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343-2020 建筑挡土墙技术规程.pdf

DB21/T 3343-2020 建筑挡土墙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450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1/T 3343-2020 建筑挡土墙技术规程.pdf

1高度超过15m的挡土墙; 2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一级挡土墙; 3米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挡土墙; 4挡土墙潜在破裂区内有对变形严格限制要求的建(构)筑物。 3.0.10挡土墙设计所采用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理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底面上 或桩上作用效应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 我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挡土墙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3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挡墙截面、挡土墙内力、锚杆面积、计算配筋和验算 材料强度时,上部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 我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并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S一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R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一挡土墙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4钢筋混凝土墙身结构抗裂计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 5抗震设计时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组合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3.0.1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挡土墙应进行抗震设计。 3.0.12挡土墙工程应避免深挖高填,对稳定性较差且支护高度较大的场地宜采用分级设置 挡土墙的方案。 3.0.13挖方挡土墙的临时边坡及填方挡土墙基槽开挖应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 3.0.14挖方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应对3倍墙高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 3.0.15对已出现明显变形、发生安全事故及使用条件发生改变的挡土墙工程,应进行使用 性和安全性鉴定,鉴定标准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 3.0.16在既有挡土墙墙顶或墙脚附近新建建(构)筑物时,应避免相互间的不利影响,确 呆既有挡土墙和新建建(构)筑物的安全。 3.0.17挡土墙工程应采取防冻胀措施,可根据场地条件及挡土墙型式选择如下防冻胀措施: 1选择当地易得的、非冻胀性材料回填:

在挡土墙背侧竖向或墙顶地面水平向放置保温材料; 预先对挡土墙背侧冻胀性土进行加固处理; 挡土墙顶部设置混凝土硬覆盖,防止地表水入渗; 在墙背强冻胀或特强冻胀土层中设置水平向减胀排水管: 增加墙身结构体系的抗力

4.1.1挡土墙勘察前除应收集区域工程地质资料外CCGF 103.3-2008 黄酒,尚宜取得下列资料:

1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拟建挡土墙工程的总平面布置图; 2挡土墙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 3拟建场地的整平高程和挖方、填方情况; 4拟建挡土墙结构的型式及可能采取的基础型式、基础理深; 5挡土墙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 6对挡土墙产生影响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情况。 4.1.2挡土墙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地形地貌特征; 2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 3天然岩土体及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4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 5地下水类型、水位、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补给及动态变化情况; 6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 7场地抗震设计条件; 8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9场地标准冻结深度、最大冻结深度和岩土体的冻胀性 10邻近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埋深。 1.1.3挡土墙勘察宜以钻探为主,辅以地质测绘、坑探、槽探、触探和物探等方法和手段 4.1.4挡土墙勘探点的布置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填方挡土墙,可在沿墙轴线前后各1倍墙高范围内布置; 4.1.5挡土墙勘察的勘探线、点距可按地区经验和场地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宜大于20m, 在拟建挡土墙的位置应布置平行和垂直的勘探线,每一单独挡土墙段勘探线不宜少于2条, 1.1.6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 4.1.7勘探孔深度宜结合挡土墙结构形式和墙高确定,且应进入最下层潜在滑动面以下不小 于2 0m一也可按式(41.7)估筒确定

1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拟建挡土墙工程的总平面布置图 2挡土墙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 3拟建场地的整平高程和挖方、填方情况; 4拟建挡土墙结构的型式及可能采取的基础型式、基础理深; 5挡土墙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 6对挡土墙产生影响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情况。 .1.2挡土墙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地形地貌特征; 2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 3天然岩土体及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4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 5地下水类型、水位、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补给及动态变化情况 6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 7场地抗震设计条件; 8 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9场地标准冻结深度、最大冻结深度和岩土体的冻胀性; 10邻近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 .1.3挡土墙勘察宜以钻探为主,辅以地质测绘、坑探、槽探、触探和物

式中:d一自现状地面标高算起的勘探孔深度(m); z一现状地面至墙前地面的深度(m); α一与地基土类别、密实度或状态有关的经验系数,可按表4.1.7采用; H一挡土墙高度(m)。

表4.1.7勘探孔深度经验系数Q

注:1密实状态的砂土、粉土及硬可塑以上状态的黏性土取低值; 2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处理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稳定桩端持力层以下5.0m; 3对于湿陷性土或膨胀性土等特殊性土,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1.1.8各主要岩、土层的取样或测试数量不应少于6件(组)。 4.1.9 工程勘察工作中的钻孔、探井、探坑和探槽等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

主:1密实状态的砂土、粉土及硬可塑以上状态的黏性土取低值; 2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处理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稳定桩端持力层以下5.0m 3对于湿陷性土或膨胀性土等特殊性土,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1.1.8各主要岩、土层的取样或测试数量不应少于6件(组)。 4.1.9 工程勘察工作中的钻孔、探井、探坑和探槽等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及日

4.2.1岩土参数选取应能反映岩土体在规定条件下的基本性状,应具有可靠性和适用性。 4.2.2岩土试样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有关规 定。 4.2.3工程特性指标的选用应符合现行辽宁省地方标准《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T907 的有关规定。 一

表4.2.4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

注:1挖方挡王墙高度较大时宜取较小值:高度较小时宜取较大值;当岩体变化较大时,应 分别取值; 2适用于完整、较完整的岩体;破碎、较破碎的岩体可根据地方经验适当折减。 3边坡岩体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执行 4.2.5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4.2.5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饱和细粒土,宜选用直剪固结快剪或三轴固结

对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宜选择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对粉王、砂王和碎石王宜选择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4.2.6既有挡土墙墙后填土的力学参数宜根据试验并结合施工质量确定,试验取样应具有代 表性。当通过试验无法直接确定填土的强度参数时,可按表4.2.6取内摩擦角经验值。

表4.2.6填土的内摩擦角经验值

注:1对粉土、黏性土,表中数值为综合内摩擦角值

2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取低值:

4.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成果报告

4.3.1挡土墙岩土工程勘察评价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和收集已有资料 的基础上,结合拟建挡土墙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4.3.2挡土墙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充分了解拟建挡土墙的类型、特点、荷载情况、变形及稳定性控制要求; 2根据场地的地质背景,考虑岩土体的非均匀性和随时间可能发生的变化,评价岩土 参数的可靠性,确定适宜的代表值; 3充分考虑当地经验和类似挡土墙工程经验; 4场地稳定性评价,应在确定破坏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 5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挡土墙工程的汇水面积,估算汇水量; 4.3.3挡土墙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拟建挡土墙概况、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及完成的工作量; 3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结构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4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4.3.2挡土墙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4.3.3挡土墙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拟建挡土墙概况、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及完成的工作量; 3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结构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4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地下水理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及其变化规律; 6评价挡土墙修建时对周边建(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 7按I类环境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地表水及填土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及其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10建议挡土墙地基基础方案,并对岩土体的利用与整治方案以及挡土墙设计、施工和 见场监测提出建议; 11提供场地标准冻结深度,评价地基土及墙后土体的冻胀性; 12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特征周期值

5.1作用分类及其组合

表5.1.1挡士墙设计的作用分类

5.1.2挡土墙设计时,应将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荷载组合可分为标准组合、 基本组合和地震组合,按表5.1.2中的规定采用。

表5.1.2常用作用组合表

应取土压力和水平冻胀力的较大值;冻胀力不与地震作用组合。 5.1.4挡土墙设计时,除另有规定外,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常用组合的分项系数可按表5.1.4 的规定采用,

表5.1.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常用组合作用的分项系类

5.2.1作用在挡主墙结构上的侧向岩主压力应根据墙后土的性质及状态、墙背形状、墙体位 移条件等计算确定。对于有向外侧移动或转动趋势的挡土墙,可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对于严 格限制墙体位移的挡土墙,可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对于板桩等埋置较深的结构的土抗力,可 按被动土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公式见附录A。 5.2.2当墙顶填土作用有线性分布荷载、均布荷载和墙顶填土表面不规则时,在挡土墙上产 生的侧压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 5.2.3侧向岩土压力分布应考虑挡土墙位移、墙身刚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可简化为三角形 梯形或当地经验图形。一般情况下,填方挡土墙可按三角形分布。 5.2.4对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态的粘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当采用逆作法施工、柔 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土墙时,侧向岩土压力分布可近似按图5.2.4确定,土中e按下列公式 确定: 对干岩体:

Eah eah= 0.9H Eah 0.875H

Ea一相应于作用标准组合时,每延米主动岩土压力合力的水平分力(kN); H一挡土墙高度 (m)。

5.2.5挡土墙墙后土破裂体范围内的常见荷载

土墙墙后土破裂体范围内的常见荷载取值如下:

4错杆挡墙侧压力分布图(括号内数值适用于土质边坡

1人群荷载标准值取3.0kN/m; 2车辆荷载标准值取20~25kN/m² 3墙顶栏杆水平荷载标准值取1.0kN/m。 5.2.6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的水平冻胀力,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JGJ118有关规定确定。 5.2.7计算挡土墙结构的重力时,其构件标准重度可按表5.2.7的规定采用

5.2.7计算挡土墙结构的重力时,其构件标准重度可按表5.2.7的规定采用

5.2.7计算挡土墙结构的重力时,其构件标准重度可按表5.2.7的规定采用。

表5.2.7材料标准重度表(kN/m²)

6.1.1挡土墙宜优先采用天然地基,当条件不具备时,可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

6.1.1挡土墙宜优先采用天然地基,当条件不具备时,可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机

6.1.2挡土墙的基础埋深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标准冻深下0.25m; 2在受水流冲刷区段,不应小于冲刷线下1.0m; 3挡土墙基础位于稳定斜坡地面时,其墙趾最小埋入深度和距离斜坡面的最小水平距 离应符合表6.1.2的规定

斜坡地面墙趾最小埋入深度和距斜坡地面的最小水平

6.1.3挡土墙基础位于稳定的较完整硬质岩层陡坡上时,可采用台阶式基础,其最下一级台 阶底宽不宜小于1.0m 6.1.4挡土墙基底纵坡坡度不宜大于5%,当基底纵坡大于5%时,应将基底设计为台阶形 式,台阶高度不宜大于0.5m。V 6.1.5挡土墙受滑动稳定控制时,可采用倾斜基底或基底设置抗滑凸样。一般土质地基基底 斜坡坡率不宜大于1:10,岩质地基基底斜坡坡率不宜大于15。 6.1.6挡土墙受倾覆稳定、基底偏心或基底承载力控制时,可设置墙趾台阶。砌石或素混凝 土台阶的扩展尺寸宜按材料刚性角进行设置,钢筋混凝土墙趾的悬挑长度一般不大于1.5m。 6.1.7挡土墙基础施工时,基底标高上应预留200~300mm厚土层采用人工开挖,避免对 地基土扰动。当基坑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基坑开挖后应及 时回填夯实,顶面应设置坡度不小于4%的排水横坡

6.2.1挡土墙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式要

式中:Pk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kPa); f一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第5.2.4条之规定计算。

Pkmx ≤1.2/l

式中:Pkmax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 3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 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

Pe ≤fE Pemx ≤1.2fu

式中:Pe、PEmax 一地震作用效 平均压力、基础边缘的最大压 力(kPa); f一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第4.2.3条之规定计算。 4下列挡土墙可不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 2)7度、8度、9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大于80kPa、100kPa、120kPa且挡 土墙高度不大于24m时。

6.2.2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

Pk = A N=G+E 17

应力 Pm、 Pam 为:

Pkmax /V k mir A B

Pkmin一相当于作用标准组合时,挡土墙睡部的基底最小竖向压力值(kPa); e一基底合力的偏心距(m); B一基底底面宽度,对于倾斜基底为其斜宽(m)

式中:Z.一基底总竖向合力对墙趾的力臂(m

6.2.3挡土墙基底的合力偏心距应满足下列要

1对于无筋扩展基础,标准组合时的基底合力偏心距,土质地基不应大于B/6,标准 组合时的岩石地基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土质地基不应大于B/4; 2对于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宜将合力偏心距调整为零; 3当基底压应力或偏心距过大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1)加宽墙趾或设置扩展基础; 2)换填地基土以提高其承载力; 3)调整墙背坡度或断面形式。 4偏心距可按下式计算。

服务平台 式中:E一墙背主动土压力(含附加荷载引起的)水平分力 KN/m, ZG一重力对墙趾的力臂(m); Z,一墙背主动土压力水平分力对墙趾的力臂(m); Z一墙背主动土压力垂直分力对墙趾的力臂(m)。

ZG一重力对墙趾的力臂(m); Z、一墙背主动土压力水平分力对墙趾的力臂(m); Z一墙背主动土压力垂直分力对墙趾的力臂(m)。 6.2.4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有关规定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

6.2.4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码 GB50007有关规定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

6.2.5除岩石地基外,土质地基和复合地基上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挡土墙宜进行

算。最终地基沉降量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 规定。 6.2.6挡土墙地基允许最大沉降量和最大沉降差,应以保证挡土墙安全和正常使用为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一般情况下,地基最大沉降量不宜超过150mm,变形缝相邻部位 的最大沉降差不宜超过50mm。

6.3.1地基处理方案,应结合场地条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后确定。 6.3.2 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挡土墙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6.3.3无本地区工程经验的地基处理方案,施工前应开展现场试验性施工,评价其适用性: 处理效果应采用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检验,

6.3.2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挡土墙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6.3.3无本地区工程经验的地基处理方案,施工前应开展现场试验性施工,评价其适用性, 处理效果应采用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检验。 6.3.4岩石地基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岩组合地基及软硬交替岩石地基,应采取在硬层分布区设褥垫或在软层分布区超 挖回填混凝土等措施,减少不均匀沉降; 2当基岩起伏面较大;可局部采用桩基处理; 3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溶洞、溶沟、软弱风化带及裂隙发育岩体,可根据其位置、 大小、埋藏深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分别采取挖填、压力灌浆等方法处理。 6.3.5土质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IGJ79的有关规定。 6.3.6地基处理范围应大于挡土墙基础范围,并满足应力扩散及整体稳定性验算的要求。地 基处理深度应根据挡土墙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确定,并宜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 高的士

1土岩组合地基及软硬交替岩石地基: 挖回填混凝土等措施,减少不均匀沉降; 2当基岩起伏面较大;可局部采用桩基处理; 3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溶洞、溶沟、软弱风化带及裂隙发育岩体,可根据其位置 大小、理藏深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分别采取挖填、压力灌浆等方法处理。 6.3.5土质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6.3.6地基处理范围应大于挡土墙基础范围,并满足应力扩散及整体稳定性验算的要求。地 基处理深度应根据挡土墙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确定,并宜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 信 高的土层。

式中:Csp一复合土层黏聚力(kPa)

才料桩及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按下

Cp一加强体材料黏聚力(kPa); Cs一桩间土黏聚力(kPa); Psp一复合土层内摩擦角(°); Φp一加强体材料内摩擦角(°); Ps一桩间土内摩擦角(°); ㎡一面积置换率; "p一应力集中系数; n一桩土应力比,宜取1.02.0,附加应力小时取低值,大时取高值。 6.3.8复合地基加强体的强度指标可按下列规定选取: 1对于散体材料加强体,可根据动探击数标准值按现行辽宁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技术规范》DB21/T907确定内摩擦角; 2对于素混凝土加强体Cp可等效为0.7倍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Pp=0; 3对于搅拌桩水泥土加强体,当水泥掺入比不小于15%时,Cp可取水泥土无侧限抗 压强度0.15~0.25倍。Pp对于粉土取30°~35°;对于粉质粘土取25°~30°,也可通 过3天龄期试样直剪试验确定; 4对于旋喷桩水泥土加强体,Cp可取400~500kPa。Pp可取30°~40°。 6.3.8软弱地基上填方挡土墙设计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措施提高墙后地基土工程性能,满 足工后沉降及整体稳定要求。

6.4.1基础设计应综合考虑挡土墙的类型、地基土质状况、地下水位情况、地基承载力以及 变形特征、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 6.4.2基础设计时,应了解邻近建筑物的基础状况、地下构筑物及各项地下设施的位置、标 高等,使所设计的基础在施工及挡土墙使用时不致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6.4.3当按挡土墙基底宽度和基础理深计算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满足本规程第6.2. 条规定时,可采用无筋扩展基础,当f。低于无筋扩展基础要求时,可采用扩展基础或其他

6.4.4挡土墙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时,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充许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执行

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50mm; 2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扩展基础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3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也不应小 于100mm;扩展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当有垫层 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6.4.6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6.4.5扩展基础构造示意图

1应对基础悬臂根部的截面尺寸及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 2应对凸根部的截面尺寸及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 3应对基础底板悬臂端根部进行抗弯计算。 6.4.7挡土墙采用桩基础时,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有关规定执 行。 6.4.8岩石锚杆基础适用于直接建在基岩上以及承受拉力或水平力较大的挡土墙基础。锚杆 基础应与基岩连成整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锚杆孔直径,宜取锚杆筋体直径的3倍,但不应小于一倍锚杆筋体直径加50mm。 锚杆基础的构造要求,可按图6.4.8采用

锚杆筋体插人上部结构的长度,应符合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 3锚杆筋体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水泥砂浆强度不宜低于M30,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 下宜低于C30。灌浆或灌注细石混凝土前,应将锚杆孔清理干净,

图6.4.8错杆基础

d一锚杆筋体直径(mm);d,一锚杆直径(mm) 锚杆所承受的拔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Mxky; Mykx n Zy? x Nmx ≤R.

式中:F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竖向力(kN); G一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kN); Mxk、M一按作用的标准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面形心的力矩值(kN.m); X;、J一第i根锚杆至基础底面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m); N;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第i根锚杆所承受的拔力值(kN); R,一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6.4.10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挡土墙,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应通过现场试验确 对于其它挡土墙基础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F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竖向力(kN); Gk一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kN); Mxk、M一按作用的标准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面形心的力矩值(kN.m); X;、J一第i根锚杆至基础底面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m); N;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第i根锚杆所承受的拔力值(kN); 吸多 R,一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6.4.10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挡土墙,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对于其它挡土墙基础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f一砂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kPa),按表6.4.10选用; 1一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m):

d.一锚杆直径(m)。

表6.4.10砂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kPa)

7.1.1挡土墙按结构型式可分为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加筋土式、箱式、装配 式等,选型时应综合考虑场地条件、环境条件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7.1.2各种类型挡土墙适用条件见表7.1.2。

表7.1.2挡土墙结构选型参照表

7.1.3挡土墙工程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2: 挡土墙结构构件截面尺寸、材料强度设计; 3挡土墙地基基础设计; 4挡土墙节点构造设计; 5挡土墙工程防、排水设计; 6挡土墙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要求; 7挡土墙工程监测要求; 8挡土墙工程运营维护管理要求。 .1.4挡土墙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挡土墙结构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局部抗压承载力的计算; 2挡土墙地基的承载力验算; 3锚杆锚固体的抗拨承载力及锚杆杆体的抗拉承载力计算; 4挡土墙结构稳定性验算及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 5对变形要求较高的挡土墙工程还应进行变形、地基沉降计算; 6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挡土墙工程还应进行抗裂计算; 7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还应进行抗震设计。 1.1.5挡土墙工程的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7.1.5的要求

DL/T 5028.3-2015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3部分:电气、仪表与控制部分表7.1.5档土墙工程稳定安全系数

7.1.6挡土墙工程整体稳定分析计算,应根据工程地质及地基基础条件判断可能发生的破坏 形式,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当采用其中的圆弧滑动法时,可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计算 7.1.7挡土墙工程设计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挡土墙工程的建设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 2对墙顶有重要建(构)筑物或对变形要求较高的挡土墙工程优先采用排桩式锚杆挡 墙、锚拉式桩板挡墙等刚度较大,对边坡及建筑物扰动较小的挡土墙型式; 3明确提出对周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环境条件的保护要求及措施: 4注明挡土墙设计适用的荷载、使用环境等条件,并明确提出使用条件发生改变时的 应对措施。 7.1.8挡土墙伸缩缝的间距宜为20m左右,挡土墙在结构型式、地质条件或基础型式变化 处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与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20~30mm,缝内沿墙内、外、顶三面 填塞沥青麻丝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150mm。 7.1.9挡土墙墙背填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1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强的砂(砾)性土、碎石土,不得采用淤泥土、腐殖土、膨胀土、 冻胀性土、冻土等作为填料; 2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挡土墙不宜采用冻胀性土作为填料; 3墙背填料可采用EPC或XPS等轻质材料替代回填土,EPC的表观密度不应低于 15kg/m,抗压强度不应低于65kPa; 4墙背填料应分层夯填,分层厚度0.3m~0.5m,压实系数不应低于0.90; 7.1.10挡土墙墙身及墙后排水设施、墙顶截水沟、墙底排水沟等的设置应满足本规范第8 章的相关要求; 7.1.11当需要在挡土墙墙体上开设涵洞时,应对挡土墙墙身及基础进行补强,并作防水处理,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涵洞渗漏并保证填料区排水通畅: 7.1.12规模较大的挡土墙工程,应该根据维护检修需要,设置检修步道、台阶、爬梯等。靠 近居民区,存在临边人流时,应在挡土墙顶设置护栏或栏杆。 1挡土墙工程应根据相关施工规程、安全标准及勘察设计文件编写专项施工方案,专 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7.1.13挡主墙工程施工应注意如下事项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 7)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8)验收要求; 9)应急处置措施; 10)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 2挡土墙施工应采取信息法施工,认真核对现场揭露的地质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当现场实际条件与设计工况不符合时,应及时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 3在挡土墙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GB/T 14108-2011 船用A级磁罗经,限制墙顶堆载及车辆、机械设备运行 的范围和荷载大小; 4当挡土墙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险情等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暂停 施工,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下列应急处理措施: 1)疏散险情影响范围内的人群及车辆设备等财产,并对险情区段进行警示、隔离; 2)墙脚处临时堆载反压; 3)墙顶处有序卸土减载; 4)采取临时止排水措施; 5)采取临时加固支护措施; 6)加强险情区段的监测; 7)及时向有关各方反馈险情信息,并提前做好相关处理措施的准备工作,

7.2.1重力式挡土墙墙身可采用浆砌石、干砌石、混凝土及石笼。 7.2.2重力式挡土墙上的作用及其组合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有关规定的要求,且当墙高为 5m~8m时,计算土压力宜乘以1.1的增大系数,当墙高大于8m时,宜乘以1.2的增大系数。 服多平 7.2.3重力式挡土墙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G一挡土墙每延米自重(kN); α一挡土墙基底的倾角(°):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