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764-2014 机械式停车设备维修保养安全技术规范.pdf

DB51/T 1764-2014 机械式停车设备维修保养安全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4780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51/T 1764-2014 机械式停车设备维修保养安全技术规范.pdf

DB51/T 17642014

A.2.2.10转向装置固定可靠、转动灵活、润滑良好、定位准确。 A.2.2.11电机座连接牢固,无异常变形。 A.2.2.12电机运转正常,无异常响声或过热等现象。 A.2.2.13横移框连接牢固,运行无明显扭曲变形。 A.2.2.14传动轮与导轨(轨道)接触良好,无打滑、卡阻、脱轨等现象。 A.2.2.15联轴器的螺栓不得有松动、缺损;联轴器的键应配合紧密,不得松动;齿轮联轴器和十 字滑块联轴器要定期润滑。 A.2.2.16载车板整体平整、运行平稳、制动可靠、定位准确。相邻载车板应保持平行,运行速度 一 一致,无相互碰撞现象。 A.2.2.17制动摩擦垫片应有自补偿能力,磨损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A.2.2.18制动轮的制动摩擦面应无油污、裂纹、妨碍制动性能的缺陷。制动器底座连接牢固,制 动弹簧无塑性变形。

A.2.3安全防护装置及要求

NY/T 2370-2013 户用生物质炊事炉具性能试验方法A.2.3.1紧急停止开关

紧急停止开关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切断动力回路总电源,使停车设备立即停止运转,但不 刃断电源插座、照明、通风、消防和警报的电源。紧急停止开关的复位应是非自动复位,复位不得触 或重新启动任何危险状况。 A.2.3.2防止超限运行装置 升降限位开关出现故障时,防止超限运行装置应使设备停止工作。 A.2.3.3汽车长、宽、高限制装置 超过适停汽车尺寸时,设备不得动作并应报警。 A.2.3.4阻车装置 汽车车轮停止的位置处应设置阻车装置,其高度不应低于25mm且应无永久变形。 A.2.3.5人车误入检测装置 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有其他汽车或人员进入时,应使设备立即停止运行。 A.2.3.6汽车位置的检测装置 汽车未停在搬运器或载车板上的正确位置时,设备应不能运行, 服 A.2.3.7 出入口门(栅栏门)联锁保护装置 搬运器没有停放到准确位置时,车位出入口门等应不能开启,若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搬运器应不能 A.2.3.8自动门防夹装置 防来装置应动作安全可靠

急停止开关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切断动力回路总电源,使停车设备立即停止运转,但 新电源插座、照明、通风、消防和警报的电源。紧急停止开关的复位应是非自动复位,复位不得 重新启动任何危险状况

A.2.3.2防止超限运行装置

A.2.3.4阻车装置

A. 2.3.5人车误入检测装置

A.2.3.9防重叠直动检测装置

A.2.3.10防坠落装置

A.2.3.11警示装置

停车设备运转时,警示装置应起作用

停车设备运转时,警示装置应起作用

A.2.3.12轨道端部止挡装置

DB51/T 17642014

水平运行轨道端部工 A.2.3.13缓冲器 缓冲器应完好无损坏,安全可靠,

运行轨道端部止挡装置应能承受运行机构在额定工况下运行产生的冲击,应无永久变形或缺

A.2.3.13 缓冲器

A.2.3.14松绳(链)检测装置或载车板倾斜检

载车板(搬运器)运动过程中发生松绳(链)情况或载车板倾斜时,应能使设备立即停止运行。

A. 2. 3. 15 安全钳

搬运器运行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时,甚至在悬挂装置断裂的情况下,安全钳应能夹紧导轨使装 有额定载荷的搬运器制动停止并保持静止状态

A.2.3.16限速器

A.2. 3. 17紧急联络装置

A.2.3.19控制联锁功能

停车设备的汽车存取可由几个控制点分别独立控制时,这些控制点应相互联锁,以使得仅能从 的控制点操作。

A.2.3.20超载限制器

实际载荷超过额定载荷的95%时, 超载限制器应发出报警信号;超过额定载荷的100%~110%时,超 成限制器起作用,此时应自动切断起升结构电源

A.2.3.21载车板锁定装置

意外情况下,应能防止载车板从停车位中滑出

意外情况下,应能防止载车板从停车位中滑出。

产品铭牌、安全标识、安全防护等设施齐全 布线管路标牌字迹清晰、内容齐全、安装牢

DB51/T 17642014

A.2.4.3设备金属结构表面防护完好

表A.1机械式停车设备保养记录表

具体工作栏目记载维修保养的具体工作, 包括更换零部件。2、此表格为推荐表格,各保养单位具体制定 小上然要求内

格内容不应少于上述要求内

DB51/T 17642014

B.1.1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时,应更换。 B.1.2主要受力构件发生腐蚀时,应进行检查和测量。当主要受力构件端面腐蚀达设计厚度的10%时, 如不能修复,应更换。 B.1.3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纹时,应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阻止措施,同时应施用构件加强措 施或改变其应力分布,或更换。 B.1.4主要受力构件产生塑性变形使工作机构不能正常运行时,如不能修复,应更换。 B.1.5维修更换的零部件的性能、材质应不低于原零部件。 B.1.6结构件需焊接时,所用的材质、焊条等应符合原结构件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B.1.7设备在运行状态时,不得进行维修。

B. 2. 1 金属结构

B.2.1.1钢结构及导轨(轨道)

B.2.1.1.1焊缝有欠焊、脱焊、开裂等焊接缺陷时,应及时采取补焊及重新焊接措施。新焊缝高度不 得低于原焊缝高度: B.2.1.1.2对于变形的承重梁及连接件,应及时校正,消除变形。当变形严重不能通过校正复原时, 应及时更换; B.2.1.1.3对于因原设计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严重变形或损坏的梁或连接件,应重新进行结构设计及 改造; B.2.1.1.4导轨(轨道)接头脱焊,应及时补焊,并打磨平整; 3.2.1.1.5变形的导轨(轨道)应及时校正、复原。磨损严重、踏面凹凸不平的导轨(轨道),应及时 更换原规格的导轨(轨道),且水平度(或垂直度)和平行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B.2. 1.2载车板

B.2.1.3载车板踏面扭曲变形,应及时校平,确保车辆停泊安全; B.2.1.4边梁扭曲、开焊,应及时校正、补焊或更换;浪板涂层脱落、生锈,应及时除锈、修复涂层, 踏面塌陷的浪板应及时更换; B.2.1.5引导板塌陷、弯曲、扭曲,应及时更换; B.2.1.6存取车摩擦板变形,应及时校平或更换; B.2.1.7当阻车装置变形、磨损及老化影响泊车安全时,应进行校正或更换; B.2.1.7.1滚轮踏面磨损,高低误差超过1.5mm,或踏面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15%,应及时更换; B.2.1.7.2主动滚轮运转卡滞及键槽磨损变形,应及时更换;从动滚轮不能正常转动,应及时更换滚 轮轴承或滚轮部件。

DB51/T 17642014

B. 2. 1.8搬运台车

B.2.1.9台车架主梁下挠度超过L/400时(L为梁的长度),应及时校正、加强、修复 B.2.1.10存取车装置轨道板踏面变形、磨损,平面度超过3mm时,应及时校平、修复或更换: B.2.1.11存取车装置滚轮不能正常转动,应及时更换; B.2.1.12台车车轮踏面磨损,高低误差超过1.5mm,或踏面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15%,应及时更换, 车轮不能正常转动,应更换轴承、滚轮、键或传动轴: B.2.1.13摩擦轮压紧弹簧扭曲、变形、失效,应及时更换; B.2.1.14布置在台车架上的载车板轨道的维修见第2.1.1条

B. 2. 1. 15 升降台车

B.2.1.16轿厢表面涂层脱落两处以上或脱落面积大于50mm2,应及时修复,保持表面良好; B.2. 1.17 轿厢水平度调节丝杆出现变形、螺纹磨损时应和紧定螺母同时更换; B.2.1.18 轿厢和升降旋转盘中心的偏差:长边方向应≤2mm,短边方向应≤1mm,超过此数值时应进行 调节,达到要求后用螺栓固定: B.2.1.19旋转盘顶板的倾斜和变形超过1.5mm,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B.2. 1.20 导靴的变形或磨损超过踏面厚度的15%,应及时更换。滚轮若不能正常转动应及时更换; B. 2. 1.21 轿厢导靴与导轨间的间隙:正面间隙≤2.5±1.5mm,侧面间隙≤0.5±0.5mm,超过此数值时, 须及时调整、修复。 B.2.1.22防坠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裂纹; b) 侧向变形的弯曲半径小于板厚的10倍; c 危险断面的总磨损量达名义尺寸的5%,

a) 裂纹; 侧向变形的弯曲半径小于板厚的10倍; C 危险断面的总磨损量达名义尺寸的5% B.2.1.22.1防坠钩拉伸弹簧扭曲、变形、疲劳磨损,应及时更换; B.2.1.22.2布置在台车架上的搬运器轨道的维修见第2.1.1条

B. 2. 1. 23 转向装置

3.2.1.23.1转向盘变形,平面度超过10mm,应校正、加强、修复; B.2.1.23.2运转时卡滞、打滑,应调整或更换相应传动部件,如齿轮、轴承、摩擦轮等。

B. 2. 2 传动系统

B.2.2.1传动系统运转卡滞、打滑或不能转动,应更换变形、磨损严重的相应部件,如轴承、键、轨

等。 息服务平台 B. 2. 2. 2 制动片厚度磨损超过总厚度50%,应及时更换。 B. 2. 2. 3 制动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裂纹; b) 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轮,制动面磨损达原厚度的40%; c) 其他机构的制动轮,制动面磨损达原厚度的50%; d) 轮面凹凸不平度达1.5mm时且不能修理。 B. 2. 2. 4 制动弹簧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裂纹; b) 塑性变形量达到弹簧工作变形量的10%; c) 锈蚀面积达弹簧表面积20%。 B.2.2.5链轮出现裂纹或磨损量达原尺寸的20%时,应及时更换。

B. 2. 2. 2 制动片厚度磨损超过总厚度50%,应及时更换。 B. 2. 2. 3 制动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裂纹; b) 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轮,制动面磨损达原厚度的40%; c) 其他机构的制动轮,制动面磨损达原厚度的50%; d) 轮面凹凸不平度达1.5mm时且不能修理。 B. 2. 2. 4 制动弹簧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裂纹; b) 塑性变形量达到弹簧工作变形量的10%; c) 锈蚀面积达弹簧表面积20%。 B.2.2.5链轮出现裂纹或磨损量达原尺寸的20%时,应及时更换。

B.2.2.6链条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B.2.2.6链条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DB51/T 17642014

b) Y 过盈配合处松动; ) 相对磨损伸长率达到3%。 B.2.2.7 卷简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裂纹; 6) 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 B.2.2.8 滑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裂纹; b) 绳槽径向磨损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 C) 绳槽壁厚磨损量达原壁厚的20%; d) 绳槽不均匀磨损量达3mm; e) 其他损害钢丝绳的缺陷。 B.2.2.9 钢丝绳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扭曲、永久变形; b) 在6d(d为钢丝绳直径)长度范围内有3根钢丝断开或30d长度范围内有6根钢丝断开: C 绳股断裂; d) 由于绳芯损坏引起的钢丝绳直径减小3%(抗扭钢丝绳)或者10%(其他钢丝绳); e 由于外部磨损引起的钢丝绳直径减小7%或更多时。 B.2.2.10车 轴承出现异响应及时更换。 3.2.2.11 轴承座出现变形、裂纹,应及时更换。 同时伊换

B.2.2.9钢丝绳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

b) 在6d(d为钢丝绳直径)长度范围内有3根钢丝断开或30d长度范围内有6根钢丝断开; C 绳股断裂; d) 由于绳芯损坏引起的钢丝绳直径减小3%(抗扭钢丝绳)或者10%(其他钢丝绳); e) 由于外部磨损引起的钢丝绳直径减小7%或更多时。 B.2.2.10轴承出现异响应及时更换。 B.2.2.11 轴承座出现变形、裂纹,应及时更换。 B.2.2.12链条调节丝杆出现变形、裂纹、螺纹磨损时,

B. 2. 2. 13 传动齿轮

使用维护说明书中没有提供传动齿轮报废指标的,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a) 轮齿塑性变形造成齿面的峰谷值高于(或低于)理论齿型轮齿模数的20%; b) 轮齿折断大于等于齿宽的1/5,轮齿裂纹大于等于齿宽的1/8; C) 齿面点蚀(剥落) 1. 齿面点蚀面积达轮齿工作面积的50%或20%以上点蚀坑最大尺寸达0.2模数 i.起升、非平衡变幅机构的20%的点蚀坑深度达0.1模数或其他机构的20%的点蚀坑深度 达0.15模数: ili.齿面剥落的判定准则与齿面点蚀的判定准则相同, d 齿面胶合面积达工作齿面面积的20%且胶合沟痕的深度达0.1模数; e) 起升、非平衡变幅机构齿根两侧磨损量之和达0.1模数;其他机构齿根两侧磨损量之和达0.15 模数。

B.2.2.14联轴器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应更换

a)有裂纹; 齿轮联轴器的齿厚磨损,对起升机构超过原齿厚的15%时,对运行机构超过25%时,或有断齿 时; c)弹性柱销联轴器的弹性圈、齿轮联轴器的密封圈如有损坏、老化。

B.2.3安全防护机构

DB51/T 17642014

B.2.3.1安全钩变形、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B.2.3.2安全钩拉杆弯曲、扭曲应校直或更换。 B.2.3.3定位导向杆变形、磨损应校直或更换。 B.2.3.4导向座导向孔失圆、导向面凹凸不平,应及时更换。 B.2.3.5对重轨道变形、磨损应予修复或更换。 B.2.3.6对重滚轮滚动面磨损,不平度超过1.5mm,应及时更换。

B.2.3.1安全钩变形、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B.2.3.2安全钩拉杆弯曲、扭曲应校直或更换。 B.2.3.3定位导向杆变形、磨损应校直或更换, B.2.3.4导向座导向孔失圆、导向面凹凸不平,应及时更换。 B.2.3.5对重轨道变形、磨损应予修复或更换。 B.2.3.6对重滚轮滚动面磨损,不平度超过1.5mm,应及时更换。

DB51/T 17642014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电气系统维修保养安全技术要求

0.1.2停车设备的接线方式应为AC380V三相五线制,线色符合标准;布线应整齐无松动、无裸露,线 号标记应清晰可见。 0.1.3主隔离开关、主接触器应工作灵敏,触点无粘连、异响现象。 C.1.4变频器应工作正常,其散热风扇工作正常无异响。

C. 2. 1 操作盘

C.2.1.1盘面应整洁,按钮及指示灯无缺损,指示信号或开关正常,无失灵、失控现象,端子压线应 紧固。

C.2.2.1电控柜内应保持清洁,无积水、积尘,至少每季度除尘一次。

C.2.2.1电控柜内应保持清洁,无积水、积尘,至少每季度除尘一次。 C.2.2.2继电器、接触器、开关电源工作正常,端子压线应紧固。 C.2.2.3通电时主控制器的电源灯(POWER)、运行灯(RUN)等指示灯应状态正常。 C.2.2.4相序保护器应有效。 C.2.2.5布线符合要求,各线路、接头整齐,无裸露、松动、破损,保护套完好,线号标记清晰可见。

C.2.3.1牢靠,无松动、错位现象。 C.2.3.2垂直朝上安装的接近开关,应确保无影响正常信号的异物。 0.2.4照明设施应工作正常。

C.2.3.1牢靠,无松动、错位现象。 C.2.3.2垂直朝上安装的接近开关,应确保无影响正常信号的异物 0.2.4照明设施应工作正常。

C.2.3.1牢靠,无松动、错位现象。

DB51/T 17642014

表C.1电气系统维修保养项目表

DB51/T 17642014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液压系统维修保养安全技术要求

D.1.1液压泵表面应保持清洁。 D.1.2固定螺栓应无缺失、松动。 D.1.3应无漏油现象。如有漏油,应更换密封圈或紧固螺栓。 0.1.4应无异响。如系统出现异响,应检查液压泵内是否吸入空气、油过滤网是否堵塞、液压阀是否 打开、液压泵与电动机的联轴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更换液压油及过滤网,调节液压阀,紧固 螺栓等。 D.1.5工作环境温度:理想工作温度范围50°60℃,最高不超过85℃。 D.1.6应无过热现象。如有过热现象,检查液压回油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检查液压油是否正确使用, D.1.7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应在设计工作范围内。

D.2执行元件及控制元件

D.2.1 油缸应无漏油现象。 D.2.2 液压缸应无爬行故障。如出现爬行故障,应检查以下项目: a) 液压缸或管道内不应存有空气。 b) 液压缸内不能形成负压。 c) 密封圈松紧适度。 d) 活塞与活塞杆应保持同轴,同轴度误差在0.04mm以内。 e) 活塞杆两端螺母松紧适度,保持活塞杆处于自然状态。 D.2.3 液压缸应无冲击现象。如出现冲击现象QYAS 0001S-2015 云南褚马氏科技有限公司 速冻鲜花饼,应检查以下项目: 管接头与缸盖处应密封良好。 标准信片 a) b) 排气装置应工作正常。 C) 缓冲装置处应密封良好。 D.2.4 液压缸工作时应无异响。

D.2. 1油缸应无漏油现象

a) 液压缸或管道内不应存有空气。 b) 液压缸内不能形成负压。 c 密封圈松紧适度。 d) 活塞与活塞杆应保持同轴,同轴度误差在0.04mm以内。 e 活塞杆两端螺母松紧适度,保持活塞杆处于自然状态。 0.2.3 液压缸应无冲击现象。如出现冲击现象,应检查以下项目: 标准信息服 a) 管接头与缸盖处应密封良好。 b) 排气装置应工作正常。 ) 缓冲装置处应密封良好。 D.2.4 液压缸工作时应无异响。 0.2.5 液压阀 D.2.5.1 各种阀体应铭牌齐全,洁净无油污,反应灵敏,动作可靠。二 0.2.5.2 安全溢流阀工作压力不得高于满负荷压力值的140%,任何情况下严禁超过满负荷压力值的17 0%。 D.2.5.3破裂阀应保证调校螺栓在适当位置,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模拟动作试验。 D.2.6液压系统的过压保护装置应安全可靠,当工作压力达到额定压力的1.25倍时,应能自动动作, D.2.7内部泄漏造成搬运器沉降,24小时内沉降高度不得超过30mm,否则应修理或更换相关部件。

D.2.5.2安全溢流阀工作压力不得高于满负荷压力值的140%,任何情况下严禁超过满负荷压力值的17 %。 0.2.5.3破裂阀应保证调校螺栓在适当位置,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模拟动作试验。 0.2.6液压系统的过压保护装置应安全可靠,当工作压力达到额定压力的1.25倍时,应能自动动作 D.2.7内部泄漏造成搬运器沉降,24小时内沉降高度不得超过30mm,否则应修理或更换相关部件

GB/T 37968-2019 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检验装置DB51/T 17642014

D.3.1管路系统应无压扁、弯折与破损,软管应无扭结、擦伤或过度弯曲,受损严重应更换。 D.3.2管接头应保持清洁,无漏油现象。 D.3.3油箱或蓄能器应无漏油及受损等现象。 D.3.4按照规范要求及时更换液压油及滤芯。 D.3.5油箱中液压油油量适量,加油时应防止空气进入。 D.3.6液压系统工作时,液压油的最高温升不得影响安全性能。 D.3.7压力表应工作正常,指示清晰可见。

D.3.1管路系统应无压扁、弯折与破损,软管应无扭结、擦伤或过度弯曲,受损严重应更换。 D.3.2管接头应保持清洁,无漏油现象。 D.3.3油箱或蓄能器应无漏油及受损等现象。 D.3.4按照规范要求及时更换液压油及滤芯。 D.3.5油箱中液压油油量适量,加油时应防止空气进入。 D.3.6液压系统工作时,液压油的最高温升不得影响安全性能。 D.3.7压力表应工作正常,指示清晰可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