用自然 过渡、连时序过渡、内插曲线过渡等方法绘制。 d)使用时段长的曲线采用描值法或拟合曲线法计算流量;过渡曲线采用描值法或直接查读流量。 6.4.7对于受经常性冲淤、受水草生长影响或结冰影响的测站,可采用改正水位法定线推流,并应 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改正水位法时,要求流量测次足够多、分布均匀,流量精度较高且能控制流量变化转 折点。 b)点绘水位流量关系,绘制一条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即标准曲线。 c)计算水位改正数,各测点与标准曲线的纵差,即水位改正数。测点在标准曲线上方者,水位 改正数为负值,反之为正值。 d)以水位改正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参照水位趋势线或其他图表,点绘水位改正数过 程线。 e)观测水位加相应时间的水位改正数得出改正水位,再以改正后水位采用6.4.4规定的方法查 算流量。 6.4.8对于结冰期无冰塞、冰坝垂水现象或受水草生长影响的测站,可采用改正系数法定线推流,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改正系数法时,要求流量测次足够多、分布均匀,流量精度较高且能控制流量变化转 折点。 b)以畅流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作为标准曲线,若畅流期水位流量为非单一曲线时,根据测站具 体情况确定一条标准曲线。 c)以实测流量除以同水位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流量,计算改正系数。 d)以改正系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参照水位、气温、冰情等因素的变化趋势,点绘改正 系数过程线。 e)采用6.4.4规定的方法查算初步流量,乘以相应时间的改正系数,即为所求流量。 5.4.9对于受结冰如冰塞、冰坝及其他因素影响,造成水位突然高的测站,可采用切割水位法定 线推流。定线推流可采用下列方法: a)以畅流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参照上游不受影响的邻近站的水位过程线或用其

a)以畅流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参照上游不受影响的邻近站的水

SL/T2472020

他方法,切割雍高的水位部分,使其恢复为正常水位。 b)以切割后的水位,采用6.4.4规定的方法查算流量。 6.4.10对于受变动回水影响,且断面基本稳定的测站,可采用等落差法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a)采用等落差法时,用上、下水尺断面间的落差计算的比降应能代表基本水尺断面处的水面比 降;各级水位、各种落差情况下,测点较多并均匀分布。 b)假定同水位不同落差的流量满足公式(19)

Q,/Q2=f(AZ,/△Z)=(AZ,/AZ2)P

式中Q1、Q2同水位不同落差的流量,m/s; △Z1、△Z2与Q1、Q2相应的落差,m; Q/Q2同水位流量比; △Z,/△Z同水位落差比; β指数。 c)计算各实测点的落差值,按落差值的大小排队。根据落差变幅和测点分布,划分等落差点组, 每组落差的均值代表该组的等落差,分别定出各组测点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按照次序 编号。 d)根据落差确定推流曲线线号,由水位在相应的曲线上推算流量;当落差值在相邻曲线落差值 之间时,在两条曲线间内插推流。 6.4.11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测站,可采用定落差法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验河段均匀顺直,河底较平坦,稳定流时的水面比降接近河槽底坡

Qm/Q.=f(AZm/△Z.)

式中Qm一实测流量,m/s; Q。一定落差流量,m/s; ^Zm与实测流量相应的落差,m; △Z。一定落差,m。 c)初步绘制水位与定落差流量关系曲线:选取实测落差中的较大者为定落差值,按公式(21) 计算各测次的校正流量Q.的初值,用单 曲线定线方法初步定出Z~Q.关系曲线。

Q./Q. =(AZ./AZ.)

d)绘制Qm/Q。~(△Zm/△Z。)关系曲线:以各次测流水位Z在Z~Q。关系曲线上查得相应的 Q。,计算流量比Qm/Q。;绘制Qm/Q。~(△Zm/△Z。)关系曲线,曲线应通过坐标 (1,1)点。 e)检验Z~Q。关系曲线:以各次△Zm/△Z。值在关系曲线上查得相应的Qm/Q。值,去除实测流 量Q得相应的Q。,如果Q。与Z~Q。关系曲线的偏差符合定单一曲线的要求,则认为原定 Z~Q。曲线合格。否则,应根据Q。对原定曲线进行修正。 f)根据落差参证站的水位与基本水尺水位计算实测落差△Zm,计算落差比△Zm/△Z。,推得流量 比;再用水位推得定落差流量,两者乘积即为所求流量。 6.4.12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测站,可采用落差指数法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验河段宜顺直,河槽宜基本稳定,且落差应具有代表性。 b)假定同水位不同落差的流量符合公式(22):

式中 Q.、Q,同水位不同落差的流量,m/s:

式中 Q、Q,同水位不同落差的流量,m /s:

Q/(AZ)=Q2/(△Z)=9

SL/T 2472020

△Z、△Z2与Q、Q相应的落差,m; β落差指数; Q一流量与落差β次方之比(或称校正流量因数)。 c)优选落差指数β值:β的变化范围为0.2~0.8,在此区间内可采用试错法或优选法,以定出 的Z~q关系曲线,通过适线检验、符号检验、反曲检查且不确定度最小时的β为最优β值。 d)确度Z~9关系曲线:根据优选的β值所定的Z~9关系曲线,定线精度符合单一曲线的定线 要求,即为推求流量采用的曲线。 e)根据落差参证站的水位过程计算的落差△Z和优选的β值,用本站水位推得q值,与相应的 人之的乘和即为推求的流量

6.4.13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测站,可采用校正因数法定线推流GB/T 38210-2019 地名 术语,并

a)水位流量关系宜呈单式绳套,对复式绳套分割后分别进行校正。 b)假定同水位不同涨落率的流量符合公式(23):

Qm/Q。=/1+(1/us。)(z/t)

2~Q。关系曲线的偏差符合定单一曲线的要求,则认为原定的之~Q。关系曲线合格。否则, 应根据Q。对原定曲线进行修正。 f)根据水位过程计算涨落率△/△t,再由水位推得Q。和二 S 求流量。 4.14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测站,当测验河段基本稳定,且下游不受变动回水影响时,可运用抵偿河 法原理,采用上游站水位法或本站水位后移法进行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上游站水位法: 1)用试错法确定上游适当地点的水位与本站断面流量的关系,采用单一曲线法定线。 2)用上游站水位,依关系曲线计算流量。 b)采用本站水位后移法: 1)在一个抵偿河长内,中断面的水位和河段槽蓄量及下断面流量之间呈单值关系。 2)确定后移时间初值:通过实测的水位流量关系点据中涨落率为0的点初定一条稳定的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涨落率较大的测点,分别求出各测点距初定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的水位纵差,除以相应测点的涨落率,求其平均时间,作为后移时段的初 始值。

1)用试错法确定上游适当地点的水位与本站断面流量的关系,采用单一曲线法定线。 2)用上游站水位,依关系曲线计算流量。 b)采用本站水位后移法: 1)在一个抵偿河长内,中断面的水位和河段槽蓄量及下断面流量之间呈单值关系。 2)确定后移时间初值:通过实测的水位流量关系点据中涨落率为0的点初定一条稳定的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涨落率较大的测点,分别求出各测点距初定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的水位纵差,除以相应测点的涨落率,求其平均时间,作为后移时段的初 始值。

3)试错法确定之~Q关系曲线:给定各种不同的后移时段NY/T 2869-2015 姜贮运技术规范,以测流平均时间后移一个时段后 的水位与实测流量建立关系,以满足单一曲线定线要求且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不确定度最 小者为最优。若各级水位的后移时段不是常数,应按水位级分别确定。 4)以某瞬时后移一个最优时段后的水位,在之~Q关系曲线上推算出的流量,即为该瞬时流量。 受洪水涨落、变动回水、部分断面冲淤影响的测站,可采用综合落差指数法定线推流,并符

(25) (26) (27) (28)

Q=kq(K2AZ.)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