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802-2020 水工建筑物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施工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T 802-2020 水工建筑物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施工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T 802-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属性:
VIP资源

SL/T 802-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T 802-2020 水工建筑物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施工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3.2.1水泥浆液制浆机技术性能应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特性 相适应,并能保证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 3.2.2化学浆液拌制能力应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和灌浆泵的排 量相适应。

3.2.3复合灌浆工程的灌浆泵应能满足最大和最小注入

求。灌浆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压 波动范围应小于灌浆压力的20%。双液灌浆泵应能按要求的 度调节双液的比例。

GB/T 34108-2017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室温压缩试验方法3.2.4对于水泥灌浆压力大于10MPa、化学灌浆压

8MPa的高压复合灌浆,灌浆管路系统、控制系统、阻塞系统、 安全防护系统等应进行试验论证。

3.2.5化学灌浆设备和管路等,应满足耐化学腐蚀的要求

3.2.6复合灌浆中的水泥灌浆宜采用集中制浆站,化学灌浆浆 液制备宜在作业面附近实施

3.2.6复合灌浆中的水泥灌浆宜采用集中制浆站,化学灌浆浆

3.3.1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的原材料选择,浆液拌制、输送 使用及现场浆液性能检测应按照SL62及相关标准执行。 3.3.2应定期对制浆站、灌浆作业面处的水泥浆液进行检测 当浆液性能不符合要求指标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3.3.1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的原材料选挥,浆液拌制、输送

3. 4化学浆液及制备

3.4.1化学灌浆材料的配浆量应与地层特性和灌浆工艺匹配 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3.4.1化学灌浆材料的配浆量应与地层特性和灌浆

3.4.2化学灌浆原材料现场抽检应以批次或定量随机抽取送

3.4.3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及浆液制备可参照JC/T2379及相关

3.4.4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及浆液制备可参照JC/T2037及相关 标准执行。

3.4.5聚氨酯灌浆材料及浆液制备可参照JC/T2041及相关标 准执行。

3.4.5聚氨酯灌浆材料及浆液制备可参照JC/T2041及相关标

3.4.6水玻璃灌浆材料及浆液制备可参照JGJ/T211及相关标 准执行。

3.4.6水玻璃灌浆材料及浆液制备可参照JGJ/T211及相关标

4.0.1复合灌浆工程应进行现场灌浆试验。现场灌浆试验宜在 工程招标设计前完成。 4.0.2复合灌浆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证水泥化学复合灌浆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2推荐适宜的浆材,评价水泥浆材、化学浆材与受灌体的 适应性。 3推荐适宜的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方法。 4推荐适宜的化学灌浆开灌条件。 5推荐适宜的灌浆孔布置参数、灌浆工艺参数、结束标准 6遇有高地应力、高水头、塌孔、涌水、涌泥等特殊地层 时,应推荐相应的处理措施。 7评价复合灌浆灌后受灌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抗渗透变形 能力,研究受灌体的灌浆特点、单位注入量、抬动变形特性等。 8研究适合本工程特点与要求的灌浆质量检查方法。 9制定相应的劳动安全防护、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措施 10分析复合灌浆工程的工效、进度、工程造价等,并进行 灌浆工程优化。 4.0.3复合灌浆的试验场地应具有代表性。宜选在非工程部位 受场地条件限制时可选在工程部位,但不应对工程产生不良影 响。当存在性状不同的地质单元或复杂地层时,应布置多个试 验区。 4.0.4应按照地质条件、工程特点和环境因素,水泥和化学浆 材特点,以及灌浆技术工艺水平,制定复合灌浆试验方案。 4.0.5复合灌浆试验宜在有盖重条件下进行,并应控制浆液折 散范围。 4.0.6复合灌浆试验应进行灌浆效果检测评价,灌后检测时间

受场地条件限制时可选在工程部位,但不应对工程产生不良 响。当存在性状不同的地质单元或复杂地层时,应布置多个 验区。

4.0.4应按照地质条件、工程特点和环境因素,水泥和化学 材特点,以及灌浆技术工艺水平,制定复合灌浆试验方案。 4.0.5复合灌浆试验宜在有盖重条件下进行,并应控制浆液 散范围。

应根据灌浆浆材胶凝固化特性确定。 4.0.7复合灌浆试验完成后应提交试验报告

应根据灌浆浆材胶凝固化特性确定

垃根据灌浆泵材胶凝固化特 4.0.7复合灌浆试验完成后应提交试验报告。 4.0.8复合灌浆工程应进行生产性试验。生产性试验不应对工 程产生不良影响。

5.1.1基岩复合灌浆可应用于惟幕灌浆和固结灌浆, 5.1.2基岩复合灌浆应根据工程总进度,合理安排施工。 5.1.3 基岩复合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实施,且应先实施周 边孔,多排防渗惟幕应先灌注下游排。 5.1.4基岩复合灌浆应结合一序孔每单元布置至少一个先导孔 5.1.5基岩复合灌浆后序孔的钻孔灌浆作业宜在相邻的前序孔 灌浆、封孔结束,且浆液初凝后进行。当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 若相邻序两孔同时施工,两序孔间的钻孔灌浆高度差不应小 于15m。

5.1.6复合灌浆应安设抬动观测装置,灌浆过程中应连续进行 观测并记录,拾动变形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5.1.6复合灌浆应安设拾动观测装置,灌浆过程中应连续进

5.2.1复合灌浆钻孔方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孔深和灌浆方法等 确定,宜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当有其 他要求时,可采用其他钻孔方式。 5.2.2复合灌浆孔位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10cm,孔深误差不应 大于20cm

泥灌浆孔孔径不宜小于Φ56mm,化学灌浆终孔孔径不宜小 b75mm。先导孔、检查孔孔径应满足获取岩芯和孔内试验检 的要求,且不宜小于75mm。

5.2.4复合灌浆钻孔应进行孔斜测量。当灌浆

于5°时,钻孔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4的规定。钻孔偏差超过 定时,应及时纠正或采取补救措施。 当灌浆孔顶角大于5°或

深大于60m时,钻孔最大允许偏差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5.3.1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复合灌浆可采用异孔复 合灌浆,也可采用同孔复合灌浆。异孔复合灌浆可采取排内、排 间复合等。

5.3.2基岩复合灌浆宜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具备条件时也可采 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5.3.2基岩复合灌浆宜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具备条件时也

5.3.3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灌注浆液等,水泥灌浆宜选

用孔口封闭灌浆法,化学灌浆宜选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根据 相应灌浆方法,水泥灌浆选用循环式灌浆,化学灌浆选用纯压式 灌浆,两者射浆管距孔底均不应大于50cm。

相应灌浆方法,水泥灌浆选用循环式灌浆,化学灌浆选用纯压式 灌浆,两者射浆管距孔底均不应大于50cm。 5.3.4复合灌浆段长宜为5m,具备一定条件时,经试验可适 当延长,但不宜超过10m。当岩体破碎、孔壁不稳定及岩性变 化较大时灌浆段长应缩短。

当延长,但不宜超过10m。当岩体破碎、孔壁不稳定及岩性变 化较大时灌浆段长应缩短。

5.3.5混凝土结构和基岩接触部位的复合灌浆段长宜为0.5~

5.3.6复合灌浆先导孔各段宜在压水试验后及时进行灌浆,也

可在全孔压水试验完成后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5.4.1水泥灌浆前应进行裂隙冲洗。当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或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各灌浆段在灌前进行裂隙冲洗。当采用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各灌浆孔可在灌浆前全孔进行一次裂隙 冲洗。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且不宜大于1MPa。冲洗 时间至回水澄清时为止或不大于20min。

5.4.1水泥灌浆前应进行裂隙冲洗。当采用孔口封闭

5.4.2岩溶、断层、大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孔

5.4.2岩溶、断层、大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孔

段,以及有专门设计要求的地层,裂隙冲洗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或按设计要求执行。对遇水后性能易恶化的地层,可不进行裂隙 冲洗,且宜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

5.4.3先导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宜采用 单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五点法。压水试验可参照附录A的相 关规定执行。

力的80%,并不宜大于1MPa。简易压水试验参照附录A的相 关规定执行。有涌水或高孔隙水压孔段,简易压水试验压力应大 于涌水压力或孔隙水压力,但不大于灌浆压力的80%。 5.4.5水泥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等级、地质条件及工程类比等 综合确定。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5.4.6循环式灌浆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灌浆孔孔口处 的回浆管路上,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与灌浆孔孔口的距离不宜大 于5m。灌浆压力应保持平稳,测读压力波动的平均值、最大值 应予以记录。 5.4.7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升压方法、浆液 变换、结束标准等应按照SL62及相关标准执行。 5.4.8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异常时,应立即查明原

力的80%,并不宜大于1MPa。简易压水试验参照附录A的 关规定执行。有涌水或高孔隙水压孔段,简易压水试验压力应 王涌水压力或孔隙水压力,但不大王灌浆压力的80%

力的80%,开不宜天于1MPa。简易压水试验参照附录A的相 关规定执行。有涌水或高孔隙水压孔段,简易压水试验压力应大 于涌水压力或孔隙水压力,但不大于灌浆压力的80%。 5.4.5水泥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等级、地质条件及工程类比等 综合确定。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的回浆管路上,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与灌浆孔孔口的距离不宜 于5m。灌浆压力应保持平稳,测读压力波动的平均值、最大 应予以记录。

5.4.7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升压方法、浆

5.4.7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升压方法

5.4.7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升压方法、浆液 变换、结束标准等应按照SL62及相关标准执行。 5.4.8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异常时,应立即查明原 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4.7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升压方法、浆液

5.5.1灌前各段应进行简易压水试验。达到化学灌浆开灌条 后,方可开始化学灌浆,

5.5.1灌前各段应进行简易压水试验。达到化学灌浆开灌条件 后,方可开始化学灌浆。 5.5.2化学灌浆前应根据化灌材料性能和工程要求确定灌浆孔 段是否需要冲洗,并确定相应的冲洗方式。 5.5.3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部位的化学灌浆段应先单独进行 灌浆并待凝。

段是否需要冲洗,并确定相应的冲洗方式。 5.5.3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部位的化学灌浆段应先单独进行 灌浆并待凝。

5.5. 4 化学灌浆开始前,宜先排除孔内积水再进行

5.5.5化学灌浆升压可采用分级升压法或一次升压法,当地质 条件较差时宜选用分级升压法

条件较差时宜选用分级升压法。 5.5.6化学灌浆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浆液注入率、浆液 黏度、灌浆压力、地下水状态等及时变换调整浆液。

5.5.6化学灌浆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浆液注入率、浆液

1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0.02L/min后,继续 灌注10~30min或达到凝胶时间,即可结束化学灌浆。 2特殊地层或有其他要求时,可按设计确定

5.6.1复合灌浆孔封孔应根据灌浆目的、浆液性质和灌浆工艺 等综合确定,并按照SL62的相关规定执行。当化学灌浆材料为 环氧树脂类等高强度材料时,化学灌浆孔也可采用化学浆液 封孔。

5.6.2当封孔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封孔

5.7.1复合灌浆终孔段的透水率或单位注入量大于设计规定值 时,宜继续加深钻孔并灌浆至符合设计要求。 5.7.2灌浆过程中注入率过大,或冒浆、漏浆时,应根据具体 情况可采用调凝、限流、降压、间歇等方法进行处理。 5.7.3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应对串浆孔进行阻塞封闭。若 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宜一泵一孔同时并灌,但并灌孔不宜多于 3个,并防止上部混凝土或岩体抬动。 5.7.4灌浆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在浆液胶凝固化前不 影响灌浆质量时恢复灌浆,否则应进行冲孔或扫孔,再恢复 灌浆。

5.7.5孔口有涌水的灌浆孔段,灌浆

量。根据涌水情况,可选用但不限于下列处理措施:

量。根据涌水情况,可选用但不限于下列处理措施:

2提高灌浆压力。 3延长屏浆或闭浆时间。 5.7.6化学灌浆过程中,应实时查看浆液取样的胶凝固化情况。 若胶凝固化情况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延长屏浆或闭浆时间。 5.7.6化学灌浆过程中,应实时查看浆液取样的胶凝固化情况。 若胶凝固化情况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若胶凝固化情况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1.1隧洞围岩复合灌浆的水泥和化学灌浆材料应根据灌浆目 的、围岩性质、地应力和地下水状态等综合确定。 6.1.2当隧洞布置有回填灌浆时,围岩复合灌浆应在回填灌浆 完成后进行。当隧洞中布置有惟幕灌浆时,按照先固结灌浆、后 惟幕灌浆的顺序实施。倾斜隧洞复合灌浆应自隧洞低处往高处依 次灌浆。

1.3复杂条件下隧洞IV类和V类围岩洞段、高水头压力隧

6.1.3复杂条件下隧洞IV类和V类围岩洞段、高水头压

洞、裸露围岩洞段的复合灌浆,宜结合现场灌浆试验进行专题 研究。

6.1.4复合灌浆结束时宜屏浆待凝。当遇涌水、涌泥等特殊 地段时,屏浆时间应适当延长,延长时间可根据工程需要 确定

6.1.5高水头水工隧洞围岩复合灌浆应设置隧洞结构变形监测

装置,其他隧洞围岩复合灌浆宜设置变形监测装置

6.2.1隧洞围岩水泥化学复合灌浆,钻孔宜布置为径向孔。

复合灌浆化学灌浆终孔孔径不宜小于Φ42mm。 6.2.3复合灌浆孔可采用风钻或其他类型钻机,灌浆孔位与设 计偏差不应大于10cm,孔底偏差不应大于25cm。 6.2.4化学灌浆前应根据化灌材料性能和工程要求确定孔段是 否需要冲洗,并确定相应的冲洗方式。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 80%, 且不宜大于 1MPa。

5.2.3复合灌浆孔可采用风钻或其他类型钻机,灌浆孔位与

6.2.4化学灌浆前应根据化灌材料性能和工程要求确定孔段是 否需要冲洗,并确定相应的冲洗方式。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 80%,且不宜大于 1MPa。

6.3.1隧洞复合灌浆宜采用环间或环内异孔复合灌浆,也可采 用同孔复合灌浆。

简易压水试验。化学灌浆孔灌前应进行简易压水试验,根据透水 率确定是否满足化学灌浆开灌条件。简易压水试验可参照附录A 的相关规定执行。

6.3.3同孔复合灌浆孔经简易压水试验,岩体透水率满足化

6.3.3同孔复合灌浆孔经简易压水试验,岩体透水率满足化学 灌浆开灌条件时,可直接进行化学灌浆。否则应先水泥灌浆,再 通过扩孔或扫孔进行化学灌浆

6.3.4复合灌浆简易压水试验可采用灌浆压力的80%,并不

于1MPa。当钻孔涌水压力较高时,压水试验压力可适当提高 但不得大于灌浆压力的80%。

6.3.5水泥灌浆可采用纯压式灌浆,也可采用循环式灌浆。

6.3.5水泥灌浆可采用纯压式灌浆,也可采用循环式灌浆。化 学灌浆应采用纯压式灌浆

岩为I类、Ⅱ类、Ⅲ类,或斜井和竖井复合灌浆时,环间孔可不 分序,环内孔可分为两序。

6.3.7复合灌浆宜采用单孔灌浆,同序孔并联灌浆孔不应多

催永求八休技 遇特殊地层或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灌浆试验确定。 5.3.9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浆液水灰比、升压方法、浆液变 换、结束标准等应按SL62及相关标准执行。 6.3.10隧洞复合灌浆的化学灌浆结束标准可按5.5.7条的规定 执行。

6.3.11隧洞复合灌浆孔封孔应符合以下要

1水泥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应置换成0.5:1水泥浆采取 孔灌浆法封孔,孔口空余部分用于硬性砂浆填实抹平。有特殊

求时,也可采用化学灌浆封孔。 2化学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可置换成0.5:1水泥浆采取全 孔灌浆法封孔。当化学浆材为环氧树脂时,宜结合化学灌浆直接 封孔。 3钢衬段复合灌浆孔灌浆和封孔结束后,钢衬上的灌浆孔 应采用相同钢质材料焊封。

7.1.1覆盖层复合灌浆前,除应取得1.0.6条所列资料外,还 应取得下列资料: 1覆盖层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 2覆盖层各层颗粒级配、密度、渗透系数、允许渗透比降 等物理力学参数。 3覆盖层的不同浆材可灌性分析资料。 4地下水渗流场、流速、水质等分析资料。 7.1.2对需要采取强夯、振冲、压密、置换等多项综合措施处 理的覆盖层,应先完成其他措施的施工,再进行复合灌浆。 7.1.3复合灌浆水泥和化学灌浆材料应结合覆盖层物理力学性 质分析、灌浆目的、浆液可灌性、现场灌浆试验等确定。 7.1.4复合灌浆可设置混凝土盖板或加密灌浆保护层等形式盖 重。当采用混凝土盖板时,其厚度不宜小于0.5m,宽度宜超出 灌浆区边线3m以上。 7.1.5覆盖层复合灌浆的分序加密原则和先导孔布置应分别参 照5.1.3条和5.1.4条相关规定执行。 7.1.6覆盖层复合灌浆的压力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技术 分数米似干租业飞满妆述玲磁宝

7.1.6覆盖层复合灌浆的压力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技术

7.2.1覆盖层复合灌浆孔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值、成孔方式 孔斜控制等可参照SL62的相关规定执行。

7.2.1覆盖层复合灌浆孔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值、成孔方式、 孔斜控制等可参照SL62的相关规定执行。 7.2.2覆盖层灌浆孔成孔结束后,可采用压水或低黏度泥浆

7.3.1复合灌浆宜采用异孔复合灌浆。水泥灌浆可采用套阀管 法、孔口封闭灌浆法、拨管灌浆法等。化学灌浆可采用孔口卡塞 法或套阀管法等。

7.3.1复合灌浆宜采用异孔复合灌浆。水泥灌浆可采

7.3.2覆盖层普通水泥、细水泥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升压方法、

7.3.4化学灌浆结束标准应符合以下

1按定量灌注时,注入量达到设定值即可结束灌浆。 2按注入率控制时,在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0.02L min后,继续灌注10min或达到胶凝时间,即可结束灌浆。

8.1.1现场灌浆过程中应按规定取样,样品保留时间不宜少于 3个月。 8.1.2复合灌浆灌后质量检查时间应根据灌浆所采用浆液的性 能确定,宜在灌后28d进行。 8.1.3灌后质量检查孔应取芯检查,并对芯样采取相应保护措 施,绘制钻孔柱状图,芯样全部拍照,典型芯样宜长期保存。 8.1.4复合灌浆质量检查孔检测结束后,应按相应灌浆孔封孔 技术要求进行封孔。 8.1.5当复合灌浆灌后检查孔质量不合格时,应根据不合格程 度确定扩大检查范围:并分析原因,确定处理方案。

8.2.1基岩复合灌浆检查孔布置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复合灌浆中心线上。 2断层、岩体破碎带、裂隙发育等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 3钻孔偏斜较大、灌浆过程异常等经资料分析认为可能影 响灌浆质量的部位。 4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8.2.2基岩复合灌浆质量检查应采取压水试验,必要时可进行 孔内电视、声波测试、钻孔变形模量测试以及芯样室内物理力学 试验等。压水试验可采用单点法或五点法。 8.2.3惟幕复合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宜为灌浆孔总数的10%,固

8.2.3惟幕复合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宜为灌浆孔总数的10

结复合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宜为灌浆孔总数的5%,且一个坝段或 个单元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香孔。

结复合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宜为灌浆孔总数的5%,且一个坝段

8.2.4 质量检查孔宜直上而下、分段钻进、分段压水试

体质量好时也可自下而上采用双塞法进行压水试验。 8.2.5压水试验段长应不大于5m,地质条件较差时宜缩短试 验段长,压水试验宜采用单点法,

8.2.6基岩复合灌浆压水试验质量合格标准为:水工建筑物温

凝土与基岩接触段的透水率合格率为100%,其余各段的合格率 不小于90%;不合格试段的透水率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150%, 且不合格试段的分布不集中

合芯样外观质量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定

8.3隧洞复合灌浆质量检查

8.3.1隧洞复合灌浆检查孔布置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断层、岩体破碎带、裂隙发育等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 2钻孔偏斜较大、灌浆过程异常等经资料分析认为可能影 响灌浆质量的部位。 3隧洞围岩衬砌系统变形破坏部位。 4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8.3.2隧洞复合灌浆质量检查方法应采取压水试验和声波测试, 必要时可进行孔内电视、钻孔变形模量测试以及芯样室内物理力 学试验等。压水试验可采用单点法或五点法。 8.3.3隧洞复合灌浆灌后质量检查孔数宜为灌浆总孔数的5%: 且一个单元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 8.3.4隧洞复合灌浆压水试验质量合格标准为:90%以上试段 的透水率不超过设计规定值,其余试段的透水率不超过设计规定 值的150%,且不合格试段分布不集中。 8.3.5当对隧洞围岩有变形、强度等其他指标要求时,灌浆质 量应结合芯样外观质量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定

8.4覆盖层复合灌浆质量检查

4.1覆盖层复合灌浆检查孔布置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8.4.1覆盖层复合灌浆检查孔布置部位应符合下列规

1相邻钻孔的中心部位。 2大块石、细砂层、地层变化区域等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 3末序孔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 4钻孔偏斜较大、灌浆过程异常等经资料分析认为可能影 响灌浆质量的部位。 5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8.4.2覆盖层复合灌浆质量检查方法应采取注水试验,必要时 可进行压水试验、静力或动力触探、荷载试验、孔内电视,及芯 样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等。检查孔钻孔注水试验可参照附录B 执行。 8.4.3覆盖层复合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宜为灌浆孔总数的5%: 且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 8.4.4检查孔钻孔应采用清水循环钻进,当钻进中遇到难以成 孔的情况时,可采取缩短段长、套管钻进等措施。当需要采取泥 浆护壁钻进时,应分析其对注水、压水试验成果的影响。 8.4.5钻孔注水或压水试验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宜 采用单点法。 8.4.6覆盖层复合灌浆质量检查评价指标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 程需要制定,检测点合格率应不小于85%,检测平均值应不小 于设计值,且不合格点分布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评定为合格。 8.4.7当对覆盖层有变形、强度等其他指标要求时,灌浆质量

1相邻钻孔的中心部位。 2大块石、细砂层、地层变化区域等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 3末序孔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 4钻孔偏斜较大、灌浆过程异常等经资料分析认为可能影 响灌浆质量的部位。 5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8.4.2覆盖层复合灌浆质量检查方法应采取注水试验,必要时 可进行压水试验、静力或动力触探、荷载试验、孔内电视,及芯 样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等。检查孔钻孔注水试验可参照附录B 行

且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

孔的情况时,可采取缩短段长、套管钻进等措施。当需要采取 浆护壁钻进时,应分析其对注水、压水试验成果的影响。 8.4.5钻孔注水或压水试验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 采用单点法。

8.4.6覆盖层复合灌浆质量检查评价指标应根据地质条

程需要制定,检测点合格率应不小于85%,检测平均值应不小 于设计值,且不合格点分布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评定为合格

8.4.7当对覆盖层有变形、强度等其他指标要求时,灌

应结合其他相应检查结果综合评定

劳动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

9.0.1复合灌浆工程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在室内 操作和廊道、洞内灌浆作业时,应布置通风设备,作业人员应在 上风处进行操作。 9.0.2复合灌浆工程主要道路应设有路灯,作业现场应有足够 的照明。照明灯具、导线绝缘、接地保护等要求应符合GE 50194和SL399的有关规定。 9.0.3复合灌浆作业现场应悬挂醒目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 护标识,并实行定期检查与监测制度。 9.0.4复合灌浆作业现场应悬挂醒目的危险源辨识与处置方法 标识,并配备相应的处置装置和应急物品。化学灌浆材料危险源 辨识应按照GB18218的相关规定执行。 9.0.5复合灌浆作业现场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现场应配备相 应的干粉、泡沫灭火器及沙土等灭火器材和物品。 9.0.6不得在作业现场进食。作业人员的防护工作服、护目眼 晴、防护手套和口罩等穿戴防护应按照GB/T29510和SL399 的相关规定执行。 9.0.7化学灌浆盛浆容器应密封加盖,随用随盖。 9.0.8化学浆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用肥皂水或清水擦洗干净, 不得使用丙酮等渗透性较强的溶剂洗涤。当溅到眼晴里时,应立 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后迅速到医院检查治疗。 9.0.9化学灌浆材料运输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所运输化学灌浆材 料的危害性和可能发生意外的应急措施。现场化学灌浆材料贮存 和搬运应按照GB15603和SL399等的相关规定执行。 9.0.10化学灌浆过程产生的弃浆、废浆及废水不得随意排放, 应集中临时存储,并根据废弃物特点进行相应的固化预处理。现 场临时集中存储位置的选址应征得业主、监理同意。废弃物固化 预处理后,交由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9.0.7化学灌浆盛浆容器应密封加盖,随用随盖。

9.0.10化学灌浆过程产生的弃浆、废浆及废水不得随意:

10施工记录和完工资料

.1复合灌浆的各项施工记录应由专人在现场及时、准 、齐全记录,并及时整理和编制相应成果资料。 .2复合灌浆工程除有完整的工程地质、复合灌浆方案 浆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外,施工记录、成果资料和检查 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钻孔记录。 2)钻孔测斜记录。 3)钻孔冲洗及裂隙冲洗记录。 4)压水试验记录。 5)灌浆及封孔记录。 6)抬动或变形观测记录。 7)现场浆液制浆记录。 8)现场浆材取样记录。 2灌浆成果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复合灌浆孔成果统计表。 2)复合灌浆分序统计表。 3)复合灌浆综合统计表。 4)复合灌浆工程完成情况表。 5)复合灌浆孔平面布置图和复合灌浆综合部面图。 6)各次序孔单位注入量频率曲线图。 7)复合灌浆孔测斜成果汇总表和孔斜平面投影图。 3检查测试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检查孔压水、注水试验成果表。 2)检查孔钻孔柱状图。 3)灌浆材料检验报告。

4)照片、录像和岩芯实物。 5)施工前后或施工过程中其他的检验、试验和测试资料。 4若进行了物探测试,则应包括物探测试成果和报告。 10.0.3复合灌浆工程的主要施工记录表、成果统计表、统计图 及竣工图的样式可参照SL62和DL/T5406的相关规定执行GB/T 33588.1-2017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 其主要表格样式见附录C。 10.0.4复合灌浆工程施工与质量检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质量 评定和验收

A.0.1压水试验可使用水泥灌浆施工所用的设备和仪器,但应 保证足够的精度和适宜的标值范围, A.0.2压水试验的方法:先导孔和检查孔可采用单点法压水试 验,灌浆孔灌前可采用简易压水试验。现场灌浆试验可采用三级 压力五个阶段的五点法压水试验。 A.0.3压水试验的压力: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地质条件,按 照表A.0.3选定。检查孔各孔段压水试验的压力应不大于灌浆 施工时该孔段所使用的最大灌浆压力的80%

表A.0.3压水试验压力值选用表

注1:H为坝前水头,从幕所在部位基岩面高程算起至止常蓄水位。 注2:除特殊情况外,灌浆工程各部位均进行试验压力为1MPa的标准压水 试验。 注3:H>100m时,幕检查孔可使用相当于作用水头的压水试验压力,但不 大于2MPa。 注4:基岩或隧洞围岩灌浆压力大于3MPa,及灌浆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压水试 验压力可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确定。 注5:现场灌浆试验钻孔压水试验压力可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确定

A.0.4压人流量的稳定标准:在稳定压力下宜2~5min测读一 次压人流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 10%SN/T 0273-2014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木箱检验检疫规程,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时,本阶段试验即可 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值。 A.0.5压水试验成果的表示:压水试验的成果以透水率9表 示,单位为吕荣(Lu)。在1MPa压力下,每米试段长度每分钟 注入水量为1L时,q=1Lu。 A.0.6单点法压水试验的成果可按式(A.0.6)计算:

次压人流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 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时,本阶段试验即可 结束,取最值作为计算值。 A.0.5压水试验成果的表示:压水试验的成果以透水率9表 示,单位为吕荣(Lu)。在1MPa压力下,每米试段长度每分钟 注入水量为1L时,=1Lu。 A.0.6单点法压水试验的成果可按式(A.0.6)计算: q =Q/PL (A.0.6) 式中 q—试段透水率,Lu; Q一压人流量,L/min; P作用于试段内的全压力,MPa; L试段长度,m。 计算成果取2位有效数字。 A.0.7五点法压水试验成果的计算和表示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以压水试验三级压力中的最大压力值P、相应的压入流 量Q及式(A.0.6)求算透水率q。 2根据五个阶段的压水试验资料绘制P一Q曲线,并参照 表A.0.7确定P一Q曲线类型。 3五点法压水试验成果用透水率9和P一Q曲线的类型表 示。例如,2.3(A)、8.5(D)等,2.3和8.5为试段的透水率 q(Lu);(A)和(D)表示该试段P一Q曲线为A(层流)型 和D(冲蚀)型。 A.0.8压水试验压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若压力表安设在孔口处的进水管上(图A.0.8-1),应按式 (A.0.8-1)计算压水试验压力。若压力表安设在孔口处的回水管上

A.0.7五点法压水试验成果的计算和表示方法应符合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